胡永升
摘要:航空器维修可以保障飞机安全和提高航空公司的运营效率,传统模式下的航空器维修已无法满足航空界对安全和效率的要求,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数字化的维修模式应用到了航空器维修中。本文着重介绍了数字化在民用航空器维修体系中的应用。
关键词:维修;安全;效率;数字化
0绪论
近二十几年来,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无疑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跟不上数字化时代的步伐就意味着被淘汰。计算机和网络对于民航业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它大大加速了航空器设计、制造以及后续维修、使用的发展。安全和效益无疑是航空界最关注的两个目标,也是航空公司立足之本,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两者缺一不可。试想一下,一旦航空公司的飞机因故障和失效势必会增加公司的维修时间和维修成本从而影响公司的运营效率,使公司蒙受巨大经济财产损失。如若这种故障和失效发生在正在运行的飞机上甚至产生了事故,那不光会产生经济财产损失,更可能威胁乘客安全,使公司失去积攒下来的口碑。
以前,由于航材、工装设备、制造及维修工艺的限制,国内航空公司的大部分航材和工装设备依靠国外进口,有的甚至还需要送至国外进行维修。这种维修方式即耗时又耗财,在给航空公司增加运营成本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效率。
这种维修方式在“速度就是金钱”,“顾客就是上帝”的今天显然已经不适用了。乘客需要安全,高效以及人性化的服务,航空公司若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民航业中生存,就必须拥有自己高效和完善的航空器维修系统,保障有足够的航空器和足够安全的航空器。但是由于航空器故障和失效的非可预估性,在做好日常检测和维护工作的同时,完善突发故障和失效的应急处理机制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不光需要高效完善的航空器维修系统,还需拥有完善的质量、生产控制、培训这些与维修系统息息相关的系统,它们的存在使得维修系统能够顺利运转。
1早期传统的航空器维修模式
传统模式下,航空器维修多遵循的原则是“有故障则修,无故障维护”,这就好比现代汽车维护保养的模式,但航空器跟汽车不同,它对于安全性的要求可比汽车高的多,汽车发生故障还能在地面停歇,飞机发生故障可无法在空中停留。通常航空公司会制定一些周期性的例行检查工作,为航空器做维修保养工作,并人为进行航空器的状态监控,给维修人员增加了监控负担,同时效率也并不高。当维修人员在发现航空器发生故障之后往往需要目视检查故障的情况,并查阅各种纸质维修资料和手册,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分析和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最后根据资料和手册要求进行故障排除工作,往往排故需要参与的维修人员众多,耗费的时间缺不见得少。这种被动的维护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当下对安全和效率的高要求。
造成传统模式下航空器维修效率低下的因素有多种:
航空器无法监控和记录飞行数据,飞行参数,无法记录所发生的故障,缺乏故障的分析和诊断;数据得不到更新、数据更新方式缓慢;技术文件和维修手册多为纸质文件,体积大,重量重,查阅和携带不方便,而且其制造周期比较长,更新速度缓慢,少量存在的技术文件和维修手册的“电子版本”它的数据格式单一,兼容性较差,且采用离线文档格式保存,无法进行在线更新,数据存在过时等风险,如果更新需要人工手动修改,这无疑是改善效果甚微的改变。航材和设备缺乏,需要调送甚至送修国外,维修人员无严格维修规范,致使维修效率低下。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传统模式下的航空器维修效率。
2维修资料的数字化
技术文件和维修手册的数字化并不是将纸质文件扫描而后作为电子文档保存至一个计算机数据库供维修人员查阅那么简单。要实现维修手册的数字化需要把航空器的各类技术文件、手册、公告等,诸如:飞机维护手册AMM(Aircraft Maintenance Manual)、故障分析手冊TSM(Trouble Shooting Manual)、图解零部件手册IPC(Illustrated Part Catalog)、发动机手册、部件维修手册、飞行手册、服务通告,飞机适用性等,按照各个不同的机型分别进行整理归类,但同时各个文件之间又要建立一定的关联,以供交互查阅,最后进行整合,构成一套完整的数字化资料。文件的存储介质不单单只是文字形式,可以是文字、图表、图形、视频等多种格式的结合,这样就能可使维修人员更方便和直观地查阅资料,同时也能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之余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更好的用户体验效果,需要建立必要的索引栏和交互链接,以求实现快速查阅。同时,维修资料的数据库必须联网,实现网络更新和网络共享。现如今,移动设备发展迅猛,未来为航空器维修系统独立开发一套移动设备维修资料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这样维修人员就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到所需的信息,而不用受没有计算机等局限,为优化维修方式,减小维修人员工作量,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带来积极影响。
在全球化开展的今天,维修资料的数字化更可以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以求实现数据共享,以往类似的维修经验也能互相借鉴,减少维修差错,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对于复杂系统工作而言,以往类似工作得到的经验往往对维修人员有很大的帮助。
3维修系统的数字化
从广义上来讲,维修系统不光需要有工程技术系统,还需要质量、生产控制及培训系统来支持。所以仅对维修资料进行技术革新是远远不够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需要多种信息资源完善整合,在保持快捷高效的沟通协调技术下,又要保证各部门间的责任权限相对独立,数字化的应用可以使这一功能变得易于实现。同时依托网路,各部门间的沟通时效可以大大提高。
质量系统的数字化可以使得维修差错、维修事故等以电子形式保存,以各种多媒体形式传递,可实现第一时间跨地域的传输共享,避免同样的差错、事故发生。同时质量部门可以即时传递各种公告、信息,使维修人员掌握最新注意事项。质量系统保存有电子形式的维修人员授权信息,与培训系统相结合可完善。
锦绣·中旬刊201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