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红
几番风雨、几番拼搏,征途上踏平了多少坎坷;几经曲折,几经开拓,前进中经历了多少探索。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带领全国人民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这么一首歌,便是伴随着这一路走来的铿锵脚步,唱响在神州大地,它就是——《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诞生于1963年的歌曲不啻是民族自强的宣言书,即使56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唱起这首经典之作,仍然会感到热血沸腾,豪情满怀。
鲜为人知的是,是周恩来的激励,才促成了这首歌曲的诞生。1962年,周恩来视察辽宁期间,接见了李劫夫等人,并就当前形势鼓励他们创作出激励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作品来。李劫夫正是在周恩来的鼓舞下,写出了这首经典的歌曲。
创作春波渐渐涌起
1913年11月,李劫夫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原名李云龙。他从小在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中长大。1937年5月,他带着一把小提琴到达延安,进入中国工农红军延安人民剧社,继而转到新成立的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专门从事美术宣传工作,同时试笔抗日歌曲创作。1939年1月,入党的李劫夫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到达晋察冀边区,在敌后战场逐渐进入抗日歌曲创作的高产期,先后谱写出《我们的铁骑兵》《歌唱二小放牛郎》《王禾小唱》《狼牙山五壮士》《忘不了》等传世之作。抗战后期,他转到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出任冲锋剧社副社长。1945年11月,他随部队挺进东北,担任由冲锋剧社改建的热河军区胜利剧社副社长。转年开春,李劫夫加盟原冀热辽军区尖兵剧社,转任冀东军区文工团团长,在其祖籍之地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和音乐创作活动。
1948年秋天,时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文工团团长的李劫夫,转到前身为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东北鲁迅文艺学院任音工团副团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部的基础上负责一手创办了东北音乐专科学校,并将其发展成全国有名的沈阳音乐学院。同时,他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通俗歌曲,成为国内少有的高产作曲家。
1962年春夏,新中国刚刚告别艰辛、苦痛的三年困难时期,即将进入“知天命”年轮的李劫夫看到全国人民咬紧牙关,与困难顽强斗争,自力更生发展经济,感动极了。他觉得,应该把党和人民的这种起死回生、回天再造的精神写出来、唱出去。他突然萌生了一种像战争年代那样,为祖国和人民谱出一曲斗志昂扬的进行曲,写出一首鼓舞人們继续奋勇前进的战歌的强烈欲望。自此,表达这一主题的词语开始在他的脑迹盘旋,唱出这一进行曲的基本旋律油然在他胸中涌动。
要将异常复杂的情感用比较明快的歌曲表达出来,并不容易。李劫夫这首讴歌新中国时代气韵的歌曲创作,并没有像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一些歌曲那样顺口而出、一气呵成。此外,是否应当写出这样的歌曲拿出去发表,他依然有些拿不太准。
这年春末夏初,李劫夫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机会,在下榻的北京饭店向曾经担任热河军区胜利剧社社长的老战友、时任中共辽宁省委文化部部长的安波谈了自己的创作念头与想法,以及初步形成的一首新歌的雏形。
安波听到李劫夫的话很受感染,心情也很振奋,当即很感兴趣地鼓励他说:“你这个创作路子是对的,歌曲还是得反映时代本质的东西。”安波的态度和看法让李劫夫顿时感到了知音的力量。这在思想和精神上坚定了他把这首歌曲创作出来的信心和勇气。
天赐良机,就在李劫夫向安波道出心曲之际,中共中央东北局和辽宁省委决定为正在沈阳主持召开工业调整会议的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组织两场文艺演出,电召安波火速返回沈阳准备。
李劫夫兴冲冲地随同安波赶回沈阳。几天后,安波与李劫夫在演出现场见到了周恩来,并被周恩来请到住处,进行了长谈。应当说,是与周恩来的那次夜间长谈,使得李劫夫进发出极大的创作激情,《我们走在大路上》才得以最终问世。
何人春风促成名曲诞生
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是为了落实“七千人大会”精神,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与国务院一些部委主要领导人一同来到沈阳的。从5月29日起主持召开有东北局和东北三省主要领导同志参加的工业调整会议,先后在沈阳停留有18天。会后,周恩来等人又去吉林、黑龙江等地视察了工业生产情况。
周恩来来到辽宁期间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都给接触他的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每天早晨只吃小米稀饭,并且把省里陪同的人统统赶走,让他们回家吃饭。当他见到晚会组织者在观众席前专门为他们准备了大沙发,立刻发火了,时任东北局第一书记的宋任穷只得把周恩来请进休息室,并急令工作人员换上普通沙发。结果,周恩来连这个沙发也没坐。他在舞台侧面的耳室里观看了整场演出。
两场文艺演出是在工业调整会议即将结束时举行的。6月14日晚上,周恩来观看了辽宁省文艺工作者以音乐会为主要形式的歌舞晚会。演出那天晚上,安波始终陪在周恩来身边。演出进行中间,安波嘱咐工作人员速把李劫夫接来。李劫夫到时,演出还未结束。演出结束,周总理上台接见了演员之后,余兴未尽,把陪同他观看演出的安波及安波在晚会现场介绍与他见面的李劫夫一同邀请到了北陵休养所坐一坐、谈一谈。在简单地吃点夜宵之后,周恩来与他俩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倾心交谈。
在交谈中,肩负使国民经济走出困境重任的周恩来向两位音乐家讲述了当时国家面临的严峻的经济形势,并直言不讳地谈及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等问题。当时,他异常激动地说:“你们要相信,党和国家有能力、有力量率领全国人民战胜困难,继续前进,对此大家要充满信心。”
周恩来与李劫夫等人的这次促膝交谈,一直持续到凌晨两三点钟。由于时间太晚了,安波和李劫夫就在工作人员的房间里临时加床睡下了。但周恩来的一席谈话,令李劫夫和安波兴奋异常,睡意全无。一直聊到天际发白。
自然而然地,他们又聊到李劫夫正在写的这首歌。李劫夫一再向安波表示说:“总理的话,对我教育和启发太大了,一定要以周总理的谈话精神为宗旨,唱出中国人民高抬起头、挺着胸膛、鼓足勇气,振奋民族精神,战胜一切自然灾害和艰难困苦的勇气和精神。”
略作停顿,李劫夫深思熟虑地说:“而且我要把周总理的原话‘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用到歌词里,直接把周总理倡导的不屈精神和钢铁意志传达出去、表现出来。我还要再写个副歌,像《斯大林颂》一样,用副歌来展示主题。”
最后,李劫夫又激动地说:“对!歌名我也想好了,就叫《我们走在大路上》吧。”
意外获得周恩来的点拨,使得《我们走在大路上》的创作,成了李劫夫分外用心、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音乐作品。那一年,李劫夫一面反复琢磨《我们走在大路上》的词曲,一面从正在谱曲的毛泽东诗词中汲取营养,并在那年冬天顺利地谱出木青作词的《哈瓦那的孩子》等配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歌曲。时至1963年春天,《我们走在大路上》的创作终于瓜熟蒂落、脱颖而出。他自己反复吟唱,并多方征求修改意见。
沈阳音乐学院的许多人都记得,当时,李劫夫几乎见谁都唱他这首歌。李劫夫的大女儿李青也记得,一次李劫夫走进商店,把这首歌唱给素不相识的营业员,然后就诚恳地征求人家的意见,把人家搞得莫名其妙。还有一次,她与李劫夫在北京的街上走,走着走着,敞着衣襟的李劫夫突然昂首挺胸阔步健走,情不自禁地豪迈唱起了这首歌。李劫夫还向卢肃征求过对这首歌的意见。卢肃是李劫夫战争年代的战友,因创作《团结就是力量》而广为人知。刚刚从北京调到沈阳音乐学院任党委书记的卢肃,暂时住在宾馆。李劫夫就拿着这首歌到宾馆征求他的意见。
在感到可以比较圆满地交卷之后,李劫夫才将其拿给省内有关报刊,并把成稿带到北京,交给了《歌曲》杂志。著名音乐家吕骥等对之略加斟酌、改动,主要是把“毛泽东走在我们的前头”改为“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并在《歌曲》杂志发表出来。
朗朗上口、通俗易记的二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我们走在大路上》问世以后,迅即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由衷喜爱,很快就唱遍了祖国大地。《我们走在大路上》,成了那几年人们久唱不衰、脍炙人口的群众歌曲。
这首歌发表以后,李劫夫的歌曲创作也得到了周恩来和一些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李劫夫是在1966年4月1日再次见到周恩来的。当时,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李劫夫和夫人张洛,与军旅歌词作家洪源一起在3月28日由北京赶到了邢台地区抗震救灾前线。4月1日,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再次到邢台地区地震灾区视察灾情,慰问受灾的干部、群众和抗震抢险的部队官兵。李劫夫有幸到直升飞机落地之处亲自迎接周恩来。那天,周恩来一见到李劫夫就说:“劫夫,我最佩服你的《我们走在大路上》这支歌,你的四段词我都会唱。”说着,还当场唱了几句。随后,周恩来又鼓励李劫夫多创作一些表现当地老百姓战天斗地的精神,鼓舞抗震救灾斗志的歌曲。周恩来在邢台地震灾区表示的赞扬表明,《我们走在大路上》完全体现和反映了他当年在沈阳与安波、李劫夫长夜久谈的精神实质,也完全体现和反映了中国人民应有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走在社会主义建设“大路上”的革命精神和时代风貌。可惜,周恩来在那几年都在哪些场合唱过《我们走在大路上》,已经很难追述了。
阅尽沧桑验证永恒金曲
《我们走在大路上》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群众的欢迎。可是人们也许并没有留意,这首作品一共有四个版本。
曾长期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吕骥回忆:“1963年他带来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当时我和宋扬(《歌曲》副主编)、外地来的孟波都在他的房间里一同研究。大家都觉得不错,提出一些小的修改意见。最后我提出,‘毛泽东领导我们……一句最好加以修改,改为‘毛主席領导革命队伍或‘毛主席领导革命的前辈。到《歌曲》发表时,我认为还是‘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较明确较合适,所以就未征求他的意见发表了。但《歌曲》编辑部告诉我,东北发表的一直没有改,所以这句一直有两种版本。”
粉碎“四人帮”以后,尤其是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人们又把这首热情洋溢,充满豪迈乐观时代精神的歌曲,从《我们走在大路上》的诞生地——沈阳率先唱了起来。后来,根据时代的变化,歌词反复进行改动,贴近了新的时代风貌,适应了时代的变迁及历史发展的脚步。
1983年,辽宁的《音乐生活》杂志第2期重新发表了《我们走在大路上》。重新发表的这首歌,歌词有了很大改动。第一段第三句“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被改作“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第二段的前两句全变了,原来的“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发愤图强”变成“革命红旗迎风飘扬,中华儿女奋发图强”;第三段改动最大,改后的歌词是这样的:“我们的道路洒满阳光,我们的歌声传四方,我们的朋友遍全球,五洲架起友谊桥梁。”
这就是第三个版本,歌词的修改者为《音乐生活》编辑部。这个版本整整流传了10年。
1992年12月,经“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系列活动艺术委员会评定,《我们走在大路上》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列为20世纪中国音乐的124部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
1993年,《劫夫歌曲百首》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的《我们走在大路上》,又有了新面貌。第二段的歌词前两句被改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亿万人民奋发图强”,原来的第三段歌词被整个拿掉。这样,唱了整整30年的《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歌词由四段变成了三段。应该承认,这个改动相当成功,它使得这首歌曲更凝练。它的改动者是李劫夫的夫人张洛。此后,国内外的演唱者使用的大多是这个版本。
1999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进行的盛大阅兵式上,雄壮高昂的《我们走在大路上》乐曲又成为代表一个共和国历史时期的进行曲。
一首歌曲被传唱数十年还一改再改,这在中外歌曲史上也不多见。《我们走在大路上》版本的更迭,折射出了时代变迁及历史发展的脚步。它产生于特定年代,而每修改一次就深深地烙上所处时代的印迹。
这正是:中华儿女斗志扬,祖国前程更辉煌。我们信心百倍,意志如钢;我们团结一心,斗志昂扬,走在通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胜利的大路上!
(责任编辑:李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