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苏越 石玉晓
【摘 要】近年来,随着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企业在进行配电管理过程中得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这对电力公司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基于此,深入分析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并进一步研究了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
【关键词】电力配电自动化;配电管理;措施
引言
在电力系统工作中,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的作用举足轻重,要实现二者的优化就要建立自动化的程序、流畅的环节以及完善的系统,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本文作者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的研究,分析出了目前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1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
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馈线自动化系统、智能配电系统、配变监控终端、馈线开关监控终端几个模块。其中馈线自动化系统主要是将配电网变结构划分为简单的网络模型。同时采用分层集合的方式,结合混合通信技术,保证馈线自动化系统稳定性;智能配电系统主要是依据配电网简化建模理念,采用等负荷密度方法,结合已有量测参数,对各配电网单元进行精确分析;配变监控终端主要是在配电变压器远程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实时监控数据信息。并将其上传至电力主站系统,判定变电设备情况。同时经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进行电压、电流、用电量等技术信息的采集、调整;馈线开关监控终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大多与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联合,对馈线故障进行精准定位。并同步采集故障信息,以达到故障同步隔离保护的目的。
2电力配电自动化及电力管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2.1地区发展不平衡
从一定程度上看,电力配电自动化能够显著提升
人们的用电水平和用电质量。虽然一些地区具有显著的发展成效。但是,很多地方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步伐的加快,电力自动化建设后期的电力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可以为电力自动化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持。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的整体电力建设发展速度更快。
2.2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的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是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步进入研究的,目前仍在起步阶段,实践经验较少。而国外的电力配电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较早,技术相对成熟了,我们的技术水平与他们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现在国内很多重要的机械设备都是从国外买入的,这导致一些电力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和使用不成熟。国外的机械设备先进,但要配合上和国内的配电设计系统使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这些配合对电力配电自动化管理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又由于国内的配电网技术的标准不统一,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当前电力配电网系统的发展。
2.3配电自动化与管理系统协调性较差
在功能协调和功能连接方面存在一些误解。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电力行业的高配置、低功耗和电力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管理电力的运输。为了确保电源配置的正常运行,有必要协调上述功能并有效链接管理功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整体运行效率。
2.4总体建设难度较大
需要在配电自动化建设和后期管理过程中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技术支持。实际上,有必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政策支持。实际应用过程中缺乏技术,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配电自动化和管理不够完善,整体建设存在较大的难度。
3我国电力自动化系管理发展措施
3.1做好整体规划
实现大规模的电力自动化和管理系统。电力自动化已成为中国人民生活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建设方向。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研究工作,加强对这些领域的经济投入,制定优惠政策作为政策支撑。需要安排定期技术培训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基本结构安装培训,为企业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持。有必要做好整体规划,分析资金支持,及时反映投入产出对政策的影响资金的使用,以便能够建立一个高覆盖、大规模的电力自动化系统管理系统。
3.2积极研发新技术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将新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电力自动化建设可以提高电力自动化管理水平。对于电力行业,有必要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自然环境进行建设。要想开发新技术或者对原有技术进行优化改进,需要在技术和资金充足的基础上开展,当整座城市都覆盖电网后,需要有一项技术作为支持,确保电力管理系统中的电能能够有效运行。例如,对于风大、地形崎岖的地区,有必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减少施工难度,提高施工项目质量。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因素,有關部门需要组织专业高素质人才,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新兴技术。构建高质量的电源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整我国整体电源管理水平。
3.3及时更新电力自动化设备
由于一些企业设备年限较久,存在电路老化等问题。为了实现安全生产,提高电能效率,确保设备完善,需要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原配件更新,确保企业电力设备的运行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相关部门需要定期培训从业人员,组织员工详细调查电力自动化系统,及时更换一些落后的设备,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同时,在设备的购买和使用中,有必要和多个厂商合作,实现跨区域平台的采购,保证设备的广泛性。设备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电力自动化系统管理建设的水平和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采购设备及其配件的过程中,要确保产品质量,做到货比三家,选择实惠价格的厂家合作。
3.4扩大电力配电自动化设备的适用范围
电力企业在开展电力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电网与配电的不同情况,管理人员选择较为适宜的设备以确保电力配电的设备可以适合本地区的环境。这样可以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和平稳运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远转。当然,技术人员对配电设备的定期检查和修理也是必不可少的。还可以定期更换老旧的配电设备,确保整个电力配电系统的正常工作,推动电力配电自动化发展,进而提升电力配电自动化水平。
3.5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在电力自动化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部门需要加强沟通,按职能分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提高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由于电力行业的建设和运行是一个整体系统,因此有必要严格执行各个工作部门的协调,避免员工纠纷。要做到功能重叠、工作职责明确、范围明确以及良好沟通,避免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利益冲突。人员的主观性对电力管理系统有着重要影响,相关工作部门需要对工作人员做好思想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电力管理建设水平和整体运营效率。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传统变电站的功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降低运行风险。
结语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电力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如: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实用性较弱,智能化程度不高;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强化后期电力管理工作,为地方经济和民生建设提供基础。为了确保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需要大规模运用配电自动化设备。由于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处于初级研发阶段,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做好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詹志敏.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研究[J].通讯世界,(21):133-134.
[2]罗兴,周冬旭.提升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管理的措施与建议[J].电力安全技术,2015,26(8):100.
(作者单位:邹平市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