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诗经》之文化背景

2019-09-10 22:44虞华燕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4期
关键词:国风文化背景诗经

虞华燕

摘 要:此文主要谈论《诗经》,尤其是其中《国风》部分所反映出的文化背景,大致分为劳动生产、反抗思想与恋爱婚姻三个方面,分别加以浅论,试图以此大致构划出周代及春秋时期的部分社会文化状况。

关键词:《诗经》——《国风》——文化背景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对《诗经》有著名的“兴观群怨”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由此可见《诗经》这部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文化方面的认识指导作用。以下我将从三个方面综合论述《诗经》中的文化体现。

一、劳动生产

《诗经》向来被谓为“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其中反映出的周代劳动生产状况,对后代了解和研究周代社会农业状况而言,是极为真实难得的史料。

“《诗经》里反映劳动生产的诗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劳动人民在耕作狩猎过程中直接的歌唱,或表示劳动的愉快,如《苤苢》;或表现被剥削的痛苦,如《七月》。……另一种情况,是统治阶级利用、窜改民歌,作为自己的歌唱,如《载芟》、《良耜》等。”①大致上前一种在《诗经》中数量和质量上占有主体地位,也更有反映出社会文化现实。《诗经》中劳动生产主要分为农业种植、狩猎、采集、丝织等多方面,体现出周代虽低下却也形式多样的生产方式。

在农业种植方面,作为《国风》中最长的一篇诗作,《豳风·七月》展现出了自然环境交替下农民的生活场面,其中记录的当时农民的活动状况像一幅幅展开的画卷。此外,在《鄘风·定之方中》、《小雅·大田》、《小雅·甫田》中对种植农业状况也有不同层面的体现。

在狩猎活动方面,作为原始社会人类谋生唯一手段的狩猎,在《周南·驺虞》、《齐风·还》、《豳风·七月》、《魏风·伐檀》中都有所体现;另一方面,对于统治者而言,狩猎活动是他们或强身或竞赛的游戏活动,他们从狩猎活动中所获得的是快乐和满足。《诗经》中有些篇章就是对统治者中狩猎技艺高超者的称赞,如《秦风·驷驖》和《郑风·太叔于田》。

在采集活动方面,采集的对象一般有野菜、野果、药材、桑椹等,而采集者一般为劳动妇女以及贵族妇女。对采集活动过程轻松愉快的歌咏,如《周南·苤苢》篇,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精确地适应着采取苤苢劳动的节奏和韵律,方东润《诗经原始》:“读者试平心静气,涵詠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泽而自得其妙焉,……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焉。”②

在丝织活动方面,商周时代,养蚕和织丝活动已十分普遍,如《秦风·车邻》:“阪有桑,隰有杨”,《卫风·氓》篇中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后者体现出丝织活动当时也成为一种商业活动。

二、反抗思想

《诗经》中也体现出了许多反抗的声音,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却生活得极其贫乏,这与统治者的不劳而获形成了巨大的反衬,这种条件下,劳动者必然有不满。《诗经》中体现出了下层劳动人民反抗思想的变化过程,即从对自己苦难的接受到对不公平社会状况的控诉。《豳风·七月》中体现出他们一年到头辛苦劳作,但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然而,他们对于这些并没有什么抱怨,整首诗的基调、音节仍是和缓,甚至是欢愉的,这也体现出封建制度形成之初,阶级矛盾并不尖锐,双方共处尚且平和。而在《魏风·伐檀》、《魏风·硕鼠》、《召南·行露》中,对自己辛勤劳动下的苦痛和对统治者不劳而获的抱怨之声就出现了。“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就是对统治者的一种抱怨。

《诗经》中体现出的反抗意识,还有一种是针对战争的。在国风、小雅中都有很多反映战争、征役的诗篇,表达由于战争征役所造成的夫妻恋人相分离、士兵们背井离乡的思念和怨恨。如《王风·君子于役》、《豳风·東山》、《邶风·击鼓》等。但是,周代及春秋时期的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在反少数民族侵扰的战争中,士兵们同仇敌忾,共同抗敌;而诸侯们以兼并为目的的争霸战中所体现的,一般为怨恨和埋怨。另外,写作者的立场不同,诗歌感情倾向也会有所不同,《秦风·无衣》、《小雅·采薇》等是对战争团结无畏的歌颂,和战后返乡的激动心情的描写。

三、恋爱婚姻

《诗经》,尤其是《国风》的大部分篇章都离不开恋爱婚姻的话题,此类诗歌较之“颂”部分,也更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且在文学艺术手法方面也更具有创新化与多样化。

孙作云在其《诗经恋歌发微》一文中,将古代人民生活分为两大季节,即野外生活与家里生活,“大概人们在自己家庭里居住的时候,很少和外界接触,因此也减少了男女相见、相爱的机会。春天一到,万物萌动,人们开始到田野里劳动,因此,增加了男女接触的机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许多固定的风俗和习惯。”③因此,《诗经》中爱情诗一般是与对景物描写相结合的,另一方面,这也是出于比兴的需要。

《诗经》中所体现出的恋爱、婚姻状况来看,当时的爱情还是比较自由的,虽然有《周南·关雎》那样的克制与礼节,但大多数都随情而至,并没有多少行为或思想上的约束。

《诗经》中有大量的弃妇之辞,有控诉男子的喜新厌旧与薄情,如《邶风·谷风》、《卫风·氓》等,这体现了周代同时存在的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制度,显示出了我国周代社会婚姻的不成熟的复杂状况。

总之,《诗经》,尤其是《国风》,以其原始而朴实的篇章,歌颂了周代与春秋时期人们的劳动、情感与生活,体现出了周代广阔的社会文化状况,也“正是由这些诗篇,可以使现代人重新发现和体味,当2500-3000年前,即‘周礼和《诗经》那个时代的华夏民族,曾经有过多么活泼,多么清新,多么浪漫,多么自由,多么勇敢,多么幽默,多么智慧,又多么美丽的感情和抒情。”④。

参考文献:

①程俊英,《诗经漫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P41

②方东润,《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986年版,P7

③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66年版,P197

④何新,《风——华夏上古情歌·序》,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P3

猜你喜欢
国风文化背景诗经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国风时尚关键词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新疆风情
巧用《诗经》解难题
哈哈镜
哈哈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