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诗怡
摘 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伴随着世界各国之间各个领域的交流愈来愈频繁、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对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越来越重视。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作为重要的一方面,对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对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引言
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各行各业中,英语的交流作用可以说无处不在。所以教育部门和社会对英语能力的提升都非常重视。初中英语作为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对以后英语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提升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使学生为以后英语水平全面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在学生学校期间,我们也可以注意到英语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位置,英语阅读理解题在考试中占据很高的分值,可以看出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阅读理解能力也为学生以后的口语和写作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学好英语注入了信心。
一、革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在现代教学体制下,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革新,在阅读教学中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避免在课堂上使用大水漫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阅读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面,从阅读方法、阅读速度等方面给予细致的指导,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练习。
二、丰富阅读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进行灵活运用的能力,开拓学生思维,同时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老师才能更好的开展阅读教学工作,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所以在阅读教材编排中,多加入一些符合时代特色的阅读内容,增加阅读内容的可读性,教师在根据阅读内容和文章结构进行详细具体的分析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同时增加课外阅读数量。例如:在讲解‘flowers这课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花或者可以将阅读课在公园举行,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能够促进学生将课内知识进行实际应用,从而增加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阅读兴趣。
三、改变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学生不再作为学习内容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二者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教师现在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多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环境,改变旧有的“填鸭式”教育,转变到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方式上来。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中三个阶段来进行能力培养:
导-感知教材
导入新课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谈论、讲故事等多种方式巧妙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自然的导入要学的新知识,让同学们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读-理解阅读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既要学生理解所阅读的内容,更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教师要创造性的运用所选阅读内容,开拓学生的逻辑和形象思维,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练-总结延伸
教师应该在讲解完新课以后,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延伸。让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能有所提高。例如:剧本改写,故事新编,复述练习等。
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更要保证阅读质量,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二者都有促进作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同学存在因为不了解一个单词或者一个句子而导致整篇文章不能顺利的读完,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像这种情况,老师要在日常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及时的纠正,在平时课堂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所以老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巩固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结束语
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创新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发挥好自身对学生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和引導作用。让学生在正确的教学方法下,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成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冬兰,黄雪祥.初中英语阅读策略指导的缺失及建议[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03).
[2]冯安,王德志.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调查与训练[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