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胀的发病原因及中医分型辨证论治的研究

2019-09-10 02:49:35邢建卫
健康前沿 2019年10期

邢建卫

摘要:为了探讨鼓胀病的中医证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本文对患者进行规律分析,并经预测试验,提出肾阳虚水停型和脾阳虚水停型是鼓胀病难治性腹水的常见的主要证型。

关键词:鼓胀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证候类型;临床预测试验;

鼓胀病,本研究中相当于现代医学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是中医“风、痨、鼓、膈”四大疑难重症之一。其临床疗效差,复发率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及预后。虽然中医辨证论治对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等方面疗效显著。但由于目前中医的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证型繁杂多种,影响了临床辨证的重复和疗效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在既往鼓胀病中医研究的基础上寻找规律、规范辨证,制定鼓胀病中医临床治疗路径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在对1995年至2005年中国医院数字化图书馆(www.chkd.cnki.net/)检索的符合中医鼓胀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功失代偿期)文献入选标准的中医辨证论治的1604篇文章,在分析中医药辨证治疗鼓胀病的证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制定出鼓胀病的中医辨证规范,并进行了临床预测试验,已得到了初步验证。其具体内容详述如下。

1鼓胀病中医辨证类型

本研究在对1995年1月~2005年12月中国医院数字化图书馆(www.chkd.cnki.net/)检索的符合中医鼓胀病文献入选标准的中医辨证论治文章1604篇,进行频数和排序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多维尺度分析等统计方法,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研究得出,鼓胀病中医辨证居于前六位的证型依次有:脾虚湿阻型、寒湿困脾型、脾肾阳虚型、湿热蕴结型、肝脾血瘀型及肝肾阴虚型,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制定出鼓胀病的中医辨证规范证型为脾虚湿阻型、寒湿困脾型、脾阳虚水停型、肾阳虚水停型、湿热蕴结型、肝脾血瘀型及肝肾阴虚型等七个证型。具体如下。

1.1脾虚湿阻型症状:腹大胀满,饭后加重,尿少,倦怠乏力,纳食减少,两胁胀痛,口干飲水不多,肢体困重,恶心呕吐或大便不爽,胁下积块,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细弦或细弦滑。

1.2寒湿困脾型症状: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尿少,倦怠乏力,纳食减少,畏寒肢冷,口不干或微干,大便溏,下肢水肿,面色晦暗,胁下积块,舌质淡红体胖苔白腻,脉濡或缓。

1.3脾阳虚水停型症状:腹大胀满,尿少,倦怠乏力,纳食减少,口干不欲饮或喜热饮,或下肢水肿,或胸闷气短,咳唾引痛,转侧不利,动则加重,便溏或便秘,胁下积块,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细弦。

1.4肾阳虚水停型症状:腹大胀满,早宽暮急,尿少,倦怠乏力,纳食减少,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腰膝疲软,下肢水肿,便溏或便秘,经闭或经少,或性欲减退,面色晦暗,胁下积块,或身目发黄,黄色晦暗,舌质淡红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腻或白滑,脉沉弱。

1.5湿热蕴结型症状:腹大胀满,脘腹撑急,尿少而黄,纳食减少,口干口苦,两胁胀痛,恶心或呕吐,齿衄鼻衄,或有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大便秘结或大便不爽,胁下积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1.6肝脾血瘀型症状:腹大胀满,脉络怒张,尿少,纳食减少,口干不苦,两胁刺痛,齿衄鼻衄,胁下积块,大便色黑,面色黯黑,或有蛛丝赤缕,朱砂掌,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细弦涩。

1.7肝肾阴虚型症状:腹大胀满,尿少,倦怠乏力,纳食减少,口干不欲饮,心烦失眠,齿衄鼻衄,或潮热盗汗,消瘦,面色晦暗,胁下积块,或青筋暴露,或有蛛丝赤缕,朱砂掌,舌质红绛少津苔少,脉细弦数。

2鼓胀病辨证类型的临床预测试验

对我院肝胆科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住院及门诊鼓胀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825例,进行鼓胀病的辨证规范证型的预测试验,本项研究结果的符合率达90%。具体如下。

2.1一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见表1

2.2鼓胀病患者中医证型分析

脾虚湿阻型184例,占22.30%;寒湿困脾型148例,占17.91%;脾阳虚水停型127例,占15.39%;肾阳虚水停型110例,占13.33%;湿热蕴结型85例,占10.30%;肝脾血瘀型77例,占9.33%;肝肾阴虚型56例,占6.79%;其他证型33例,占4.00%。

3难治型腹水患者的中医证型分析

肾阳虚水停型 24例,占 66.67%,脾阳虚水停型 8例,占 22. 22%,寒湿困脾型 2例,占 5. 56%,湿热蕴结型 1例,占2. 78%,肝肾阴虚型 1 例,占2. 78%。

4结论

本项研究在对1995年~2005年中国医院数字化图书馆(www.chkd.cnki.net/)检索的符合中医鼓胀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功失代偿期)文献入选标准的中医辨证论治的1604篇文章,进行中医药辨证治疗鼓胀病的证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我们临床经验,总结出鼓胀病的中医辨证规范为脾虚湿阻型、寒湿困脾型、脾阳虚水停型、肾阳虚水停型、湿热蕴结型、肝脾血瘀型及肝肾阴虚型等七种证型。并对我院肝胆科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825例住院及门诊鼓胀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了鼓胀病的证候规范的预测试验,已得到了初步验证。对于其中现代医学的“难治性腹水”36例患者,提出肾阳虚水停型和脾阳虚水停型是鼓胀病难治性腹水常见的主要证型,肾阳虚水停型和脾阳虚水停型占总证型的88.89%。

鼓胀病的中医辨证规范为脾虚湿阻型、寒湿困脾型、脾阳虚水停型、肾阳虚水停型、湿热蕴结型、肝脾血瘀型及肝肾阴虚型等7种证型,与本项文献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在鼓胀病晚期,特别是现代医学的“难治性腹水”,其病理关键是脾肾阳气虚衰,并通过预测试验,进一步证明脾肾阳虚,尤其肾阳虚衰是鼓胀病晚期的根本病机。肾阳虚水停型和脾阳虚水停型是鼓胀病难治性腹水常见的主要证型,对临床选方用药很有启迪。本项研究提出了鼓胀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的中医辨证规范,对制定鼓胀病中医临床治疗路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晓红.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总结[J].中医药信息,2001,18(6):33-34.

[2]张琴,刘平,陈慧芬,等.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的临床调查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1(2):108-112.

[3]高风琴,杨跃青,何瑾瑜,等.鼓胀病的中医证候文献研究[J].陕西中医,2012,33(3):307-310.

[4]王伯祥.中医肝胆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73-276.

[5]刘平.现代中医肝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