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 要:文章分析了地铁运营过程中常见的几种运营安全风险,同时阐述了这些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再结合大量资料文献,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途径。旨在抑制各类安全风险的产生,从根本上维护地铁运营安全。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分类;产生原因;有效管理途径
一、解读地铁运营过程中常见几种安全风险
(一)源自环境风险
通常情况下,地铁运营环节因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安全风险在对其进行分析时,大多会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两方面进行。其中,社会环境囊括了经济总体情况、家庭环境等内容;自然环境囊括了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内容。诸如:飓风毁坏地铁站周围电站,地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突然断电,此过程中便可能出现安全风险。
(二)源自人为风险
围绕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大多会从人体功能、思想素质和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虑。其中,人体功能主要涉及到人体各感观功能;思想素质涉及到人的承受能力和极限忍耐力;知识能力则涉及到地铁工作者受教育与培训的程度、积累的工作经验等。诸如:地铁在运营过程中突发故障,地铁司机未做出正确判断与处理,便容易产生安全风险。
(三)源自管理风险
因地铁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不力所造成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同样很常见。诸如:地铁关门灯响起时,还有乘客想要快速跨越地铁屏障门,进入地铁车辆内部,本身这一行为就非常危险,但在场工作者并未及时制止,以致该名乘客被屏蔽门挤压受伤。该事件反映出的不仅是工作人员责任心缺失、乘客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反映出地铁运营环节的管理力不足,在屏蔽门关闭警报响起时,就应当提醒乘客不要强行跨越屏蔽门。
二、剖析地铁运营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文献可发现,除了极少部分无法避免的安全风险因素外,绝大多数的安全风险都可规避,但是人们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并未做好这方面工作,才会在地铁运营环节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风险。具体来讲地铁运营环节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来自三方面:
第一个方面,基于国家层面还未对地铁安全运营出台一个相对完整的管控机制,进而便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风险。诸如:各地区地铁建设之时所参照的建设标准均借鉴于抗压、强电、隧道施工、防水以及钢筋焊接等领域标准,简而言之便是缺乏专业技术体系支撑。
第二个方面,地铁真正在国内发展起来的时间并不长,且还未得到大规模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地铁公司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决定的,经验缺失、管理体系缺失,自然无法应对各种安全风险。
第三个方面,专门用于安全风险管理的资金支持力不足,无论是应急处理措施,还是配套服务能力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均会引起安全风险。
三、探讨有效提升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途径
(一)有效构建与完善安全风险预警机制
为确保地铁运营安全,便需要在各种高新技术与设备支撑下,全过程管控地铁运营环节,保证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均不会影响到地铁运营安全。
首先要做的便是构建一套十分完善且科学的风险监管体系(如:图一),以此引导地铁工作者有计划、有目的的围绕地铁运营整体情况实施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地铁运营环节存在的一些安全因素或问题,诸如:电缆伪装门脱落、列车倾覆等问题。
发现问题应立馬上报并采取对应措施妥善解决问题,以此维护地铁安全运营。同时,还应引进国际上通用的风险预警设备,通过这一设备能够及时探测到地铁在运营环节表露出来的或潜藏的一些问题,并反馈给安全控制中心,由他们针对问题具体情况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二)有效加强人员管控力度
人为因素于地铁运营而言是对其运营安全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
基于此,首先便是增强工作者的安全防控意识,定期培养他们的安全技能及应对突发状态时的处理能力;其次在选拔工作者时,便需要从责任心、安全意识和业务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最后针对乘客,还应当利用地铁广告牌、地铁广播等方式告知乘客地铁运营安全重要性、告知乘客他们的哪些行为会威胁地铁运营安全,诸如:随意跨越屏蔽门、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等。
(三)有效推行全过程管理体系
全过程管理显而易见包括了地铁运营的所有内容。结合相关经验,全过程管理的前提在于出台一套相对完善的技术安全监管体系(如:图二),这便要求增大资金投入,引进各种先进的、新颖的安全监测、防护设备,诸如:安装在屏蔽门出的报警设备,一旦发生乘客不安全跨越行为便会作出报警反应。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地铁车辆自出现以后便受到社会大众青睐,但地铁运营环节存在多种不良因素影响,易产生安全风险,因此于地铁企业来讲应构建完善运营管理机制,构建安全运营环境。
参考文献:
[1]韩豫. 基于脆弱性的地铁运营安全事故致因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08).
(工作单位:哈尔滨地铁集团运营分公司客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