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格林卡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应用

2019-09-10 15:13袁慧琳黄堠
高考·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声乐教学应用

袁慧琳 黄堠

摘 要:作为“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的格林卡在艺术歌曲上的造诣让人望尘莫及,与此同时开创了俄罗斯声乐研究的先河,在前期希望通过研究分析格林卡艺术歌曲对高师声乐教学的影响来肯定其进步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对格林卡艺术歌曲的介绍;二是通过举例来应证其应用;三是分析对高师声乐教学的利弊影响。

关键词:格林卡;艺术歌曲;声乐教学;应用

前言:在查阅大量资料后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对格林卡艺术歌曲的研究不在少数,对其声乐理论的研究也很多,但是较少学者将艺术歌曲与我国高师声乐教学相联系进行讨论研究。笔者认为,我们应肯定艺术歌曲对声乐教学产生的积极效益,从根本上促进两者的融合。所以笔者以格林卡艺术歌曲为例进行了分析。

一、格林卡艺术歌曲

(一)格林卡生平

格林卡的一生都致力于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创作和声乐理论的研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声乐教学理论。他出生于俄罗斯的一个庄园地主家庭,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从小便对音乐展现出极高的天赋,特别是民族音乐。14岁的格林卡在步入贵族学校后利用自己的一切课余时间学习音乐、观看歌剧和听音乐会,在他看来那便是最能让自己开心的事了。在求学期间还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学习了钢琴、提琴等,这也是格林卡最早接受的最为正规的音乐教育,并在此期间接触到了大量的意大利、法国歌剧和德奥交响乐,为其后期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岁的格林卡在交通部就职期间仍然不忘对音乐的学习,特别是对声乐和作曲理论的学习。在1830年曾亲赴意大利学习歌剧,了解意大利歌剧中的美声唱法,并在学习法国声乐和德国声乐的基础上研究出适合本民族特色的声乐套曲。在经历了抗击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和十二月党人起义后,格林卡深受爱国主义热潮的影响,在此期间结识了一大批热忱的文学家,并迸发出将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创作想法。1840年,格林卡根据库科尔尼亚的诗创作了一部由十二首艺术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向彼得堡告别》,被认为“格林卡时代俄国抒情歌曲的百科全书”①正是基于此,格林卡的艺术歌曲才能如此深入人心,令后世为之称赞。由于别样的创作风格使得格林卡的艺术作品并未得到社会的认可,在社会“扼杀式的冷淡态度”下格林卡丧失了再次创作的勇气,带着“遗憾、愁苦”的心态走完了人生最后五年,而在此期间并无优秀的作品问世。格林卡的一生都致力于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创作和声乐理论的研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声乐教学理论。

(二)格林卡的艺术歌曲创作

格林卡一生创作近80多首艺术歌曲且曲风各异,有像圆舞曲《秋之夜》一类的舞曲风格的歌曲,也有叙事类歌曲如《北方的星》、《夜班阅兵》等,还有抒情一类的歌曲,比较有名的是《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云雀》、《柔和的晚风》等,还有充满了感伤情绪的一类歌曲,如《可怜的歌手》、《安慰》等。19世纪30年代下半期,格林卡在室内音乐领域的创作达到了全盛,這一时期几乎诞生了他全部最好的,最有艺术价值的歌曲,这些作品在创作上达到了特别的高度和成熟。期间大部分作品都是格林卡在其创作黄金期所作,开创了特色声乐学习的先河,为后世艺术歌曲的创作奠定的基础。

(三)格林卡艺术歌曲的特点

1、源于生活

格林卡许多艺术歌曲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自己的所感所悟,例如《云雀》便是格林卡对大自然的赞美,通过轻快的旋律勾勒出一幅别开生面的清晨之景,阳光穿透于枝丫之间,鸟儿在林间盘旋,空气依旧那么清新。在艺术歌曲《保列罗舞曲》中格林卡运用了西班牙舞曲的创作风格,将俄罗斯人民欢歌载舞的情形描绘出来,让听众都想随之舞动起来。源于生活便是格林卡艺术歌曲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他看来,大自然会赋予其力量,生活的点滴就是其创作的最佳素材。

2、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格林卡艺术歌曲在创作及演唱时赋有当地民众特色及生活气息,能够人人得以传唱。在俄罗斯对西欧文化的狂热追求时期,格林卡在早期大多接受西欧音乐的学习,在学习中格林卡深刻意识到如果无法形成本民族的音乐特色,将无法把俄罗斯的音乐之美展现在世人眼中。正是基于强烈的爱国情怀,在借鉴西欧各国音乐风格的基础上加入俄罗斯民间元素并使两者融合统一,相辅相成,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②

二、格林卡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的应用

(一)《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创作于格林卡黄金时期,此时深受普希金《致凯恩》一诗的影响,深切表达了格林卡对普希金女儿小凯恩的爱意与思念之情,歌词采用了普希金的诗歌部分,将真挚的内心独白赋予温柔悠扬的旋律,时而低沉、时而热烈、时而流畅、时而婉转,使诗歌与音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是将《致凯恩》嵌入三段式的结构中,运用4/4拍,采用中板速度。歌曲A段以钢琴弹奏引入,通过涟漪式的旋律,使情感在短小乐句的跳跃间得以表达。③由于此段意在追思往昔恋人的美好时光,故在声乐演唱中要细腻处理,控制好呼吸间奏,演唱时需注意保持声音的柔和性以凸显深情。在B段中,旋律间含有戏剧性特点,伴奏中采用装饰音和和旋震音。在声乐教学中要善于应用声音音色和音量的变化来展现作曲家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不宜过高或过低,要注意对声音的把控。在A,段中,曲式回归欢快,是此曲的高潮部分。演唱时要注意对高音的把控力,曲式在变的缓和时也要注意情绪的表达,完美呈现其表现的音乐形象。

(二)《云雀》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云雀》是格林卡钢琴变奏曲中的典型代表,通过对森林中云雀的观察产生了以此喻人的创作想法。该曲产生于格林卡生活晚年,主人公旨在通过对云雀叫声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并延伸到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情绪。

全曲采用ABA的三段式结构,通过运用和声和复调以及对情绪的把控来进行演绎。《云雀》在格林卡的声乐套曲中虽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流传最广的,沿用俄罗斯特色的4/4拍,在E小调上降低二级音。④该曲呈现抒情性,所以对于演唱者而言并不需要洪亮的音色或较大的情绪起伏,在演唱时首先应理解歌词,从歌词中品味该曲的主旨大意,并酝酿情绪,探求歌者或演奏者的内心世界,以求达到契合。全曲要控制在(e2-f1)的音域内,音色较为柔和,音量不宜过大,在发挥演唱技巧的同时更应注意对声音的把控能力。《云雀》作为钢琴独奏曲,再演唱时也要注意与钢琴伴奏的配合,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得到更完美的呈现。

(三)《夜莺》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格林卡创作的《夜莺》是改编自一个女高音歌唱家,在其间融入俄罗斯民族元素。该曲主题为二段体,前一部分以抒情见长,后一部分融入了俄罗斯舞曲的元素,在引子中便营造出安详静谧的氛围,旋律逐渐变强,演唱时应注意气息的把控,力量感逐渐增强。该曲最大的特色在于四次变奏,时而低声述说、时而激动兴奋、时而清脆婉转、时而温柔抒情,在演唱时注重与尾部的衔接,要把控住音量,语速随情感而变化,以期通过变奏表达格林卡的爱国之情,以象征的手法将夜莺的不同状态比喻不同时期的国家,以表现俄罗斯人民的坚韧与乐观。①

三、格林卡艺术歌曲对高师声乐教学有利的影响

(一)促进声乐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格林卡被誉为“俄罗斯声乐派的创始人”,这项荣誉与他对声乐研究的成果分不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他创作的十二首声乐套曲《告别彼得堡》。在该套曲中融入了格林卡的声乐观,并对当今声乐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格林卡对声乐教学有其独到见解,他认为演唱者在演唱时应达到“头腔”与“胸腔”的共鸣,在开始练习时应注重在中低音区(即自然音区)进行练习,从最舒适的音开始慢慢找到自身的音色特点。与此同时,对演唱者自身也提出相应的要求,训练要求张弛有度,从辅助音练习开始过渡到音阶练习,循序渐进。②且在演唱时为了更好地还原作品的韵味,在咬字的处理上也要多加注意。格林卡的声乐教学论很好的弥补了我国长期以来在声乐方面的空白,使声乐教学的方式不再拘泥于过去。

(二)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音乐审美与音乐实践息息相关,正是因为有良好的音乐审美所以在音乐实践中更能对好的音乐有高于一般人的辨识度。音乐审美观的实质在于丰富听众和表演者的精神世界,目的在于从被动欣赏过渡到主动创造,需要演唱者和听众感受旋律的变化、节拍的跳跃、音色的特点、情绪的变幻和作曲家的情感脉络,已达到听到或演唱歌曲时与作曲者有心意相通之感,感受作曲家传递出的美好。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正是培养音乐审美观的具体表现,在格林卡创作黄金期所作的大部分作品都表达了格林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传递出格林卡所认为的美,例如《云雀》中传递出大自然的美、《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中传递出对恋人的思念之美、《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中表现的英雄形象之美以及系列圆舞曲中的跳跃之美。正是因为格林卡大部分作品的主题多具正能量色彩,且多具教育意义,所以格林卡的艺术歌曲能帮助现代声乐教学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③

(三)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之所以认为应用格林卡艺术歌曲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修养正是基于这层含义,格林卡的创作时代对于现如今的我们而言相隔甚远,只有通过普及课程以外的知識才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并能更好地演唱出来。在声乐教学中,曲目的演唱与弹奏技巧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课程,但是如何在精准掌握技巧的同时弹奏并演唱出作曲本身的含义才是目前教学中最应值得关注的问题。声乐训练并非一蹴而就,能够弹奏出一部优秀的作品也非一日之功,除了需要扎实的掌握相关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外,更需要演奏者私下对作品本身多加揣摩,了解作品诞生的时间、背景、作曲家的情感以及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旋律,尽可能的探究作品背后的意义。

我们应当认识到,文化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单方面的,正是在学习格林卡艺术歌曲的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别样的俄罗斯风情、了解了俄罗斯民歌的韵味、体味到了该民族的风俗习惯,所以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更能拓宽知识面,提升整体的文化修养。

四、结语

在格林卡创作的众多艺术歌曲中,深受爱国主义情怀的鼓舞,其作品的民族性较为显著,且大多弘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对于当今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笔者认为,我们应肯定格林卡艺术歌曲给现代声乐教学中带来的积极效益,虽然时代背景的不同、表现方式的陈旧和类别的繁复性让我们看到了在时代的进步中艺术歌曲呈现的弊端性,但是作为传唱至今的艺术歌曲,其带来的优异性不能视而不见,并且应当予以肯定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张艺.谈格林卡的艺术歌曲[J].艺术教育.2012年02期.

[2]张艺、周玉娥、冀慧娟.俄罗斯艺术歌曲在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的现状探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47

[3]鲁燕玲.影响格林卡音乐创作的几个主要因素[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陈旸.论格林卡歌剧的民族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龙飞、孔延庚;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赵云红.音·诗·画的完美结合——试论格林卡及其浪漫曲(艺术歌曲)的创作[J];中国音乐;2004年04期.

[7]刘喜梅.探析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途径[J].艺术教育,2014(03):196-197.

[8]黄允箴.俄国音乐的普希金——格林卡[J];音乐爱好者;2007年03期.

指导教师:黄堠,1983年6月1日,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硕士

①张艺,谈格林卡的艺术歌曲[J].艺术教育.2012年02期

②李丽娜;论格林卡音乐创作的民族性[J];理论界;2007年09期.

③黄允箴;俄国音乐的普希金——格林卡[J];音乐爱好者;2007年03期.

④程鹿峰;乐坛巨擘格林卡[J];世界文化;2007年08期.

①鲁燕玲;影响格林卡音乐创作的几个主要因素[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②张艺、周玉娥、冀慧娟.俄罗斯艺术歌曲在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的现状探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47

③赵云红;音·诗·画的完美结合——试论格林卡及其浪漫曲(艺术歌曲)的创作[J];中国音乐;2004年04期.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声乐教学应用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