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春健
摘 要: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生产中常见的虫害之一,其不仅影响大豆的商品性,还会影响大豆的品质和产量。随着国家号召进行农业“三减”,减少化学农药对土壤、水源等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大豆食心虫这种生产中需要进行防控的常见虫害,可以加大应用农业和生态防治措施的力度,在确保大豆高产、稳产的同时实现“减药”的目的。主要对大豆食心虫农业和生态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食心虫;农业防治措施;生态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1-0076-02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文献标志码: B
在我国北方气候、种植习惯等农业生产条件没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大豆食心虫的虫食率一般在5%以上,在湿度、温度等食心虫易发条件适宜、上年虫源基数较高的情况下,其危害可能较严重,虫食率可达30%以上,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1 食心虫易发条件
大豆食心虫在大豆产区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只是危害轻重有所不同,其危害主要和下列因素有关:一是重迎茬种植。重迎茬地块容易使上年老熟幼虫直接进行羽化,成虫产卵孵化幼虫后就会对大豆造成危害。重迎茬豆田虫害发生率远高于3年以上米豆轮作地块。二是当年的气候状况,特别是土壤温湿度和空气温度。土壤温湿度较高,有利于大豆食心虫化蛹和羽化,当10 cm土温达20 ℃左右、土壤含水量20%时,适合食心虫羽化出土为害;空气温度在22~26 ℃、小雨后相对湿度较大时,适合成虫产卵,所以在食心虫羽化期和产卵期温湿度条件不好或者遇到大到暴雨时,食心虫危害就会大大减轻。三是大豆品种选择。食心虫喜欢在有毛的豆荚上产卵,同时大豆结荚的早晚也会影响食心虫的产卵量。四是田间天敌数量。其天敌赤眼蜂、白僵菌等數量较大时,其危害就会减轻。根据上述食心虫的易发条件,可采取相应的农业、生态措施进行防控。
2 生态防治措施
2.1 性诱剂诱杀
性诱剂防治大豆食心虫是利用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化合物并缓释至田间,引诱雄蛾飞到诱捕器,并用物理方法灭杀雄蛾,使雌、雄蛾比例失调,减少食心虫交配机会,降低交配率,从而达到生态防治食心虫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目的,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大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根据虫情预报,提前安装好诱捕器,适时将性诱剂安放在诱捕器内,并将其悬挂在作物上方20 cm左右的位置,根据虫量设置15套/hm2以上的诱捕器,注意及时清除诱捕器内的死蛾。性诱剂防治大豆食心虫,不仅操作简单、环保无公害、应用成本低,而且防治效果要好于药剂防治效果。
根据调查可知,性诱剂防效可达到90%,比药剂防效76.2%高出13.8%。
2.2 释放赤眼蜂
在食心虫成虫产卵盛期进行放蜂,数量为40万~45万头/hm2,分2~3次释放,时间间隔5~7 d,注意放蜂时间要与食心虫产卵盛期相一致。放蜂后禁止在大豆田喷施化学杀虫剂,如果遇到大雨天气,要补放赤眼蜂。
2.3 白僵菌寄生
通过白僵菌寄生落地幼虫的方式,减少大豆田食心虫的虫源基数。使用方法:一般是在幼虫将要脱荚落地之前,将白僵菌粉和细土的混合物均匀撒在大豆田上,白僵菌用量为22~25 kg/hm2、细土用量为200 kg/hm2。在白僵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高温高湿条件对白僵菌的影响而导致失效的问题。
3 农业防治措施
3.1 适时播种
食心虫以幼虫形态钻入豆荚内,以蛀食嫩豆粒方式进行为害。适时播种的主要目的是使大豆嫩荚期避开食心虫成虫产卵高峰期,降低嫩荚虫食率和蛀荚率。可根据大豆的生育期长短进行适时早播、适期早收,减少田间越冬虫源基数。
3.2 品种选择
不同的大豆品种对食心虫的抗性不同,可选择具有一定抗虫特性、木质隔离层结构好、荚毛较少的品种。
3.3 远距离轮作
大豆食心虫对大豆危害具有专一性,其越冬场所是豆茬田,第二年产卵及幼虫也只是针对大豆进行为害,成虫远距离迁飞能力差,因此,第二年大豆种植可以采取1 000 m以上的远距离轮作方式,以避免虫害的发生,减轻食心虫为害程度[1]。
3.4 深翻灭卵
通过秋季实施深翻整地、大豆秸秆打包压块作燃料等方式,破坏大豆食心虫越冬环境,降低越冬幼虫的成活率,减少第二年成虫数量,降低田间幼虫危害。同时可增加1~2次大豆田的中耕次数,其不仅能够除草提墒,还能起到减少食心虫羽化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 ] 李洪波,周彦武.大豆食心虫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07(05):122-123.
(收稿日期: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