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学生课程感知研究

2019-09-10 07:22江进德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1期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获得学生对分段式实践教学模式课程感知的研究数据,从总体感知、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学生对课程难易度的感知情况;从教学课时安排、教学时间设想、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总结学生的课程教学安排感知.研究结果作为学生对分段式教学模式的学习反馈同时为计量地理学分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计量地理学;分段式实践教学;课程感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1-0145-03

学生的知识诉求能否得到满足是评判一个教学模式成功与否的标准,老师的教学设计只有从了解学生的需求出发,才能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实践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学者张珊(2014)、赵春(2014)、鲁凤(2013)、杨新军(2007)等都做过有关计量地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本文作者前期针对地理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情况,已经提出过相应的分段式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型具体参见文献[1].本文主要通过针对性的问卷调查,从学生对课程的整体难易度感知和教学安排感知等两个角度分析学生对该分段教学模式的课程感知情况.调查结果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况,有助于构建有针对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质量.

1 数据来源

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通过对已有相关文献的借鉴,在征询相关教师和部分学生的意见基础上,课题组编制计量地理学分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学习感知的调查问卷,问卷分主观题和客观题两个部分共120个问题项,其中主观问答题5题,客观选择题115题,主要从学生对课程的感知、课程思考、学习效果及评价角度设计问卷.涉及学生层面包括个人信息、对课程的认知、对课程的思考、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教学设计和对老师教法的认同及评价等核心内容.

1.2 数据的收集

以阜阳师范学院计量地理学的在学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课堂时间让学生以课堂作业的形式提交调查结果表,因而问卷的调查质量较高,所得数据真实可信.发放并回收问卷共计127份,其中年级以三年级(61.4%)居多,专业以人文地理专业的人数居多(61.4%),群体中女生比例较大(58.3%),高中主要以文科生为主(文科生占比57.5%).

2 对课程的难易度感知

2.1 总体难易度感知

对学习的难易度感知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这门课很难(比重40.5%),大部分學生觉得难度一般(57.1%),还有2.4%的同学觉得容易.通过原因调研发现:学生认为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绝大部分学生(55%)觉得该课程和以前地理学科的专业课差别很大,更加得理论化、数据化和模型化,导致思维转换的困难,很多知识难以理解;一部分学生(30%)认为教材编写的不好,内容不太好理解,过分注重繁杂公式的推导而轻视原理的介绍,理论和实践脱节;一部分(12%)人认为老师和个人的问题.从调研中可以发现学生感觉很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知识的难理解性和教材的不适宜性.因此有必要更换课堂教学一直选用的徐建华版、陈超版的计量地理学教材,着重选用一些注重相关方法的原理介绍、案例应用及相关软件实现步骤的教材,或许更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理解层次.通过选用简单的课堂引例引入课程内容并选用学生熟悉的问题作为课堂的教学案例可能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打破学生对该课程的畏难情绪,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感知

按照分段教学的思路,计量地理的教学过程包括两个大环节:课堂理论讲授和机房的实践操作部分,为分析学生对教学各环节的难易程度感知,在调研中发现:①在计量方法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难易度对比中发现,49.6%的学生认为理论部分更难,32.3%的同学认为实践部分更难,18.1%的同学认为两者一样难.②实践操作教学环节主要分为软件操作运行和结果图的分析两部分.在spss操作实践部分的调研中,软件操作环节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对软件运行出的结果图的分析,只有16.5%的学生能够通过软件运行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72.4%的同学选择能运行出结果但部分结果不会分析,13.4%的学生认为可以运行出结果但一点都不会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大约89%的人能够利用软件顺利地运行出结果,但是将近有85%左右的同学对于运行出的结果图的分析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课题组编制的实践操作教程有详细的操作步骤介绍,学生只需按书操作即可,所以大部分学生觉得该环节简单,而觉得分析部分内容比较难以理解,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书本上的相关分析内容关注较少,从调研也可以发现只有10%左右的学生会课下认真的学习和复习相关内容.③理论部分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的定义、原理及运用、案例解析,结果解释等环节.从调研中发现有17%学生觉得定义部分较难理解,47%的学生认为很难理解研究方法的原理及运用,33%认为案例解析部分较难理解,3%觉得结果解释难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案例解析的环节辅助课堂内容讲解的这种方式很好,但是对于课堂选择的案例有43%的人表示能够听懂并能够深刻的理解,有30%的学生能听懂案例部分但是自己不会运用.在访谈中进一步发现学生可能对于源于期刊论文上的案例有些畏难的心理,有些案例可能也超出学生目前的理解层次.因此可以选择较为简单的案例作为辅助的教学材料,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方法的理解并能够较好地掌握课堂的理论内容.

2.3 各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感知

在选择的几个教学内容中:简单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偏度系数、峰度系数、偏相关分析、洛伦兹曲线、等级相关等几个研究方法中,让学生从中选择三个最难理解的、掌握最好的、最感兴趣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①“掌握最好的研究方法”选择频率最高的依次为简单相关分析(28.3%)、线性回归分析(25.9%)、洛伦兹曲线(17.7%),选择频率最低的为偏度、峰度系数(1.9%)、系统聚类分析(3%)、等级相关(3%);②“最感兴趣的研究方法”选择频率最高的三个依次为简单相关分析(16.5%)、线性回归分析(20.2%)、洛伦兹曲线(18.6%),选择频率最低三个为等级相关(3.6%)、系统聚类分析(4.4%)、偏度、峰度系数(4.7%);③“最难理解的研究方法”选择频率最高三个为系统聚类分析(25.1%)、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21.3%)、偏度、峰度系数(21.3%),选择频率最低三个是简单相关分析(1%)、洛伦兹曲线(2.8%)、线性回归分析(3.5%).

3 课程教学安排的感知

3.1 教学课时安排

3.1.1 总课时安排

當问及“你觉得计量地理学一周安排几节课比较合适”时,有47%的同学选择四节课,33.9%选择三节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觉得计量地理学的课程内容较难理解,希望有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以保证能够对知识的掌握,正如学生在访谈中的反应“这门课的课时太少,感觉时间不够,所以学到的东西也很受限制”.还有同学选择四节课是基于一周内两节理论课,同时安排两节实践课的考虑.

3.1.2 实践课时安排

对于实践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重选项中,67.7%的学生认为实践课时比重应当在60%-70%左右,24.4%的学生认为在30%-50%之间,4%的学生认为在30%以下,5.4%的学生认为在80%以上,这说明学生对于实践教学模式的赞同,也凸显未来教学应当重视实践教学这一模块,加大实践教学课时的安排以满足学生对于实践操作的需求.

3.2 教学时间安排

3.2.1 上课时间

在上课时间的安排上,大部分人(41.7%)喜欢上午,少部分人喜欢下午(13.4%)或晚上(17.3%),还有一部分人(27.6%)表示无所谓.询问原因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同学认为早上学习的状态相对较好.

对于一次课应该上多少时间的这个问题,超大比例(70%)认为应该一次性上两节课(共计90分钟),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20%)可以上三节课(共计135分钟).因为部分学生反应一次性上三节课,由于时间过长会造成疲劳感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未来的课时安排上尽量以一次性上两节课为主.

3.2.2 课堂时间安排

在学生课堂有效学习时间的调查中发现,①只有少部分学生能一直跟着老师思路去学习,高达65%的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都会开小差,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52.8%的比重)学生的课堂听课时间大概是20-30分钟,20分钟以下的占35%,11.8%的学生的课堂听课时间高于30分钟;②大部分学生(81.9%)认为老师的课堂讲解的适宜时间应该是20-30分钟,10.2%的学生认为在30分钟以上;③对于课堂听课效率最高的时间段44.1%的学生选择前半节课,34.6%的学生没有具体时间段;④关于听课的干扰因素,在调查中发现主要是“没有兴趣和没有学习目标”成为主要原因(占50%),其次是“上课爱玩手机”(占41%).因而可以得出结论,老师的课堂讲解时间应该以30分钟为宜,重点知识应该安排在前半节课,为了提高听课效率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习目标并阻止学生进行与学习无关的活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措施,调整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减少枯燥乏味性,缓解学习疲惫感.

4 研究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对计量地理学分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课程的整体感知和课程安排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得出对计量地理学的以下学习感知:

(1)课程难易度感知:①在总体难易度感知中,学生总体感觉有点难度.②在各教学环节的难易感知中,学生普遍反映理论教学环节比实践教学环节更难;实践环节中的软件操作和结果分析的难易度对比中学生感觉结果分析相对较难些;理论环节的研究方法定义、原理及运用、案例解析等环节的难易度对比中,更多学生觉得研究方法的原理及运用相对较难,其次是案例解析部分.③教学内容的难易感知中,最难理解的计量方法依次为系统聚类分析、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偏度、峰度系数;掌握最好的依次为简单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洛伦兹曲线;最感兴趣的依次为简单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洛伦兹曲线.

(2)课程教学安排感知:①学期总课时的安排中,学生普遍感觉每周安排4节课比较合适;总体上认为实践课时的设置应该比理论课时略多;②上课时间安排上,多数学生建议安排在第五学期的上午,采用一次上90分钟课的形式,对一次上135分钟的授课时间较为抵触;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大部分学生的有效听课时间是20-30分钟,效率最高的时间段集中在前半节课.

参考文献:

〔1〕江进德,白如山,曾承,成亮,吕丽,陈玲玲.计量地理学分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2):86-89.

〔2〕杨新军.大学生地理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与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3):119-121.

〔3〕雷金蓉.高师院校地理科学本科专业计量地理学教学探讨——以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为例[J].2015,35(2):108-110.

〔4〕张珊.本科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2014(10):25-26.

〔5〕鲁凤.地理计算背景下GIS本科专业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2013,36(6):15-16.

〔6〕甘永萍.计量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2007,24(2):113-117.

〔7〕徐建华.计量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