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熳廷 王小军 刘明朝 王炳轩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国水资源情势日趋严峻。因此,国家出台了系列的法律、政策和规范,从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两个方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在建立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国家水资源公报发布数据为2个依据,对长江流域相关19个省区2016年的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① 江苏和安徽两省未能完成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主要是由于其工业用水效率较低所致;② 江苏和甘肃2个省未能完成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这一用水效率控制指标;③ 所有省区的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均达到了国家要求;④ 在长江流域相关19个省区中,共有16个省区同时完成了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的控制目标,占总数的84.21%。
关 键 词:用水规划管理; 用水总量控制; 用水效率控制;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长江流域
中图法分类号: TV213.4 文献标志码: A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19.01.016
1 研究背景
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3],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国水资源情势日趋严峻[4-5]。为此,国家于2011~2013年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 [2011]1号)、《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政策和规范[6-8],从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两个方面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力度,并明确了2015年和2030年的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以及2015年的用水效率控制目标。為了使“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能够有法可依,国家于2016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五章——“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使用”中明确规定: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9]。
长江流域横跨西南、华中、华东3个经济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10-11]。长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河流,其流域总面积为180万km2,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5,2016年,其水资源总量为 11 947.07 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1 796.72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 706.47亿m3,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50.35亿m3),2016年的用水总量为2 038.62亿m3[12]。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比如:王浩[13]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李庆航等[14]对长江流域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进行了研究;刘淋淋[15]对“三条红线”的控制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汪党献等[16]对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与制度建设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范世香等[17]对汉江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实施方法展开了研究,但是对长江流域相关省区的用水总量控制落实情况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为评估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的落实情况[18-21],本文以长江流域相关省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和福建共19个省区)为例,依据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的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数据,建立了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其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的控制落实情况进行了评估分析。
2 评价指标体系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15,2020年和2030年的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以及2015年的用水效率控制目标。
2.1 用水总量控制评价指标
各省区的用水总量控制目标,是以其2015年和2020年的控制目标值为基准,使用线性内插法计算得到的。第 i年(2015
W i目标 =W 2020目标 -W 2015目标 5(i-2015)+W 2015目标 (1)
式中, W i目标 为第i年的用水总量控制目标;W 2015目标 为2015年的用水总量控制目标;W 2020目标 为2020年的用水总量控制目标。
用水总量评价指标以超标率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P=Wi-W i目标 W i目标 ×100% (2)
式中, P表示超标率,若P>0,则表示水资源使用总量超过了国家用水总量控制标准,P值越大,表示超标越多,用水总量未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若P≤0,则表示水资源使用总量没有超标,P值越小,表示用水总量控制情况落实的越好;Wi表示第i年的实际用水总量 ,亿m3。
2.2 用水效率控制评价指标
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中,用水效率控制目标是以2015年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的百分比、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来衡量,并没有给出2015年之后的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因此,本文在进行用水效率评估时,采用以下两个指标来评价用水效率的落实情况。
(1)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效率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E 万元 =W 万元2010-W 万元 W 万元2010 ×100%-E 目标 (3)
式中, E 万元 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用水效率的评价指标;W 万元 为评价年份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m3;W 万元2010 为201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m3;E 目标 为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百分比的控制值。
(2)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用水效率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Eα=α-α 目标2015 α 目标2015 ×100% (4)
式中, Eα为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的评价指标(Eα>0,表示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得到了落实,而且该值越大表示其落实情况越好,反之就越差;Eα<0,表示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没有得到落实,而且越小表示落实情况越差);α为评价年份的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α 目标2015 为2015年的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的国家控制目标。
3 用水总量控制落实情况评估
通过对式(1)~(2)进行计算,即可得到2016年长江流域相关19个省区的用水总量落实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表1中,W 2015目标 、W 2020目标 、W 2016目标 和2016年的实际用水量的单位均为 亿m3。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6年,长江流域相关的19个省区中,江苏和安徽2个省未能达到用水总量的控制目标,占10.53%;其他17个省区的用水总量控制均得到了良好的落实,占长江流域相关省区数量的 89.47% 。
(1) 就2016年的实际用水总量而言,安徽省超控制目标6.51%,江苏省超控制目标12.94%(主要是由于其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较大所致),这2个省的用水总量控制没有得到落实。
(2) 其他17个省区中,青海、云南和浙江3个省的用水总量与控制目标相对而言要低20%以上,说明其用水总量控制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3) 西藏、重庆、湖北、上海、贵州、陕西、河南和福建共8个省区的用水总量低于控制目标的10%~20%,说明其用水总量控制得到了良好的落实。
(4) 四川、湖南、江西、甘肃、广西和广东6个省的用水总量低于控制目标的10%以内,说明其用水总量控制得到了落实。
依据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小于控制目标的5.92%,长江流域相关的19个省区中,有11个省区优于全国平均控制水平,占长江流域相关省区数量的57.89%。
4 用水效率控制落实情况评估
4.1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用水效率
根据公式(3)进行计算,可以得到长江流域相关19个省区2016年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百分比的落实情况,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就长江流域相关19个省区的2016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而言,江苏和甘肃2个省未能达到国家用水效率的控制指标,其他17省区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均得到了落实。
(1) 贵州省的落实情况最好,其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的百分率,超过了目标值 34.16% ,说明用水效率得到了非常好的落实。
(2) 青海、西藏、重庆和湖北4个省区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的百分率,超过了目标值20%~30%,说明用水效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3) 四川、云南、安徽、广西、广东、浙江和福建7个省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的百分率,超过了目标值10%~20%,说明其用水效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4) 湖南、江西、上海、陕西和河南5个省区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的百分率,超过了目标值10%(以内),说明其用水效率得到了落实。
2016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的百分率,超过了目标值11.33%;长江流域相关的19个省区中,有10个省区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占长江流域相关省区数量的52.63%。
4.2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利用公式(4)进行计算,可以得到长江流域相关19个省区2016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控制落实情况,具体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长江流域相关的19个省区2016年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均得到了落实。
(1) 广西2016年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超目标值6.00%,是19个省区中落实最好的省份;其次为江苏省,超目标值4.31%。
(2) 云南、湖南、江西3省超目标值3%~4%。
(3) 西藏、四川、安徽、贵州以及广东5个省区的超目标值为2%~3%。
(4) 重庆、湖北、甘肃、陕西、浙江以及福建6个省区超目标值1%~2%。
(5) 青海、上海、河南超目标值小于1%。
2016年,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超目标值2.26%,长江流域19个省区中,有10个省区优于全国平均值,占长江流域相关省区数量的52.63%。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1) 就2016年长江流域相关19个省区的用水总量落实情况而言,江苏、安徽2個省未能完成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主要都是由于其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较大所致,虽然安徽省2016年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但相比于全国平均值而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他17个省区的用水总量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2016年,长江流域用水总量得到落实的省区数量占89.47%。
(2) 就2016年长江流域相关省区的用水效率落实情况而言:① 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② 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相比2010年有所下降,江苏和甘肃2个省未能完成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其他17个省区的用水效率控制均得到了有效落实。总体而言,2016年长江流域用水效率得到落实的省区数量占89.47%。
(3) 2016年,长江流域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同时得到落实的省区有16个,占总省区数量的 84.21% 。整体而言,长江流域相关省区的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5.2 建 议
(1) 推进流域用水总量及用水效率控制目标。虽然国家出台了各个省区的用水总量及用水效率的控制目标,而且各省区也逐渐把用水总量及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依次分配到了市、县级行政区,但是国家并没有对各个流域的用水总量及其用水效率给予明确的规定,显然是不利于流域管理机构对流域内用水总量及用水效率的管理。
(2) 推进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中水源的划分。地下水超采造成的环境问题、地质问题逐渐突显,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因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面沉降现象以及地下水加速污染的问题[18-20],因此,亟需控制地下水的使用量。虽然有些省区在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向市、县级行政区分解的过程中,对地下水资源量的使用上限做出了规定,但是国家并没有出台明确的规定,这样显然不利于对地下水资源的使用管理。
(3) 加快推进水权制度建设及水权转让改革。应加快推进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和水权转让制度改革,这样将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21],使人们自发地使用节水器具、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最终达到用水总量控制的目的。
(4) 本文构建的评价方法简单高效,易于操作而且结果较为可靠,但是不同省份有不同的双控实施方案和计划,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较多,建立一套多参数的综合评价体系将是下一步工作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王瑗,盛连喜,李科,等.中国水资源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3):10-14.
[2]夏军,苏人琼,何希吾,等.中国水资源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2):116-120.
[3]何晓光,梁晓辉,黄玖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3,9(1):33-35.
[4]刘昌明,刘小莽,郑红星.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问题的探讨[J].科学与社会,2008(2):21-27.
[5]金兴平,黄艳,杨文发,等.未来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影响分析[J].人民长江,2009,40(8):35-38.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11,2(1):1-4.
[7]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2(6):4-7.
[8]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J].中国水利,2013(1):7-9.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
[10]王孟.长江水资源保护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J].人民长江,2015,46(19):75-78.
[11]杨万钟.上海及长江流域地区经济协调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及西南諸河水资源公报[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6.
[13]王浩.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关键技术支撑探析[J].中国水利,2011,28(6):28-29.
[14]李庆航,钱凯霞,肖昌虎,等.长江流域用水趋势及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研究[J].人民长江,2012,43(2):12-15.
[15]刘淋淋.基于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16]汪党献,郦建强,刘金华.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与制度建设[J].中国水利,2012(7):12-14.
[17]范晓香,高仕春,王华阳,等.汉江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实施方法研究[J].人民长江,2015,46(13):8-12.
[18]金爱芳,李广贺,张旭.地下水污染风险源识别与分级方法[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37(2):247-252.
[19]杨彦,于云江,王宗庆,等.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2013,34(2):653-661.
[20]陈飞,侯杰,于丽丽,等.全国地下水超采治理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11(3):3-7.
[21]杨得瑞,李晶,王晓娟,等.水权确权的实践需求及主要类型分析[J].中国水利,2015(5):5-8.
引用本文:尚熳廷,王小军,刘明朝,王炳轩.长江流域省区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评估[J].人民长江,2019,50(1):84-88.
Assessment on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useefficiency in 19 provinces and regions of Yangtze River Basin
SHANG Manting1, WANG Xiaojun2,LIU Mingchao3,WANG Bingxuan2
(1. School of Automobil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2. Nanjing Hydraulic Research Institute,Nanjing 210029,China;3.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
Abstract:Owing to the influence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large-scal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China.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has released a series of laws, policies and standard to strengthe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n the basis of build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efficiency control, using the data published by the State Water Bulletin,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19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n 2016.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Jiangsu and Anhui Provinces failed to control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due to the low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water use. Jiangsu and Gansu Provinces failed to complete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control index in term of ten thousand yuan industrial added value water consumption.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farmland irrigation water in 19 provinces and regions are all up to the national requirements. 16 provinces and regions simultaneously completed the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efficiency control targets, accounting for 84.21% of the 19 provinces and regions.
Key words: water consumption planning management;total water consumption control;water use efficiency control;the most stric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Yangtze River ba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