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霁蓝釉作为中国瓷器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种,似“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瓷器发色像雨后初晴的天空,所以人们赋予了它一个非常有诗意的名字“霁蓝”。然而,在传统的瓷器烧制过程中,经常把“霁”字写成“祭”字,两种字体在陶瓷界交叉使用。
起因是明朝洪武二年,刚刚夺取政权当上皇帝的朱元璋下发圣旨,为了休养生息,提倡节俭,今后所有祭祀用的器物不得用青铜制造,一律用瓷器代替。从此以后,陶瓷祭器就成了官窑生产的主要品种,在一个时期瓷器烧造数量巨大,而且做工十分精细。在明清两代,皇家祭祀的内容十分广泛,天地复兴、山川社稷等重要的活动,都要按时进行隆重的祭祀。特别是明朝,有多位皇帝信奉道教,更是助长了祭祀风气,而不同的祭祀活动,所配用的瓷器颜色也各不相同。祭天要用蓝色,祭地要用黄色,祭太阳要用红色,祭月亮要用白色,祭祀礼仪中规定的颜色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因此,在明清两代,官窑的祭蓝釉瓷器是专门为祭祀上天而生产的,身份十分高贵,烧造技术也是长期被皇家所垄断,民间严禁生产。直到清代中后期,由于社会动荡,瓷厂的窑工为了生计,霁蓝釉瓷器逐步开始走向民间,由于它出身高贵,由于与皇家祭祀有关,为通俗易懂,雨过天晴的“霁”字通常被写成“祭”字。 作为瓷器的一个重要品种,霽蓝釉瓷器一直在市场上成交火热,相对于天价的青花、粉彩、五彩和珐琅彩来说,霁蓝釉的成交价一直不是很高,从市场上看,清雍正、乾隆生产的霁蓝釉瓷器占有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其中2011年上拍的清雍正霁蓝釉橄榄瓶以1375万元成交。从市场整体情况看,霁蓝釉瓷器也不时地有高价出现,但整体价位偏低,不是很高。在这2000多件中,价格超过百万元的不足百件,而且是霁蓝釉与粉彩或描金等相结合的产品,看来藏家对霁蓝釉瓷器的认知度并不是很高,大多数的价格都在低位徘徊,这是个价值洼地,有眼光的投资者可从中看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