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素春 韦春林 李向友
摘 要:初中阶段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正确的指导。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将三江侗族地区的一些优良的习惯法渗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中是相当有必要的。
关键词:侗族习惯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引言:侗族习惯法(或称民间法、民间社会规范),一种人类社会最早出现、历史最为悠久的法,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社会教育内容等产生着有意或无意的影响,而在此过程中,人们也在有意或无意的受着它的影响,传承它,拓展它。它不仅是侗族地区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重要的社会教育资源和手段。
一、现状分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生活着侗、苗、瑶等少数民族。其中侗族作为县内人口占比较多的民族,其习惯法关乎几十万人的日常生活。近年来,该民族的习惯法更是凭借自身的独有魅力和区域化的规范作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恰当、适时、有针对性地将侗族人民的一些优良的传统习惯渗入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二、侗族习惯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施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民族无论发展的程度、水平如何,却都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对世界进行着理解和掌握。它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制定了各种内容适合于自身发展的习惯法。它独立于国家法制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确立,具有强制性和习惯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初级中学,是一所以侗、苗、瑶族为主的一千六百多名师生的学校。因此,在侗族地区,以下这些措施,能将侗族的一些优良的习惯法渗入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中。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生活在侗族地区的人们,秉着“勤劳善良,勤俭持家,一家办事、全村帮忙。”等思想哺育儿女,生活在侗族地区的学生,他们从小就耳濡目染地受到来自侗族地区各种习惯法的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结合了本乡本土的人情风俗,善于地给学生营造一个个自由的时空,把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下册《让我来帮助你》时,为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们课下用视频或图片记录自己在家里、学校或公共场所的表现。当选择一个同学的典型镜头“节假日里,与家长一道协助村里人起新木楼”后,将图片拿到课上,请同学们欣赏并思考:“在每个镜头里,你看到的形象是怎样的?尝试用一些词句描述。如镜头中是你,你对自己展现出来的形象满意吗?大家想说什么?”一系列的问题为引导,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并适时灌输“友爱、互助、团结、协作”的传统美德教育,这样为学生提供的“自由思考、尽情想象、任意表达、畅所欲言”的机会,学生就能沿着教师设计的路线,创造出一片神奇的天地,实现了大纲所提出的“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②的理念”。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中,训练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明辨是非,增强了他们的道德意识。
(二)引导学生学习侗族优良的习惯法,提升社会使命感
侗族习惯法就是侗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发展形成的款约,经过内部成员的盟约,发展而成了侗族的习惯法。它包括补蜡制度、和款组织、款约等。此法有的以文字形式记载(如:我县独峝平流款场款碑上的歀词),也有的不以文字形式出现但被默认遵守的。习惯法大多以后者诸多。它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③。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七年级《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友谊的意义,设计了“友谊长存”为主题的歌咏比赛,比赛内容自己选择(内容必须体现民族友谊)。活动中,一位学生演唱了侗歌版的《团结歌》:“Duix namx nanc enp sal langh paop Laot mungx eis dah xebc mungx saot.”,歌词大意是:“单一杯水难成浪......众人拾柴火焰高”,将侗家人的“能歌善舞、乐观向上”的特点以及“友谊、行善、团结协作”的传统美德带入了课堂,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活动后,使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民族习惯法的意义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团结协作、互敬、互爱、团结就是力量”这一民族传统美德。
(三)、借助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侗族的习惯法,从小范围来说是一种“乡规寨约”;从大范围来看,它是侗族人人必须遵守的法规。根据它的社会功能,可分为:维护社会治安、保障村寨安全;保护集体和私有财产;维护自由恋爱、严禁不轨行为;提倡道德修养、反对品行不正的规定等。为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品质得到保护、传承,身居侗乡的教师,积极带动学生参加校内外劳动、活动。使学生们在感受和学习侗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好地引导他们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将侗族优良的习惯落到实处,把教育教学的效果凸显出来。同时,让学生在劳动和活动中,增强了劳动意识,,提高了劳动技能,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習惯”,使得侗族优良的习惯法的作用和深远意义落到了实处。
结语
学习并传承本土优秀的传统资源,有助于加快国家特色的道德法制建设的进程。在侗族习惯法的学习和探索中,学校、教师及各级爱心人士均为学生搭建了参与的平台,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引导学生参与了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认识、体验与实践中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形成;有利于侗族地区的发展,促进法制国家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2]人教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第四部分三《教材编写建议》(四).
[3]庹俊节. 苗族习惯法[J].百度文库
基金项目:
柳州市德育工作研究专项课题(2018年度C类课题);课题名称:三江侗族习惯法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课题编号:2018sc-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