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执政后法国外交新转向

2019-09-10 03:26曹萌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3期
关键词:国际关系外交政策

曹萌

摘要:马克龙执政走过一周年,作为一位致力于在政治上超越传统的左右翼斗争的“中间派”总统,马克龙极具改革思想,在竞选时就声称要带领法国重回世界舞台中央。回顾其一年来的外交成就,奉行“戴高乐-密特朗式”外交政策的马克龙确实在国际关系中逐步彰显了法国的独特地位,为法国的外交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

关键词:马克龙;外交政策;国际关系

2017年5月7日,年仅39岁的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从政仅仅5年,就打败了法国极右派候选人玛丽娜·勒庞,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近6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如今,马克龙走进了自己执政的第二个年头,自上任后他就以“冲锋”的速度启动对法国政治、经济、安全和社会等领域的全面改革,回应民众最关切的问题。作为一位致力于在政治上超越传统的左右翼斗争的“中间派”总统,马克龙极具改革思想,在竞选时就声称要带领法国重回世界舞台中央。回顾其一年来的外交成就,奉行“戴高乐-密特朗式”外交政策的马克龙确实在国际关系中逐步彰显了法国的独特地位,为法国的外交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马克龙执政后法国外交成就

一、巩固欧盟根基

当前,欧洲国家在经济增长、就业、难民、安全、欧洲一体化等问题上都遇到了不少困难。欧洲中左、中右派的传统政治精英们渐渐地感觉到在这些问题面前束手无策,失业率的居高不下、经济发展的缓慢以及频繁的恐怖袭击让他们失去了众多选民的信任。近年来,欧洲“民粹主义”风起云涌,各国民粹政党在不同层次的选举中崭露头角,不断挑战主流政党的地位,日益成为欧洲政坛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例如,在德国,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在多个联邦州地方选举中表现不俗;在奥地利国民议会选举中,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奥地利自由党的得票率在所有参选党派中排名第三;在意大利,民粹主义政党五星运动党也已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在竞选时期马克龙就高举欧洲主义的大旗,他的当选也给因移民危机、恐怖袭击、英国脱欧等问题而人心惶惶的欧洲吃了定心丸。马克龙在布鲁塞尔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时就曾明确表示,振兴欧洲是其任内的优先目标,他将竭力使欧洲变得“更强大、更可理解和更有成效”。

为了巩固欧盟的根基,马克龙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重启法德合作关系。在萨科齐和奥朗德执政时期,由于法国与德国在欧盟的难民配额、财政分配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使得两国的关系逐渐疏远。所以每当涉及国际重大问题时,法国总是绕过德国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然而马克龙就职后的第二天就立即前往柏林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面,商讨重振欧洲计划,两人确定在税收、财政金融、社会、安全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努力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其二,对英国脱欧的立场强硬。马克龙批评英国脱离欧盟是一个错误行为,并表示英国将为其付出巨大的代价。他坚持脱欧谈判应在欧盟层面进行,且必须保证欧盟的短期和中长期利益,但表示不会惩罚英国,不推动英国“硬脱欧”,因为英国和欧盟“在维护共同繁荣上仍存共同利益”。其三,加大对中东欧的关注。马克龙深知中东欧在欧盟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所以重启了法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对话。他一方面有意安抚中东欧国家,称该地区的未来“仍处于欧盟事业的核心位置”,另一方面要求波兰、匈牙利等离心力较强国家与欧盟保持步调一致,争取中东欧国家对欧盟改革的支持。

二、发展与大国的外交关系

追求法美间的平等外交关系。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一时在国际社会掀起千层浪,他曾公开声称“北约过时”并且对英国脱欧事件冷嘲热讽,在特朗普上台后,欧美之间的关系也一度遭遇危机,马克龙在许多国际事务上对美态度也十分强硬。在马克龙与特朗普第一次会面的北约峰会上,两人握手比腕力的小插曲被外界普遍解读为法美之间的较量,马克龙事后也表示这并非偶然,而是为了赢得尊重。但随后,马克龙邀请特朗普参加了7月14日法国国庆及纪念美国参加一战100周年阅兵,这是特朗普上台后第一次出访西欧国家。此次访问后法美两国之间关系迅速升温,2018年4月13日,美国与英法一起对叙利亚实施“精准打击”,声称是对“化武袭击”的回应;4月23日,马克龙受到了特朗普总统的亲切接待,成为特朗普上任后首个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外国领导人。鉴于此时英国受“脱欧”问题掣肘,德国与美国在众多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马克龙领导下的法国似乎成为了特朗普在欧盟最亲密的盟友。

改善对俄关系。乌克兰危机发生后,欧盟追随美国实施对俄的制裁,后来在叙利亚问题上法俄两国又存在巨大分歧,奥朗德随后取消了普京原定于2016年10月的访法之旅,两国的关系陷入了僵局。马克龙上台后,利用法俄建交300周年展览之机邀请普京访问凡尔赛宫,同时在叙利亚等国际重大问题上,马克龙也积极与普京协调立场,改善了法俄之间的关系。作为西方国家中唯一一个先后接待国美俄两国国家元首的领导人,马克龙也成为了唯一能够同时与俄美两国总统说上话的领导人。

重视对华关系。在马克龙还在担任法国经济部长期间就十分重视在法华商,在竞选期间,马克龙不仅成功组建华裔竞选团队,更是巴黎发生“警察枪杀华人案”后唯一慰问死者家属的总统候选人。有民调显示,在竞选中马克龙获得了60%在法华人的支持。2017年8月底,在法国驻外使节会议上马克龙首次系统阐释自己的外交政策时,曾7次提到中国,相比之下,提到美国和德国分别只有3次和4次,对中国的重视可见一斑。作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中法两国的友谊由来已久,只是2008年萨科齐执政时期中法在藏独问题上产生了巨大分歧,随后两国关系也陷入冰底。虽然马克龙对中国的态度具有两面性,例如在2017年10月发布的法国《国防和国家安全白皮书》中,马克龙政府将中国作为主要的军事竞争对手,并提出要谨防中国在全球各地影响力的增强。但马克龙并没有像特朗普一样,将中国直接定义为“战略竞争者”。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回应最积极的西方领导人,马克龙曾多次在公众场合表明自己是毛泽东的“粉丝”,并且曾多次引用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经典语录。今年年初,马克龙将第一次出國访问的目的地定为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未来法国依然将中国视为本国外交关系中的重要一环。

三、积极参与热点地区事务

深化法非关系。虽然在竞选时,马克龙对非洲的政策表态不多,但是上任9个月后他已经访问非洲9次,创建了非洲总统委员会,主持萨赫勒地区反恐峰会,先后在巴黎和非洲主持难民峰会,讨论减少入欧难民问题,并且承诺在其任期结束前大量增加对非援助,提出“非洲难民问题的根源是发展问题”的观点,获到非洲领导人共鸣。马克龙曾反复强调,到2022年,法国拨给发展援助的经费要占到国民总收入的0.55%,尽管这一数字仍低于0.7%的国际,并且只会让法国在捐助者排名中位居第四(在日本之前,但仍然落后于德国、英国和美国),但是对于之前连续20年减少对非援助的法国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马克龙对非的一切举动足以看出他对地中海以南地区事务的敏锐触角和全局认知,毕竟非洲局势的发展与欧洲的难民问题与反恐局势息息相关。

更加注重中东地区。马克龙执政这一周年以来也是中东局势急剧变化的一年,俄美在叙利亚由代理人战争升级为直接冲突,沙特和卡塔尔断交风波搅动中东格局,沙特和伊朗在叙利亚、也门的争夺也进入白热化阶段。马克龙上台后,不同于此前萨科齐和奥朗德跟随美国的政策,其对中东的外交政策既相对独立于欧盟,也相对独立于美国等其他大国。在黎巴嫩总理辞职风波中,马克龙邀请黎巴嫩总理哈里里访问法国,法国在中间充当了协调人的角色,最后哈里里也是经由法国回国复职,黎巴嫩的政治危机得以和平解决。同时在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把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鲁撒冷引发巴以冲突升级后,马克龙先后邀请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来胡访问法国,同情巴勒斯坦又劝说以色列,马克龙成为全球唯一能与以巴两方领导人直接对话的国家元首。可以看出,在马克龙的努力下,法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作用确实骤然提升。

(二)马克龙外交政策的新变化

一、坚持多边外交和多边援助,寻找国际关系平衡点

马克龙上任仅仅一年,其足迹已经遍布五大洲。在这一年中,马克龙身体力行展开了积极的首脑外交,与世界主要大国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联系。在出访过程中,马克龙与各国领导人就国际和地区热点话题与各国领导人交换意见,进行深入的探讨,在重大区域事务上,呼吁通过加强多边主义解决更广泛地区的各种问题,充分体现其多边主义外交政策。尤其是马克龙在对待俄罗斯的态度上,虽然马克龙认同法俄两国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态度和做法也时常受到马克龙的猛烈抨击,但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法俄友好的大框架下进行的。正是得益于这种多边外交政策,才能使得法国在国际或者地区事件中充当协调人的角色,例如在叙利亚问题上,马克龙可以直接与普京通话。同时在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和威胁退出伊朗核协议问题上,马克龙可以在第一时间与特朗普通话。虽然有时法国的协调并不能阻止事件的进一步恶化,但是却大大增强了法国在国际上的声誉。

对于跨区域的全球重大议题,马克龙也倡导地区国家通过寻求多边方案来应对。比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马克龙呼吁各国遵守《巴黎气候协定》的实施。在2017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议程演讲中,他力挺巴黎气候协定并重点强调了“多极主义”国际政治关系原则,称只有“多极主义”才能建立长远和平。

同时据法国外交网站的数据显示,法国多边援助占到法国官方发展援助总额的40%以上。多边渠道可以使法国能够在国际体系中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和责任,同时参与有关国际发展的重大辩论之中。多边援助还可以发挥其投入发展的资源的杠杆效应,并通过汇集资源来处理超出双边行动范围的问题。最后,多边渠道允许法国参与到团结国际社会的总动之中,这是单边主义所不能带来的。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法国与英国不同,是因不依附美国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作用的西方大国。在戴高乐总统时期,就以欧洲为战略依托,寻求法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戴高乐总统的外交准则就是凡事以法国本国的利益为取舍,不管是美国还是欧盟,戴高乐对有违法国利益的任何决定都将会毫不犹豫地予以否决。之后的密特朗虽然是戴高乐的政敌却也延续了“戴高乐主义”的外交思想,法国得以维持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威望。

但是到了萨科齐和奥朗德时期,两人却和法国传统的外交思想决裂,在外交政策上向美国靠近,在反恐和中东问题上放弃了法国传统立场与美国保持一致,其结果确是使得法国成为恐怖主义受灾区,再加上本国经济势力的下降,法国内外交困,逐渐在国际事务上失去了发声权。

马克龙的对外政策重回“戴高乐—密特朗主义”,猛烈抨击萨科齐和奥朗德的“新保守主義”外交倾向,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以谋求法国发挥更大国际影响力。同时马克龙也更强调“开放下的适度保护”,可以看出马克龙是一个务实的现实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

三、灵活的古典主义外交倾向

在经历了萨科齐的“厚脸皮外交”和奥朗德的“正常外交”之后,马克龙选择了一种倾向于灵活古典主义的外交政策。实质上,他并不主张与过去的外交政策决裂,但认为自己的外交的政策更加符合历史传统。与他的前两任相比,马克龙重新平衡了联盟、价值观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基于此,他的对外政策有一种的明确的欧洲倾向。在形式上,马克龙采取了多使用符号、严密控制舆论以及灵活的个人风格等方式。

马克龙在竞选时的口号就是重回“戴高乐主义”,他主张稳固“法德轴心”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同时以推动欧洲改革之名争取法国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这是他对法国传统外交政策的继承。同时马克龙以独特的外交手法发展与俄美两大国的关系,扩大了法国的外交回旋余地,也展示出了其灵活的个人风格。

(三)总结

自上任以来,面对世界局势的复杂多变,马克龙摒弃前任的“新保守主义”政策,坚持“戴高乐-密特朗”式的外交政策,与德国合作积极推动欧元区的改革,力求重塑法国在欧盟的领导地位。平衡俄美大国之间的关系,就国际冲突事件与多方积极沟通,成就了法国国际事务协调者的角色。重视对华关系,在各方面与中国展开积极合作,力求在国际问题上协调与中国的态度和立场。同时,坚持捍卫多边主义和国际化趋势,呼吁通过多边外交手段解决跨区域全球性问题和地区问题,让法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其独特作用,逐渐恢复法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作为仅仅从政5年的政治素人,为法国处理国际关系提供了富有马克龙特色的方案。未来国际社会依然面临着众多不确定因素,受特朗普不可预测的政策影响,大国间的关系还存在很多变数,热点地区的冲突甚至是对抗也依然在继续。所以,未来马克龙将如何带领法国协调与各国之间的国际关系我们将拭目以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帮助沉寂多年的法国重回世界舞台是其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慕阳子. 法国总统马克龙[J]. 国际研究参考, 2017(11):41-53.

[2]张利华,陈楠. 马克龙上任后的法国外交[J].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0.12.

[3]MACRON, Quelle politique étrangère?. Études de l’Ifri. 2018.4.

[4]REVUE STRATÉGIQUE DE DÉFENSE ET DE SÉCURITÉ NATIONALE 2017. France Diplomatie. 2017.10

猜你喜欢
国际关系外交政策
浅谈我国外交政策与经济发展关系
宗教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默克尔的“德式”风格外交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浅议英联邦诸王国的主权沿革
担和平崛起大国形象,建和平稳定中日关系
俄罗斯外交文化因素动因分析
国际化管理和国际化人才关系的探讨
美国《外交政策》:美国错判中国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