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学科视角下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思考

2019-09-10 07:22杨静
档案与建设 2019年1期
关键词:档案学学科研究

杨静

[摘要]档案学自身学科属性的复杂性,档案学学科的横向发展与纵深拓展,多元化的快速变革时代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推进等因素都要求运用多学科视角进行档案学理论研究。论文在梳理“多学科視角下的档案学理论研究进展”现有六大研究视角的基础上,从新闻学视角、哲学视角、伦理学视角、经济学视角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跨学科档案学理论研究方法多学科视角

[分类号]G270

Research on Archival Science Theories Based on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Yang Ji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Yancheng, Jiangsu, 224000;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Abstract: The complexity of the subject attribute of archival science, the horizontal and deep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science, the rapid change of The Times and the advancement of postmodernism and other factors requir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archival science.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rchival theory from the multi- 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journalism, philosophy, ethics and economics.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Archival Science Theories; Research Methods; Multidisciplinary per? spective

2014年,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学术委员会在当年召开的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上提交了档案事业发展研究报告集《多学科视角下的档案学理论研究进展》(下文简称《报告集》)。2017年,徐拥军团队[1]对此报告又进行了修改与完善并发表了系列论文。其文中对近年来国内外档案学理论研究中所采用的跨学科视角进行梳理和归纳,对在档案学理论研究中应用最多、影响最大的历史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传播学和信息技术等六大学科视角分别进行了成果综述,为学界展示了一种跳出档案学圈看档案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多学科视角的运用在档案学研究领域所碰撞出的新思维火花。笔者认为多学科视角下去思考档案学的研究问题是新时期档案学以兼容并包姿态创新档案学研究方法的体现,是档案学某一分支与其他学科交融后展现出的一种新的出场方式,现仅以本文就该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1多学科视角研究档案学的原因分析

1.1档案学自身学科属性的复杂性

档案学的学科属性是学界探讨非常激烈,分歧较大,至今还不能完全达成共识的一个问题,只能暂且说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有降温的态势,档案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观点占据上风。关于档案学学科属性的探讨本身反映了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20世纪50年代,学界普遍认为档案学与历史学关系紧密,可以算作是历史学的辅助科目,因而同属于历史学所属的社会科学。20世纪80年代开始,档案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基本成为学界的共识,此时因摆脱了历史学的所属学科体系的束缚,学界对档案学学科属性的问题反而产生了分歧。在当前学术界,除了有坚持档案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观点之外,也有不同声音,有认为档案学属于管理科学,有认为档案学属于新兴知识科学,有认为档案学属于介乎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交叉学科)或者是综合性科学。因为档案学的学科体系构成中有档案保护技术学和科技档案管理学,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些先进技术、仪器设备运用到档案学领域,以及很多自然科学的人员进入档案学领域等会让人产生档案学自然学科属性的错觉[2]。此外,随着档案学的不断发展,档案学学科体系的不断充实与完善,也有可能会与其他学科交叉产生新的学科,比如“档案社会学”等。档案学自身学科属性的复杂性必然要求研究视角不能局限于档案学自身,要善于运用其他更为成熟学科的知识来为档案学的成长服务。

1.2档案学学科横向发展与纵深拓展的必然要求

笔者认为,所谓档案学的横向发展是指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不断充实档案学科体系,使得学科研究更加宽泛,但前提是要规避泛化风险;档案学的纵深拓展指针对某一个学科体系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研究,使学科研究更加细化。多学科的视角能够为档案学研究各支脉注入新鲜血液,也可以新的视角突破和解答某问题的研究瓶颈。不管是档案学未来的横向发展还是纵深拓展,都离不开多种学科知识及多样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因而涉及和了解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与原理方法便成为以该学科视角来看问题的重要前提。随着档案学学科的不断发展成熟,档案学体系结构的大树将是枝繁叶茂,而每一个枝叶的伸展都不可能是单单依赖档案学自身就能立足,其需要借助其他学科业已成熟的理论来引航指路。特别是档案学科发展到后期,很多交叉学科更是在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中产生出来的,其发展当然离不开该学科视角的充分运用。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科学体系的开放性。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学术背景下,一些学科通过不断地扩展学科领域、不断地创造新的学术增长点,使自身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档案学通过这种对其他学科和研究领域的“靠近”和“入侵”,既可以使自身理论更加成熟,又能够强化本学科的学术地位及其尊严[3]。

1.3多元化的快速变革时代和后现代主义思潮推进的必然结果

现代信息社会瞬息万变、快速变革,技术迭代更新速度前所未有,各个要素与之前相比都更加多元化。多元与单一相对,意味着更多选择、更多机会、更加丰富与多样化。后现代社会所蕴含的批判精神与解构主义思想内核已经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其体现了对传统思维与生活方式的批判,倡导世界存在的多元化与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希望聆听霸权之外的边缘性声音,倡导在学术研究中吸纳关于性别、种族、阶层与地域性的多种问题;解构主义集中体现在对社会权力与社会进程关系的剖析,并试图为新的认知与理论开辟新的空间[4]。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体现了一种对单一现状的批判和尊重多元化的精神内核。多元的思想在档案学研究中已经引起了很多学者的重视,很多学者都开始关注档案多元价值属性、多元社会群体记忆构建、多元的档案管理方式等档案多元现象,档案多元论的观点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目前档案领域关于多元问题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多元论视角下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研究,档案部门对多元社会力量的培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体多元化研究、多元思维应对档案学发展、公共档案资源体系的多元化建设研究,档案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多元化研究等。安小米教授给多元论下了一个定义,她认为,档案多元论实质是21世纪档案学领域对档案多种可能存在形式及其属性认识的一套假说,从跨学科研究视角,跨机构、跨文化全球化视野认知档案权利、档案话语、档案实践模式及其社会影响,提供融合实证主义方法论和解释主义方法论的混合方法论[5]。多元化档案现象的出现带来了档案学研究对象的多元,必然呼唤多学科视角下的档案学研究方法的积极跟进。可以说,新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要求档案学走出封闭的区间,与社会相融合,在与其他学科的互动中找到自己新的发展方向[6]。

2关于现有“六大视角”的分析

《报告集》指出,现有的六大视角是历史学、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法学及信息技术视角。基于历史学视角下的档案学理论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历史档案的整理与挖掘、中国档案事业史研究、档案与文明、少数民族档案事业史研究四个方面;基于传播学视角下的档案学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传播模式和档案传播类型两个方面;基于法学视角的档案学研究主要探讨档案法规体系建设、《档案法》的修订及法规遵从三个方面;基于社会学视角的档案学研究聚焦档案与社会记忆、档案与身份认同、档案与信任三个方面;基于信息技术视角主要围绕信息技术带来档案工作新对象、信息技术改变档案管理方式、信息技术实现数字档案资源长期保存、信息技术激发的档案学研究新热点、信息技术引导档案学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基于管理学视角被认为是档案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视角,主要围绕电子文件管理國家战略、知识管理、集成管理、风险管理四个方面展开。笔者认为,历史学视角立足档案在存史、建史与传史中作用的发挥;管理学视角则关注如何更好地保管档案与挖掘档案价值,此外还可以结合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内容;社会学视角更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档案的人文关怀;传播学视角关注档案信息的快速传播与高效利用;信息技术视角则是从工具价值的角度探讨自然科学对档案学科的贡献,笔者认为还可以增加信息技术带来的档案管理思维模式的变化等内容;法学视角关注档案工作的顶层设计,此外还可以增加档案在发挥其证据价值、法律案件中作用及政策与制度完善方面的内容。

综观以上视角,笔者认为现有研究存在两方面的不足:第一,直接将管理学视角界定为档案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视角有失偏颇。理由在于,重要与否的判断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的判断必然会受实际活动和认识水平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带来的判断结果可能会有差别,所以笔者认为档案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视角并非一成不变,历史学视角独领风骚的时刻并非没有出现过,其他视角独占鳌头的时机也未必永远不会到来。第二,将信息技术视角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视角有表述不当之嫌。因为基于XX学科的研究视角和基于XX视角是有差别的,因此笔者认为将信息技术视角改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信息科学”视角可能会更科学。

3其他学科研究视角的展望

3.1新闻学视角

新闻学和传播学虽然联系紧密,甚至有时候会因道不明二者的区别而被统称为“新闻传播学”,但事实上,二者在研究方法和侧重点方面都存在差别,因此可以将新闻学视角单列出来进行研究。档案学研究的新闻学视角可以理解为:以各地档案工作实践中发生的案例为基础进行的档案学研究,具有直观性与鲜明性的特点。目前档案界在该视角做得比较好的当推成立于2011年的“黄霄羽国外档案新闻工作室”,长期为《中国档案》的“视野”专栏和《北京档案》的“域外采风”专栏供稿,专门进行外国档案的研究工作,定期提供国外档案新闻的报道。立足国际档案新闻的全新视角,能及时获取国际档案界发展的最新动态,关注国际档案学研究与档案事业的热点,整体把握国际档案界发展的新潮流,预测未来档案事业发展趋势,从而实现对我国档案研究与实践工作的指导。此外,工作室还以搜集到的国外档案新闻为素材,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目前,该工作室逐步打造了“国际前沿研究”的特色品牌,发表了多达40余篇前沿研究论文,并已经形成了年度性的“国际档案界回眸”及“国外档案年会主题评析”的研究品牌。由谭必勇教授主持出版的《外国档案》电子期刊也定期发布许多国外档案新闻并以一些典型案例展开深入研究。除此之外,国内也有专门进行新闻报道的《中国档案报》及不定期推送各地特色案例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也有一些学者以各地的档案工作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为例进行档案学理论的深层挖掘,逐渐形成系统理论并用于指导实践。事实上,我国档案学就是在各档案实践工作中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逐渐提炼和发展起来的,自产生之初就带有浓厚的实践经验色彩。

3.2哲学视角

社会主义档案事业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指导下创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研究中是绕不开的热门话题。哲学视角下的档案学研究是将各种档案现象中具有根本性的问题加以提炼。蔡海粦[7]对档案学理论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进行了专门性探讨,他认为唯物史观为档案学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唯物辩证法为档案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档案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丁海斌[8]教授在《档案学的哲学与历史学原论》专著中对档案世界中的一些哲学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它是由什么组成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如何?它是如何运动的?其运动的空间和时间是怎样的?它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本体和事物是什么?这个事物的本质性存在方式是什么?这个事物的抽象定义是什么?这个事物与社会是什么样的关系?何为这个事物的主体?其主体如何获得工作中的自由?无论认识何种事物都离不开哲学对研究者的指导,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是研究者认识各种档案现象所必需的,而科学的方法论为研究的有效与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所以笔者认为基于哲学视角的档案学研究是一种高屋建瓴与提纲挈领式的研究视角。

3.3伦理学视角

自2003年学者傅登舟发表第一篇关于档案管理伦理的论文以来,众多学者开始将伦理学视角引入档案学领域进行探讨。有学者认为档案信息伦理是从伦理的角度重新审视当前档案工作的目的、原则及其过程方式的道德意义和伦理价值,分析各档案活动环节业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伦理冲突和道德失范,提出信息化时代档案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档案行为的伦理原则[9]。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及档案学自身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伦理学视角逐渐也必将成为档案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仅2005一年就获批3项关于档案信息伦理的国家社科项目,分别是覃兆刿“价值目标与伦理重构:档案馆社会化服务的功能与效能研究”、马仁杰“社会转型期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伦理建设研究”、王芳“政府信息公开的激励与公平:绩效测评与档案信息伦理研究”。可以说,信息化社会,伦理学是所有涉及信息领域的专业都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正如张照余、蒋卫荣所认为的:信息伦理是一个必须引起国内外档案界关注的实践问题,在档案学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必须开辟信息伦理研究的新视野,通过借鉴国内外信息伦理学的最新成果,系统探讨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从业者和档案用户在档案活动中的伦理关系,分析档案信息化过程中的道德失范现象及成因,提出档案信息伦理的原则和规范[10]。

3.4经济学视角

20世纪末,档案界曾经掀起过关于档案的商品属性及有偿服务,档案市场化等问题的讨论,其中不乏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商品理论来论证档案价值的情况。虽然很多学者反对将档案当成商品来看,但大部分学者还是支持在档案服务的某些环节上或适度范围内有选择地实行有偿提供的办法,只要指导思想正确,其积极意义是存在的[11]。21世纪以来,从经济学视角进行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档案产业、档案文化产品等问题。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在我国有一定社会实践基础,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成果多为国内学者通过借鉴国外关于此方面实践的经验总结,提出在我国进行档案社会化服务机构探索的观点。“档案产业”是在20世纪末国家制定的信息产业化战略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概念,从某个方面来说,也可以将其看成是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积极推动的结果。目前关于“档案产业”客体的认识还未达成共识,严永官认为真正构成“档案产业”的客体不是“档案”这一客观物质,而是围绕这一客观物质而展开的保管和开发利用等各种商业性服务行为[12]。关于开发档案文化产品的研究主题近年來不绝于耳,与博物馆相比,档案馆在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方面还显得较为保守,博物馆似乎显得更加开放与时尚,淘宝上有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旗舰店,后又跟腾讯合作开发游戏和表情包,跟电视台合作推出国家宝藏节目,还通过抖音平台制作文创小视频等。新时期,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借助先进的社交媒体手段,从经济学视角对档案服务进行宣传,对档案产品进行开发利用大有可为。

笔者认为,无论从哪种视角进行档案学研究,都是为了更好地挖掘档案学各阶段、各方面的特征,更好地体现其学科张力。研究视角可以视为一种研究方法或手段。当然,在借助某种视角进行档案学研究时决不能偏离档案学的主干道,必须在维护自身独立的学术地位,守好档案学主阵地的基础上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来为我所用。正如胡鸿杰教授所指出的:“中国档案学在自己的学科设置、研究和发展中一定不能失去自身独特的品格,如果中国档案学的发展方向是将自己理论体系中的一些学科变成没有‘档案’‘XX学’,那么中国档案学的存在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13]在保持档案学主干道不偏离的基础上,只要有利于揭示档案学发展过程中各种特征,能引导学科不断深入发展的视角,都可以引入档案学的研究。笔者大胆揣测,未来档案学的研究是否可以有更多丰富视角的引入,如:建筑学视角、心理学视角、政治学视角等等。总之,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为档案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为档案学研究提供了多学科的方法论支持,推动着档案学理论横向和纵向的更新与拓展。

参考文献

[1]徐拥军,李晶伟,丁子涵.多学科视角下的档案学理论研究进展(之一)——历史学视角[J].山西档案,2017(1):5-10;宋香蕾,加小双.多学科视角下的档案学理论研究进展(之二)——管理学视角[J].山西档案,2017(1):11-17;王露露,徐拥军.多学科视角下的档案学理论研究进展(之三)——社会学视角[J].山西档案,2017(1):18-26;徐拥军,蔡美波.多学科视角下的档案学理论研究进展(之四)——法学视角[J].山西档案, 2017(2):5-11;王馨艺,徐拥军.多学科视角下的档案学理论研究进展(之五)——传播学视角[J].山西档案,2017(2):12-18;叶茹雨.多学科视角下的档案学理论研究进展(之六)——信息技术视角[J].山西档案, 2017(2):19-29.

[2]陈永生.档案学论衡[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30.

[3]胡鸿杰.论中国档案学的学术尊严[J].档案学通讯,2005(5):7-10.

[4]闫静,徐拥军.后现代档案思想对我国档案理论与实践的启示[J].档案学研究, 2017(5):4-10.

[5]安小米,郝春红.国外档案多元论研究及其启示[J].北京档案,2014(11):16-20.

[6]宋魏巍.档案学跨学科研究评析[J].档案学通讯,2011(4):58-61.

[7]蔡海粦.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指导性思维——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J].山西档案,2017(5):36-38.

[8]丁海斌.档案学哲学与历史学原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2.

[9][10]张照余,蒋卫荣.档案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伦理研究[J].浙江档案,2006(4):4-5.

[11]胡绍华,彭永爱.档案的商品属性及有偿服务问题再议[J].山西档案,1991(6): 36-39.

[12]严永官.论“档案产业”[J].档案,2018(3):5-9.

[13]胡鸿杰.化腐朽为神奇:中国档案学评析[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134.

猜你喜欢
档案学学科研究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中国档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