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2019-09-10 07:22阮朝辉
教育文化论坛 2019年1期

阮朝辉

摘 要: 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是我国当代师德建设的新范式。开展该范式的学理探索是基础,编制、争鸣、验证、完善“师德负面清单考核标准”是前提。已为师者和拟为师者先行“对标”自律、“知行合一”是师德建设的内因和内在动力,师德考核者“对标”开展考核建设是师德建设的外因和外在动力,只有内外因、内外力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提升师德的感召力。

关键词: 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师德建设范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9)01-0006-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9.01.002

负面清单(Negative List)原本是国际上重要的投资准入制度,是外资投资“不得为”“不可为”的明文法条。自我国上海于2013年首开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以来,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已从对外经贸领域快速嫁接到党务行政管理领域。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注重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的监察监督,强化师德考评,体现奖优罚劣,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这是我国在师德建设考核领域第一次提出“负面清单制度”理论。要有效“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则必须解决几个重要问题。

一、学理探索“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是基础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考核基本上实行的是“正面清单”建设考核范式,学校师德建设与考核结果基本上就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到21世纪初,随着社会对教育、教师、教学等水准要求的不断提升,加上师德败坏行为的多个个案所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和不少学校在传统“正面清单”师德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师德建设与管理的“红七条”“八不准”“十严禁”等兼具“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形式的师德师风建设管理规范,这些极为宏观的“正负清单”制度,虽然对师德建设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但是,在师德建设考核部门的中观管理层面和教师个人自律自省、提升师德水平的微观层面,亟待完善其可操作性。

人所共知,除美德基质先天生成外,公民道德和各类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是内因与外因、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方能产出真正实效。当前,传统“正面清单”和“正负兼具清单”的道德建设范式,似乎已经不足以遏制道德“滑坡”现象。而公民道德建设、师德建设不仅关乎一个民族的当下,更关乎一个民族发展的未来。因此,“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已成为遏制和扭转师德滑坡的必要手段、创新方式。而“推行师德负面清单制度”在理论层面至少有两大创新:其一,将使公众,尤其是广大已为师者和拟为师者,在明白为师者“应知应会应做”的正面清单内容的基础上,更加清晰地掌握“制度规范禁止则不可为”的师德建设的负面清单内容,这将全新丰盈教师自律、自省、自我提升师德的内因及内在动力,将进一步提振师德建设“知行合一”的教师自我行动力。其二,有了比较健全的师德负面清单制度,不仅将为师德建设考核部门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找到清晰的制度“标准”依据;而且将更加清晰地使公众明白师德建设、师德垂范的时空不仅仅绝限于当下的校园或课堂,而是教师活动的整个社会——人民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引路人,而且还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垂范;社会以“标准”监督、评价教师的言行道德,是全面丰盈他律、他戒以提升师德建设的外因及外在动力。

二、创编比较健全的“师德负面清单考核标准”是前提

虽然《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但是,截止目前,不仅尚无官方公布的“师德负面清单考核标准”或相关实施细则,而且学界也无“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的理论及应用研究文献。从“负面清单制度”建设原理来看,编制科学可行的“师德考核负面清单标准”是基本前提。

《意见》发布后,笔者接受指令,组建团队在本校开展“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理论探索和编制“师德负面清单考核标准”应用研究,经过半年多的学理探索,参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各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重要文件,按照“负面清单”体例创编完成包含8个维度的考核目标、25个考核领域、300多个考核内容(观测点)“师德负面清单考核標准”(下文简称“标准”):

“标准”的8个维度(一级指标)包含:政治组织纪律涣散、职业道德水准低下、专业学养提升无力、教学质量提升失效、关爱学生乏力、科研教改失效、公民道德建设失效、家庭美德建设失效等8个维度。之所以设置8个维度,是因为在中国特色师德建设考核中,政治组织纪律是核心、职业道德水准是基础、专业学养是条件、教学质量提升是根本、关爱学生是重点、科研教改是拓展、公民道德是辐射、家庭美德是原点。

“标准”的25个考核领域(二级指标)是:政治组织纪律涣散维度中包含理想信念不坚定、爱国意识不强烈、法治观念不牢固等3个领域;职业道德水准低下维度中包含师德认知乏力、身心健康调适无力、教师职业观扭曲等3个领域;专业学养提升无力维度中包含专业功底不牢固、教学技艺提升乏力、前沿知识技能应用不力等3个领域;教学质量提升失效维度中包含教学准备不充分、课程执行力低下、教学质量失真、教学反思无果等4个领域;关爱学生乏力维度中包含课堂漠视学生主体地位、课外忽视学生发展指导、校外师生交往失序等3个领域;科研教改失效维度中包含科研教改的价值认知乏力、科研教改过程失真、科研教改成果转化失效等3个领域;公民道德建设失效维度中包含人际关系冷漠、社会关系紧张、自然关系恶劣等3个领域;家庭美德建设无效维度中包含孝亲养老无为、夫妻关系紧张、子女教养失法等3个领域。之所以设计25个考核领域,是因为教师不仅仅是政治、职业、文化、社会、家庭等多重身份的有机结合者,更是因为政治必须、职业准入、教育教学实践、学生发展、社会期盼、家庭关系等是师德建设缺一不可的基础。

“标准”的300多个三级指标(考核评价内容、观测点)既包含师德建设的不能为、不准为等“禁止为”的内容,也包含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为而未为或作为不到位”的内容,是可直观、可量化、能查到事实的具体内容或观测点。本课题组编制“标准”的“观测点”视角基点是尽可能做到完备齐全,本课题组认为:许多不道德行为既是党纪国法禁止行为也是道德规范禁止行为;许多师德规范禁止行为不仅仅禁止其已然的显性结果,而且还要从源头、过程禁止其或然的隐性影响,因为道德建设过程的不少知识原本就具有必然性和或然性。而且从本课题组从事师德考核和处理的个案来看,必须认识到教师的大逆不道、不敬不孝、社会生活缺德、情感纠葛等校外言行及其影响,已经对具体教师的师德水准产生了或多或少的负能量效应,这是由我国传统文化赋予教师神圣地位所给予的。

三、争鸣、验证“标准”是完善“标准”必不可少的行动

由于学校存在类型、层级、所在区域、民族特色等差异,即使创编的“标准”经过了深入且细致的论证、修订,也必须经各级各类学校试验验证,并收集合理建议,才能不断完善其内容,方能体现“标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本课题组于2018年8月底向相关学校及其领导提供了第一个学术争鸣版的 “标准”,由相关样本校开展争鸣、试验,希望获得各级各类学校、相关专家学者对此的学术争鸣、批评改进建议。

争鸣验证该“标准”应坚持客观、真实、有必要实施的原则。相信每一位有良心的教师都希望教育事业的每位同行均愿意成为师德楷模、都希望教师职业能真正成为全社会羡慕的职业、都羞于与“害群之马”的师德败坏者为伍。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就是为了进一步优化、纯洁教师队伍,更希望通过纯化教师队伍达到纯化公民道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争鸣验证 “标准”的过程中,建议广大学者、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者树立正确的师德建设考核评价观:“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绝不是为了考核而做制度,也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而是要每位已为师者和拟为师者都清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不能做、不能为、当为必须为”的基本内容,是要每个教师不仅在课堂和校园“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更要在家庭、社会生活中无愧于“教师”的神圣职责。做“标准”、学“标准”、审“标准”、验“标准”、完善“标准”,就是要完善道德律令、培育对道德(师德)负面清单敬畏、纯化教师队伍;以“标准”开展师德考核评价,是为了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重在自律自省”的师德建设考核目标。

争鸣验证 “标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修订完善“标准”的内容和提升其可操作性,而是让广大参与验证“标准”的学者、教师和师德考核者进一步厘清师德建设的维度和领域,进一步澄清师德是包含于公民道德之内而又高于公民道德的职业道德、师德建设是关乎教育事业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等的基本内涵。

本课题组发布“标准”试验、争鸣版后不久,先后收到不少反馈意见,一些校领导和部分学者主张“标准”应该原则一些、不宜太细;一些校领导和纪检监察、教师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则主张“标准”的三级指标还应该更具体、更全面一点,比如应区别对待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師校外兼职兼薪、教师情感纠葛如果要求学校介入处理就应该是师德禁止行为等。课题组对此进行了再论证、再修订,本校的“标准(试行)”版近期将发布,将结合试行效果再做进一步的修订。

2018年10月中旬,先后有某省教育厅、某市教育局给课题组发来了他们制定的“师德负面清单考核标准(征求意见稿)”,课题组把该“征求意见稿”和我们编制的“标准”进行了比对分析,仅就两份“征求意见稿”而论,本课题组认为:这两个教育主管机构编制的“标准”内容不仅非常原则化,而且都忽视了“课堂主阵地”“教师心理健康”等的师德建设与考核内容。就课题组多年开展师德建设考核的执行经验来看,“课堂主阵地”和“教师心理健康调适”的师德建设与考核不仅是重中之重,而且那些在课堂上“不可为”“必须为而未为”的师德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完全能直观的。为此,课题组也向这两个教育主管机构反馈了“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建议稿。

四、学习“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及“标准”是保障

“无知者无畏”正是道德建设失效的重要根源。本课题组的调研发现,有不少教师推崇西方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教学与政治无涉、所有美德系自我生成而非教化而成等信条。殊不知,人是社会、政治、民族文化、职业实践的存在,在“数化万物”的大数据技术时代,个体或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不仅可以及时被“数字化”,而且能及时被传播、被评价、产生道德建设的或正或负效应,对此,则要求传授知识技能、道德伦理、价值理性等的传道者(教师),“首先要明道、信道”——不仅要知道为师者应该做、必须做等“正面清单”的内容,而且必须知晓“不可为”“不能为”等“负面清单”的内容,更应该明白触犯了“负面清单”规定的内容,不仅将接受道德谴责,必将被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在师德建设考核中,不存在着包容“无知者无畏”现象,这是中国几千年文化赋予教师的神圣地位所决定的,是明显区别于西方教师职业规范评价过程及结果的。

当前,之所以出现师德建设效果备受诟病的重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秉承所有美德均系自我生成论不无关系。同时也与师德考核只有模糊化的合格与不合格等次评价不无关系;对此,对广大学人、教师、教育管理者、乃至公众深入开展“标准”内容的争鸣,既能让广大教师“对标”“对表”、先知先畏、内敬于心外避于行,也能让师德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通过“对标”“对表”而对师德行为做出精准化评价。

本课题组发布该“标准”,是让广大已为师者、拟为师者既清楚为师不能为的禁止事项,也能把游离于传统师德建设考核之外的道德行为统整到新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之中来,进一步明晰师德是各种职业道德中要求最高、影响最广、负效应被关注度最强的职业道德;进一步明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后汉纪·灵帝纪》)、“身教重于言教”的新时代意义——教师是把育人知识与育人艺术有机结合于育人过程的特殊职业。

五、闭合“制度”和“标准”是目标

任何制度的价值彰显,关键在执行力和使制度闭合。“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编制和验证修订“师德负面清单考核标准”,应遵循熟知师德禁止事项(学习)、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自律)、及时提醒言行(人防)、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完善师德建设过程档案(技防)、公平公开公正公示师德自评他评结果(判断)、及时精准兑现师德建设奖优罚劣(奖惩)、讲好师德标兵故事和提升师德正能量辐射效应(拓展)、创新中国特色师德建设理论(完善)等逻辑,这或许是尽力规避传统模糊评价、评价结果利用率偏低的有效路径。

师德“一票否决”的本质,不仅仅是对校园师德败坏显性结果的一票否决,还包括广大人民教师在校园内外的师德行为 “无知无畏”的自我认知的事前(不良动机)否决、只有“天知地知自知”侥幸心态的事中(行为实施)否决、 “无人评说、无伤大雅”的事后(行为结果)否决。大数据技术时代,师德行为的一切过程和结果均是“人在做、天在看、云在传、社会判”,任何师德败坏行为即使此时此地未受道德审判,也会在彼时彼地被道德追诉、一票否决,因此,在新时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不仅仅是对为师者地位的继续尊崇,更多的是为师者应终身承担的道德垂范责任。提升“好事难出门,坏事传千里”的道德建设敬畏感,既是开展师德建设与考核的基础,也是师德建设和考核的一个目标。

当前,“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的配套先行制度很多,一方面各地各校均把师德“一票否决”纳入了教师入职聘任、在职评优评先、晋级晋职评审、任职资格证年审注册、公派进修学习、党政职务提升等系列制度之中;另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均在实施“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定期遴选师德标兵、评选最美教师、竞选扶持“三名工作室”(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在教师节表彰优秀教师等制度;再一方面,各地各校均在实施师德败坏行为的“一票否决”、零容忍、有举报必追查且一查到底、追诉、问责、“不合格教师召回管理”、监察督查、降级降职、撤销聘任、取消教师资格等制度。之所以尚有师德败坏行为见诸媒体且负面影响极大的个案,这虽然与对师德败坏行为惩处力度的“宽松软”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的还是教师个人对师德认知、敬畏、自律等不严直接相关。

综上所述,“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争鸣、完善和落实“师德负面清单考核标准”,是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制度创新、师德考核范式的创新。要使师德建设考核出成效,完善制度是前提、加大制度执行力是基础、健全大数据范式的师德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是条件、提高师德奖惩力度是保障、让公众和广大教师对“师德负面清单考核标准”做到“知行合一”是关键。师德建设是内因与外因有机结合的行动,为师者、拟为师者应该深刻理解和践行“有为才有位”“自重者人恒重之”的理念——只有每位一为师者和拟为师者切实把“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入心入脑、见行动、出效果,才能无愧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的人民教师称谓。

(責任编辑:赵广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