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理念下地方电视台编辑的再定位

2019-09-10 07:22陈宁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19年1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广播受众

陈宁

当今,是一个信息快速传播与更新的时代,基于网络技术,新媒体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上更具优势。追溯近、现代的传播工具,在广播之前,人们通过报纸了解信息,有了广播,很多人认为报纸将消失殆尽,再后来有了电视,人们又开始认为广播将不复存在,现在有了互联网,报纸、广播和电视仍然存在……现实告诉我们,人们并不一定需要报纸、广播和电视,但人们需要新闻。因此,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在互联网时代不是说没有出路,而是要与新媒体“混搭”,形成一个多元的传播格局。

作为一个地方电视台的新闻编辑,面对海量的信息、多样的传播手段和个性更加鲜明的受众群体,需要转换传统模式下的定式思维,吐旧纳新,掌握变化,顺应发展。

一、了解现状,转换理念再定位

(一)内容过于单一、受众缺乏新鲜感

目前,许多电视新闻节目虽然名称完全不同,但运行模式基本一致,特别是“我播,你看”的单一形式,让观众失去新鲜感,新闻编辑的雷同降低了新闻自身的价值,也降低了收视率。尽管许多地级电视台、甚至县级电视台都有自己的网站、APP、微信等等,但新闻还是按照原有的模式进行采访、编写和制作,然后将电视新闻不作任何的再制作,就直接通过这些新媒体进行再一次传播,其实质只是表面上的丰富性发展,新闻编辑的内在并没有改变。

(二)编辑运作模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意识

从目前电视新闻制作過程来看,大部分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对于现代人热衷的快餐文化还没有完全适应,依旧保持着原有的方式和观念,在制作、传播的过程中也秉承固有的方式。所以,大众评价当下电视新闻“千篇一律”。而他们的“千篇一律”其实指的是现在电视新闻已经形成了固定格式,换一个地名、一个人名,上一年度的一些文稿今年也可以用……这样的现状其实就是缺乏创新意识,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进行相关主题报道的预判和策划。

二、主动进行媒体融合,形成信息传播渠道的全覆盖

碎片化的信息、快速的更新、多元的互动,让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信息链中的一环。因为参与其中,受众的关注度就更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地级电视台新闻编辑不能像过去一样,等着线索上门、然后守住播出这一渠道,而是要主动出击,筛选信息线索,结合自身优势进行主题策划,并与新媒体“混搭”,形成信息传播渠道的全覆盖。

(一)创新采编、制播流程、互通互联、实现多渠道并进

在传统的新闻采编流程中,一条新闻要经过选题、采访、制作等步骤,这样出来的新闻作品才能在电视新闻频道中播出。地级电视台做电视新闻流程一般是记者现场采集,回来编辑好,晚上新闻时段播出。而这个时候,微博、微信、抖音等早已将所发生的事件传了个遍,等到电视新闻播出时,受众已没有了新鲜感。要打破电视新闻只能在电视新闻频道中播出现状,又要与其它新媒体抢时效,这就要求我们创新采编、制播流程,实现互通互联。

地级电视台在新闻采访中,素材其实很多,但是没有被很好地用上,不是素材不好,而是因为播出时间、时长和平台等方面的限制,致使这些素材被埋没。在融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采集到新闻素材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电视、微信、抖音等传播渠道的特点对素材进行分类摄取、编辑、制作,然后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而这些渠道播出的不能是电视新闻的同一个版本,不同渠道必须要按其载体的特点来编辑和制作。信息内容的传递也不能第一时间一股脑地全部给受众,要作好分析,按受众的心理、习惯、分期、分批、分方式地进行传递,让受众一边消化一边接受新的信息。

传统电视新闻的深度和时长与新媒体的短和快相互补充,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状态,这样,电视大屏幕和手机小屏幕,加上电视台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受众自然而然地就会更加地关注。贵州广播电视台的融媒体中心在对许多新闻的处理就是这样,例如:采访“老干妈”创始人陶碧华,在《贵州新闻联播》中以陶碧华的创业为主线,讲到了改革开放、谈到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而在拍摄中的一些小花絮、小细节,用微信、抖音等形式进行推广,特别是抖音推出后,仅30小时播放量就突破了1亿次。此外,他们制作的“贵州一分钟”更是用新媒体的思维来做电视新闻,短短的一分钟,让受众看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贵州方方面面的变化。他们一次采集的新闻素材,在编辑中突出时效,快速组合,排浪式编排,多平台播发,让受众接受到丰富的新闻内容,同时也拓展了关注度。从这些实例可以看出,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要用新的思维和眼光来认识电视新闻编辑工作。

(二)广泛吸纳学习,培养多元能力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电视新闻编辑理念、角色与功能已经无法适应新媒体环境,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需要重新定位,以满足社会和观众的需求。

1.从“单一型编辑”向“复合型编辑”转变 当今社会呼唤复合型人才,新闻编辑同样也需要复合型编辑。所谓复合型编辑主要是指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北京日报教育周刊前主任、高级记者纪涛说过,现在的记者,不再是“一支笔、一个话筒、一个摄像机”就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是“全方位、多角度、独视角”,即拥有摄影技能、版面意识、编辑思维等综合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理,电视台的新闻编辑也应该不只是“改文稿、看图像、听配音”,而是要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发布者、传播者,让受众成为参与者和互动者。

2.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进行业务重构 当下,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这就需要编辑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在提升政治素养和道德责任感的同时,努力更新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和编辑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业务重构。

要会辨真,新闻的本质就是真实。无论时代怎样发展,这个本质都不会改变,那么作为融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编辑来说,这个真理是绝对不能丢的。《新闻记者》杂志从2002年开始连续评出年度“十大假新闻”,评出的大部分假新闻都有这样的特点,就是社交媒体在虚假新闻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很多网上的虚假信息被专业媒体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公众号直接转载,以自身的公信力为之“背书”,以假乱真。虽然在这些虚假新闻中很少看到电视台传播的身影,但是这样的现状警醒我们,作为新闻编辑,在筛选素材和信息时要善于大海捞“真”。

3.要具备相应的信息融合能力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不仅仅是技术的融合,关键是内容和信息的真正整合,而这个整合的关键是编辑,只有把真实的信息,用易于接受的形式,完整地传递给用户,以满足他们对信息的需求,才算是赢家。所以,作为电视新闻编辑,一定要具备融合信息这样的能力。

三、提升互动能力,以“广电+”的理念推动广电产业向前发展

许多人认为新媒体的兴起让媒体从“受众时代”走向“用户时代”,其实,电视很早就已经开始了“用户时代”,电视通过“有线”与“用户”连接,只是一直以来,电视节目生产者没有建立用户思维。那么,受众和用户的区别在哪里呢? 被称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的威尔伯·施拉姆先生在他的《传播学概论》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受众好比在自助餐厅里的就餐者,媒介是自助餐厅,而传播者则是厨师。厨师提供尽可能让受众满意的饭菜(信息),至于受众吃什么,吃多少,吃还是不吃,全在于受众自身的意愿和喜好,媒介是无能为力的。作为电视人,过去我们做,观众看,我们什么时候播,观众什么时候看,随着新媒体的产生,这样固定的格局被打破了。怎样重拾原来的用户?拓展更多用户?2017年笔者由黔南州委组织部选派到广州广播电视台跟岗一年,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广州,广州广播电视顺应媒体融合发展,2016成立媒体融合实验室,一改电视单向传播的特性,通过电视大屏和手机小屏,电视、手机线上和实体场景线下的互动,成为个性化强、流程化短的新媒体产品,当年运行半年的时间,观众參与互动数量超过300万人次。近年来,广州广播电视台打造了“城市交换云平台”,集结了全国179个城市台,以“共建、共融、共享”为宗旨,以全媒体交互方式促成城市电视台之间的新闻资讯交换、电视电商互联、媒体广告互投,由所有城市电视台成员共同参与打造全国最强最大的全媒体集群。到2018年,广州广播电视拥有8个电视频道、4个广播频率、1个移动电视频道,综合频道、新闻频道高清播出,无线电视节目收视人口超过三千万,而电视台控股的珠江数码集团拥有广州地区有线电视用户超两百六十万。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其实就是广州广播电视台树立“广电+产业”理念而获得的。

总之,网络技术持续更新,新媒体多元化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台就将退出历史的舞台,抓住新兴技术的特点,对新媒体充分利用,保持电视台的专业优势,将会产生奇妙的变化。而电视台的新闻编辑作为新闻传播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把关人”,更应该完成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在融媒体时代不掉队。

(作者单位:黔南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广播受众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