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演艺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索

2019-09-10 07:22张英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演艺宁波发展

张英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文化娱乐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和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演艺产业也获得较大发展,逐步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演艺市场,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宁波演艺产业在获得良好发展机会,不断焕发生机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如何破解宁波演艺产业发展困境,使之进一步发展壮大,助力宁波“名城名都”建设,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宁波演艺产业的发展特征

从区域分布看,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从城乡区域看,农村是各区县(市)文艺表演的主阵地。农村的演出场次占比达80%以上,说明农村的演出活动更为丰富活跃。其次,从各区县(市)看,海曙、慈溪的演艺产业发展比较成熟,而且市场效益也相对较好。

从企业主体看,国有演艺企业与民营演艺企业发展各具特色。以宁波演艺集团为主要代表的国有演艺企业主要有如下特色:一是资源基础较为扎实,在剧目资源、演艺人才资源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实力,地方政府对其发展也相当重视。二是艺术表演活动更注重突出精神文化内涵和社会效益,在传承地方非遗、打造艺术精品、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市场营销能力较弱,经济效益不容乐观。而规模相对小而散的民营演艺企业因经营业务范围广,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益,目前能实现市场盈利的基本都是民营演艺企业。

从演艺类型看,趋向多样化发展。目前,宁波的艺术表演团体有歌舞团、轻音乐团、话剧团、儿童剧团、滑稽剧团、戏曲剧团、曲艺剧团和综合性艺术表演等类型,形式较为丰富多样。演出场次最多、受众面最广的是戏曲表演,因此,戏曲表演团体数也最多,尤其是在余姚、象山、宁海、鄞州、奉化、北仑等村庄分布较多的地区,戏曲表演团体占比均在60%以上。其次是歌舞音乐类表演。近几年,话剧、儿童剧等表演类型不断崛起,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另外,情景剧等新兴演出类型也在不断探索中。

宁波演艺产业发展的主要难点

消费群体不够成熟。一方面,消费群体基数偏小。从本地人口看,宁波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都要明显少于苏州、杭州、南京等同类城市;从潜在的消费群体看,宁波的高等院校和在校大学生数量也远远少于这些城市;从外来旅游者情况看,宁波也不是旅游目的地的首选城市,海内外游客数量少于以上三地,并且,来宁波的游客旅游滞留时间短,“过路不过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宁波旅游演艺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消费意愿较为薄弱。当前,人们对演出的消费意愿还比较低迷。原因如下:其一,替代产品增多。广播、电视、电影以及互联网等现代大众传媒占据了多数闲暇时间。其二,公共文化与商业演出尚未实现平衡。伴随着公共文化发展,宁波公益演出市场较为繁荣,一定程度上也减弱了市民付费文化消费的主动性。其三,演出票价相对较高。目前,票价在100—200元之间的比较受欢迎,高于300元的,受众面就下降许多。此外,宁波演出市场的赠票“传统”比较严重。

产业基础不够扎实。一是演出市场整体利润有限。目前,宁波的文艺表演团体经营状况并不好,总体呈亏损状态,并且盈利能力呈逐年下降之势。宁波的演出场所大多数也处于亏损状态。宁波的演出经纪机构虽然经营状况较为良好,基本都实现了盈利,但企业利润并不高,平均每家仅为39.7万元。可见,整個宁波演艺市场经营状况不佳,盈利能力有限。二是龙头企业较为缺乏。宁波演艺集团是宁波文艺演出团体中的“龙头”,但市场盈利状况并不理想。作为宁波市体量最大的两个演出场所——宁波文化广场保利大剧院和宁波大剧院也在市场竞争中面临重重压力,如宁波文化广场保利大剧院近三年实际上座率仅在45%—49%之间。

政策扶持不够到位。一是专项政策支持相对缺乏。近五年宁波市级层面和演艺业发展关联较大的政策主要是《关于进一步加强营业性文艺演出审批工作的通知》(2013年)和《宁波市文化精品工程扶持奖励办法》(2016年),此外,并无其他专项政策。由于政策不完善,导致宁波演艺产业粗放式发展,市场细分不明确。二是扶持手段相对单一。目前宁波对演艺产业主要采取的扶持手段是资金补助,包括直接补助、采购补贴等,近几年宁波全大市各级演出类的政府补助资金每年达2000多万元。三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成熟。从宏观上来看,当前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国有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而对民营演艺企业的支持不足。政策上虽然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但在实际操作上还是偏向于国企背景的“演艺航母”,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公平的市场环境。

促进宁波演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强消费群体培育和引导,激发演艺市场需求。其一,培育高校学生的观演习惯。积极聚焦“90后”演艺消费群。一方面,学校可通过课堂教育、网络教育、名师讲座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重视文化艺术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艺术表演团体、剧院等可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表演实践基地、学生票价优惠、团体购票、演出进校园、学生专场演出等多种渠道促进学生的文化艺术消费,培养其观演习惯。其二,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可通过演出机构官网、大型票务网站、微博、微信以及传统纸媒等方式,搭建起多样化的营销平台。其三,降低演艺产品或服务价格。以宁波成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为契机,实施“你看戏,我补贴”精准惠民工程,设立专项资金,在演出市场试点直接票价补贴、奖励积分补贴。通过演出机构申报、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分批次遴选演出剧目作为政府文化消费补贴剧目,按照实售票价的25%—50%的比例给予补贴,在规定的补贴上限内,销售一张补贴一张,不设赠票,票面明显位置注明“政府补贴剧目”字样和金额,激励广大市民参与文化消费。同时,以积分奖励形式,引导消费者持续观演。

加快演艺资源整合和集聚,提升演艺产业供给能力。从市域内层面看,要加强纵横结合。一是在纵向上完善城乡演出院线。即由一个城市龙头剧院和多个镇乡剧院组成“1+X”连锁化剧院管理运营模式,以城带镇,建立统一的专业管理平台、演出采购平台、票务流通平台等,促进城乡演艺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城乡剧院一体化经营管理,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的优秀作品提供展演平台。二是在横向上建立市级演艺联盟。进一步打破地域限制、市场分割,积极整合市内主要的演艺团体、演艺场所及演艺经纪机构,成立由政府主导、公司化运营的宁波演艺联盟。联盟的主要职责包括:搭建演艺产业发展的资源共享平台、投融资平台、人才培养平台以及整合营销平台,加强联盟内各成员的横向交流和联系,为联盟内各成员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从市域外层面看,要善于借力区域大联盟。当前与宁波关联性较大的区域大联盟主要有东部剧院联盟、长三角剧院联盟、浙江省剧院联盟等。宁波虽然有个别剧院加入其中,但目前所带来的联盟效应并不显著。今后,要进一步借助“大联盟”的力量,弥补自身资金不足、演艺资源缺乏、跨区域合作发展不足等劣势,降低演出流通成本,完成演艺作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设想。

积极推动“演艺+”,增强演艺产业全产业链运营合力。一是加强“演艺+金融”。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应讲究多样性和技术性,除一定额度的直接支持外,更应通过担保、保险、平台搭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进行间接支持,同时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演艺产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积极开发适合演艺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对中小型演艺企业,鼓励商业银行尝试以联保联贷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二是加强“演艺+旅游”。进一步做强旅游演艺市场,在重点景区或市区范围内建设几个高质量的旅游剧场,推出一批能驻场演出的精品文化旅游节目。同时,结合东钱湖、北仑、宁海、慈溪等地的特色优势引导形成一批演艺集聚区。三是加强“演艺+科技”。积极发展互联网演艺,推动网络秀场、网络直播等演艺模式。推动以高端先进影像技术及设备为代表的高科技在舞台演出中的运用,推进智慧剧场建设,提升演出效果和观众体验。四是“演艺+衍生品”。在推动优秀剧目成功展演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演艺衍生品的自主创意开发设计、品牌授权跨界合作、市场销售渠道搭建,推动由剧目的单一销售向演艺品牌综合打造转化,纵向延伸演艺产业链,提升演艺品牌附加值。

(作者单位:宁波市社科院)

猜你喜欢
演艺宁波发展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