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逸龙
近年来,随着网格化管理的不断推进,宁波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目前网格化管理仍无法完全满足基层社会治理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就要求治理主体从单一向多元转变,变政府部门主导的线性治理模式为多元合作共治的网状治理模式,发动社区居民骨干、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力量等多方参与,以多元共治奏响城乡社区治理“大合唱”。
重视居民骨干“能人”带动效应
多元共治需要居民们的参与,尤其需要居民骨干的参与。作为社区“能人”,他们可以凭借自身较强的能力理顺小区内各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平衡小区内部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带动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宁波社会治理做得比较不错的社区都有“能人”的身影,有的街道甚至专门组建了“能人库”。这些“能人”主要有三大类——民生类能人、文体类能人和调解类能人。其中,民生类能人为社区居民提供理发、义诊、法律咨询、小家电维修等服务;文体类能人依托社区文体团队,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调解类能人则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公正的断决,调解处理社区居民的矛盾纠纷。
“老党员、老干部和退休老职工的政治觉悟比较高,他们在居民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更好地开展社区工作,由他们带头可以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 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拉结说。
朱学年是一名老党员,也是招宝山街道后大街社区港城花园的“红人”,邻里有什么纠纷要解决都会请他帮忙。去年10月底,小区71号楼的两户居民因为房屋漏水问题发生纠纷,双方一度闹得很僵。朱学年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和双方联系,但是楼上住户一直不接电话,偶尔接了电话态度也十分恶劣。但朱学年还是耐着性子一次次上门,一次次打电话。最终,楼上住户被朱学年的真诚打动,主动解决了漏水问题,并为自己之前的态度向他道歉。
一直以来,朱学年始终坚守着为民服务的初心,帮助社区居民化解邻里矛盾。“邻里矛盾都是一些繁杂的小事,说到底是相互呕着一口气,释放了也就化解了,但是往往就因为互相处理不好导致矛盾激化,最终演化成恶性事件。”朱学年说。
在招宝山街道,像朱学年这样的社区“能人”不在少数。近年来,招宝山街道深入社区“寻能人、找高手”,鼓励引导小区内的老干部、老党员、老职工等组建社区“草根能人库”、专业工作室,在业余时间发挥余热,开展小区绿化、设备维修、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活动。目前,招宝山街道已将挖掘出的434名社区“能人”纳入“草根能人库”,成立84个专业工作室,并吸引近600个志愿者,开展服务1.3万次,惠及居民4.36万人次。
发挥社会组织“生力军”作用
“如果说社区工作重千斤,那么社会组织就要挑八百,因为社区社会组织已经进入社区建设的主阵地。从管理走向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积极培育社会组织,搭建自助服务平台。”鄞州区百丈街道划船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说。
顺应这一趋势,划船社区建起了“社区邻里中心”。该平台主要负责培育和管理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并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活动监管、项目策划、技能培训、场所提供等多项支持。目前,划船社区已培育发展了30个特色社会组织、18个公益服务项目,有效盘活了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资源。
在转型期社会矛盾多、社会问题凸显的现状下,如何调处矛盾、搭建人与人之间友善沟通的桥梁?划船社区创造性地组建了“墙门自治委员会”,在每个楼道建立了“一代四员”,即墙门代表及墙门宣传员、卫生员、安全员、调解员,由他们进行墙门自治。墙门里面邻居之间有点小矛盾,婆媳之间有些不开心都由“墙门自治委员会”的劝导员进行劝说,把问题解决在墙门里面。
同时,在“墙门自治委员会”的基础上,划船社区居民还自发成立了“老娘舅协会”“乡音调解工作站”“新市民和谐促进会”等功能性社会组织。“老娘舅协会”由60余位威信高、擅调解的热心群众组成,专门调解家庭内部矛盾;“乡音调解工作站”利用乡音乡情化解老乡间的矛盾纠纷;“新市民和谐促进会”为新市民开展法律维权、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如今,划船社区已经实现“小事不出墙门、大事不出社区”。
而在招宝山街道,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自2012年起,招宝山街道积极探索小区居民自治互助站建设工作,走出了一条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之路。小区居民自治互助站是以社区党组织牵头抓总,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为基本单位,以社区居民为主体,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整合各种社会资源的社会自治互助组织。目前,该街道已在辖区59个小区组建48个自治站,共有8000多名居民参与到自主管理之中。
赵拉结说,招宝山街道和社区引导各小区居民自治互助站就一些牵涉面广、事关居民生活的事项开展恳谈,实现小区事务自己定、共同事务大家干、专业事务分头行,推动社会矛盾消解在居民小区。如总浦桥社区发挥“孝行总浦”微信公众号及6个小区QQ群的作用,收集各类问题150个,社区以此开展了商铺音响扰民、邻里间漏水、四方小区文明养犬等主题讨论活动12次,为问题有效解决提供了合理途径。
利用社会力量整合多方资源
在俞复玲看来,创新城乡社区治理,基础在形成多元参与的格局,重点在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核心在建立协商共治的制度体系。多元共治,不能仅仅依靠居民骨干和社会组织成员的满腔热情和满身干劲,还需要利用企业、学校、专业组织和机构等社会力量,整合多方资源。
“将自上而下的传统管理模式转变为多元协同参与的治理模式,将‘社区全能’转变为‘社区共治’,逐步构建起陌生人社会的自治体系,需要集聚社区共享的社会资本,实现政府、社会和居民三方共赢的良性局面。”俞复玲说。
在实践中,划船社区创新项目合作模式,通过居民提需求、社区出项目策划、社会组织出人力、企业出资源的形式,保证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实施,有效解决了社会组织面对服务对象“心有余而力不足”,爱心企业“满腔热血却无的放矢”这一难题。如针对空巢、独居老人需求,划船社区推出了家庭安全服务项目,由兴光燃气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社区安全检查志愿团队承接实施,定期上门开展安全检查。
此外,划船社区坚持以服务共商为“立足点”,组织17家共建单位成立党建联席会和共建理事会,就如何优化社区服务请他们坐下来、商量办,同时吸纳市成人教育学校等辖区共建单位党员负责人担任社区党委兼职委员,让共建单位走出单位门,共同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以资源共享为“融合点”,与辖区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阵地共享、信息共享、专家共享,为社区党员群众争取到了更多的优质服务资源;以难题共解为“落脚点”,针对小区物业费收缴难、物居关系僵等老难题,社区党委牵头,定期召集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社区居委会,三方面对面讨论难题、共商对策。
为深化城乡社区治理创新,招宝山街道也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通过契约式、冠名式、认购式、活动式、志愿式等方式引导社区共建单位、企业、商家对社区自治服务进行赞助,以众筹资金反哺社区日常管理,确保管理正常运作。如总浦桥社区推出“吾爱公益一小时”活动,利用辖区600多家商户资源,定期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為广大居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海港社区紫荆小区居民自治互助站争取共建单位支持,筹资1万余元为卫生死角铺设了50多平方米的绿化草坪砖。据统计,截至目前,招宝山街道辖区28家企业、商家及社会组织已出资百余万元对20余个公益服务项目进行冠名、认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