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二十年普惠金融生态体系的思考

2019-09-10 07:22贝多广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贝多广

“中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是所有金融从业人员未来二十年的历史使命。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目标。”

由于金融天生具有“逐利”的特性,所以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当中,一直都“嫌贫爱富”。为了使低收入人群也能享有所需的金融服务,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了包容性金融的概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普惠金融。为了让它能够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我们需要想清楚它应该构建成一个什么样的体系,如何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在构建普惠金融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过程中,一方面应着眼于未来和金融机构的定位,让不同的机构充分发挥不同的作用,比如大银行和中小银行相互配合,分别发挥“批发”和“零售”的功能等等。只有从更广的金融工具中寻找到多渠道的解决方案,才能为不同的金融客户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当中“按需定制”。另一方面,无论是金融监管层面还是金融机构自身都需要尊重金融的市场化特性,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调节贷款利率。

当前,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时,发挥创新优势,积极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应用到金融服务中,促进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和金融服务的普及应用,使得中国金融服务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扩展到“长尾人群”。可以说,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走在国际前沿,具有引领作用,这也代表了未来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不过,无论是传统的小额信贷还是被数字技术赋能的金融服务,无论技术发生什么样的变迁,每一个决心做好这项事业的机构一定要调整服务方式,以“負责任”的心态提供服务,以高度重视客户保护为核心,在提供金融服务产品的同时还应具备客户赋能的功能。

国家颁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进入第四个年头,作为这一进程的观察者,确实能体会到普惠金融一直是向前推进和新问题相生相伴。比如在鼓励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金融科技时,发现隐私保护问题变得十分突出,甚至数字化本身还带来数字鸿沟问题。因此,普惠金融事业可能不是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一项需要耐力、具有技术含量、更加依赖市场机制的事业。中国花了近二十年才建立起现代银行体系,差不多也花了二十年建立起资本市场体系,所以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之路依然漫长。

编辑|罗曙辉  shuhui.luo@wtoguide.net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