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艳,六安市霍邱县户胡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一级教师。安徽省优秀教师,全国新教育十大榜样教师,全国新教育十佳课程提名奖,全国烛光奖计划安徽唯一一名创新奖获得者。她潜心研究符合农村孩子的大读写教学,在“乡土乐”课程方面做了系列探索;开发了以“古诗文诵读”为主题的“沐浴古来之风”课程。
我们的课程《那诗意在乡土的歌》唱了一年又一年。
回首,当初的设想,历历在目,再看,如今的行走,太多的生命印记我们不敢忘记。
“诵诗”,三百多首儿童诗的诵读后,孩子们的笑容更灿烂了,言语更纯净了,生命更丰富了,对乡土的情怀更深厚了!
“送诗” ,三百多首儿童诗的抒写中,我的文字愈发接近诗意,人越发柔软,心,渐渐干净起来!
而这些是我在以往的阅读和写作中都无法体会到的。同时,我们师生相互信赖、彼此温暖的情感也悄然滋生。教学相长应该就是如此了吧!
我写诗,激发了孩子们学诗的兴趣;写孩子,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滋润;像我那样写,孩子们的内驱力逐渐得到了增长。
引领孩子“作诗”,我深感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天生的语言学家!天生的哲学家!纯真的想象,干净的语言……他们眼睛里闪烁着自信及感恩;神情里流露出诗人潜质、学习的幸福……我想这就是他们需要的教育!
“习诗”,我遵循怀特海的认知规律,借助回顾,培养孩子们的梳理能力;交流分享,引导孩子们对自我存在的肯定并学着欣赏他人。
且行且思,我们还在课程行走中研发了子课程《诗与诗》《诗与文》,以儿童诗的创作与古人对话,用另一种方式来解读古诗词。
我们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课程评价:主人公式,将超越了自己的或有故事的孩子的名字嵌入诗歌,为他(她)写诗;发表式,在“乡土乐”园地以照片的形式发表;家人评价式,远在外地的家长在家校群给孩子许多真诚的鼓励;颁奖式,每周五颁发“吟诵之星”“配画之星”“善于思考之星”“观察之星”“小诗人”;庆典式,每一学期,我们都会对本期的诗歌之旅进行总结,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诗意生活,同时评出“学期小诗人”。
2017年,在我县、市级及新教育诸位专家的关注及关怀下,我们的课程走进了“市级课题”的研究旅程,当初的那个课程,已由一个人的执念长成了一群人的惦念。
她会走向何方?会长成什么样?从一个人的摸索到一群人的研究,我希望她初衷不变,在更多的爱的温暖下能够长成自己的样子,浸润更多孩子们的生命,使得孩子们也长成自己的样子,带着朴素的诗意气质,在更多的地方燃烧。
事实上,的确如此,群策群力,我们将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和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类目标进行融合之后,确定了融知识、生命与当下生活深刻共鸣的研究目标之后,我们涉猎的内容更广阔了,思路更开阔了,方法更科学了,取得的效果也更明显了。其中,在霍邱县第二小学王保芝老师带领大家做的“童心在童诗中飞扬”的探索中,我们领略到了晨诵的美丽如沈从文先生向往的——于清早安静之时,听见鸟鸣,使人不敢堕落的境界;在城关镇中心小学王大霞老师和她的团队“以最美的姿态行走”这一摸索中,我们看到了新教育给予了我们农村师生的诗和远方;在高塘镇中心小学张贤燕老师的课堂中,我们看见了一个多彩的童年是诗歌的诵读给予的;在城关镇第二小学赵希校长的“与黎明共舞话晨诵”的摸索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乡土儿童诗歌的诵读能帮助孩子培植一个敏感而博爱的心灵,拥有诗的情绪,感动于花开花落,流泪于天边的一丝流云;在城关镇第一小学吴明明老师和她的伙伴们于晨诵中“发现自然之美”,我们深感课题已结题诗还在,诗意还在,诗心也不会丢失……在农村教育一线,有乡土儿童诗相伴,我们就是那只犟龟,朝向目标慢吞吞地行走,也是那个织网的夏洛,与同行的人相互编织生命,实现着自己生命成长的奇迹。
当执念长成惦念的时候,乡土儿童诗读写已然成为了我们农村师生共同的语言密码,成为我们对美好的一种朝向;当执念长成惦念的时候,在新教育晨诵及课题的启发下,我县更多的老师已经行动起来,用诗歌开启教育生活的每个黎明,和孩子们在诗歌的浸润中共同编织立体的生命,拓展长宽高;当执念长成惦念的时候,课题结题,如果能够在推广中被更多的师生所喜欢,我们愿努力,再努力!
且思且行,在乡土,我們用饱含着“土气”的诗歌为言语密码,打开孩子心灵,启迪孩子智慧,促进人性真善美的保险,给予孩子一个生命成长的绿色氧吧。我们坚信这种土气诗歌能洗涤生命,更能诗意生命。
且行且诗,在乡土,“那诗意在乡土的歌”不会变,和孩子们一起与诗歌同行,与真善美同在,不会变。我们只想说——树林美丽,幽暗而深邃,但我有诺言,尚待实现,还要奔行百里,方可沉睡!
我是谁?我身在何处?我将去往哪里?或许,就这样在乡土和孩子们一起读诗写诗,探寻乡土人生的诗意存在,便是我们的最终归宿。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户胡镇中心小学)1B431A6E-3239-4E5A-9FC0-70D2AC306C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