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平
摘要:情境教学的定位要准,即要求教师必须以课堂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积极开展情境教学。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长,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加以掌握,对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角色定位要准确。情境创设要以数学的学科本质结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情境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必须明确,以免浪费课堂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情境;数学;素质;精神
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积极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首先,要认识到情境教学法不仅仅是新课改的一项要求,更是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理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贯彻情境创设的精神,但是不能为贯彻新课标而机械的实施情境教学。其次,要进一步更新观念,革除经验主义的弊端,以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学方法,用崭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革新教学方法,做到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推动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
1.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且百听不厌。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寓知识于故事中,不仅能吸引学生,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让学生在充满童真、童趣的奇妙世界中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把教材中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情境编成简短的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开始学习分数时,我根据书上的画面编了这样一个故事:中秋节到了,为了让大家尝到不同口味的月饼,妈妈把好吃的月饼都平均分成了几份,你知道其中的一份该怎样表示吗?我的话音刚落,就听有同学说:“好像用用分数表示吧”。“哪个分数表示呢?”还真有人说出来了!“二分之一!”我趁势引导学生认识了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生轻松地认识了几分之一。又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我在课上演示了“乌鸦喝水”的主要片段。然后问:“同学们,聪明的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就喝到了水,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石子占有了原来水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所以烏鸦就喝到了水。这样,从熟悉的故事入手,采用直观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同时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体现趣味性,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进入到新课意境。
2.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活起来
爱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但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游戏的目的,游戏的组织等等。其中游戏的组织是很重要的,否则整个课堂会不好控制,而且达不到游戏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倍的认识”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拍手游戏:不管我拍几下,你拍的必须是我的三倍。当我拍了两下时,同学们迅速有节奏地拍了六下;我又拍了五下,同学们兴致极高地拍了十五下……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巩固了倍的认识。再如:在学习8的组成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了对口令游戏:“我说1,”“我说7,”“1和7组成8;”“我说2,”“我说6,”“2和6组成8……”在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轻松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3.创设直观教具的教学环境
儿童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感知,而对抽象概括的知识难于理解与吸收。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就能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我常用的直观教具有实物、挂图、图片、投影等。开学初我就制作了大量实物图片,既可供教师演示,又可以让学生操作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如教学数字5的认识时,我出示5朵花、5个人、5只猴子、5个三角形,学生从这些演示中得出结论: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5。为巩固这种认识,我让学生拿出5个正方形,5只小鸡,拍5下手掌等。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由具体形象的认识过渡到抽象概括的认识,教得轻松,学得愉快。在直观教学中,投影的应用愈来愈受到教师的青睐与普及。投影仪使用简便,图像逼真,能充分显示事物的动态、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应用题时,运用投影显示小鸟飞来了,小羊跑了等等。通过事物动态的变化帮助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教具的运用、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明晰的表象,提高教学效果。
4.创设生活情境,让孩子走进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学习内容远离他们的生活,小学生很多时候面临的只是一串串枯燥的数字,无穷无尽的抽象形式,等待他们的仿佛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学生很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变得越来越不爱学习数学。数学教学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才能激发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时,我让每人准备了一块钟表,在学习认识了时间后,同学们彼此之间我说时间你来拨,你说时间我来拨,同学们个个都兴致勃勃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学习了数学新知,同时深深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创造空间。
总之,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其创造才能,从而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文凤.如何激活课堂的情境教学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6年27期.
[2]吴怡,缪玉明.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15年09期.
[3]陈敏凤.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五法[J]. 广西教育 2017年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