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
摘 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应试式教学方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具有核心素养人才的需求。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尊重学生这个阅读主体,满足不同个体的探究、创新、审美、鉴赏需求,成为新课程所需。如何开展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筆者就此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思考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思考和领悟文本的深刻内涵,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社会对话、与时代对话,从而获得审美体验。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经验、背景、成长经历等各不相同,获得的审美体验也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现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依然单一,缺少创新。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一教一学,多是知识点的机械灌输。而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总是多以自我的分析为主,把自身对文本的解读强加给学生,甚而用“标准答案”代替解读。学生成为文本的被动阅读者或被动接受者,因缺少主观能动性,缺少思维行程,对文本的理解常停留在似懂非懂中,或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文本审美变成做阅读题,原本充满情趣的阅读变得越来越枯燥,越来越乏味,学生对阅读教学也就提不起精神。造成如此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上课填鸭式,课文要全分析到位才算上完课,不放心把课堂交给学生。
2.高考应试的压力导致应试化教学倾向,搞题海术,用做题取代阅读,想靠刷题达到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为响应新高考核心素养的需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提倡个性化阅读,以下是我对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师改变观点,还课堂给学生
传统填鸭式教学让语文课堂沉闷失去激情,也让学生失去思维创新、探究能力和主动性。生硬的应试方式也越来越适应不了新高考的需要。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深入钻研“语文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方式。变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取代学生的个体阅读,应还课堂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更要鼓励、促进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多方位解读,善于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中形成自己的主观认识和评价。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鉴赏能力等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得以训练并提升。
激发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积极性,创设多元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形式
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营造轻松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平等的身份和教师一起走进文本和文本交流对话。创设好情境,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多角度多截面思维,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置身其中,是新时代语文个性化阅读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个性化阅读的引导激励形式多种多样,首先,可以是对内容主旨的再思考。以《锦瑟》为例,这是一首主题较为隐晦的古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本诗的主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角度,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查找资料等形式,多样化解读出这首诗里包含的悼亡含义或是恋情含义,抑或是诗人自伤自怨的寄兴意味,抑或是对该诗实际上是一首政治诗的各种思考。其次,教师还可以从文本的人物形象塑造角度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考。例如在《鸿门宴》一文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局限于史实讲解和文言文字词理解,而是基于文本并高于文本,在文章内容的理解之上,引导学生个性化思考刘邦和项羽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项羽的形象是高傲自负或是侠士风骨,刘邦的形象是谨小慎微还是大智若愚,都可以通过个性化教学引导让学生学习如何自由而不被拘泥地剖析人物。再者,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还可以是对故事情节的合理化想象的鼓励。比如在《边城》或者《孔雀东南飞》等篇目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在深刻理解了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之外,合理发挥想象续写结局的形式都是对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开拓。
个性化阅读教学讲求实效,以求切实达到教学目的
人性化阅读教学应该做到追求实际效果,绝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主义的空壳上,为了创新而创新。教师应该认识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以及面对文本时能够通过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将文本精髓更好地内化成为对于自己的世界观、逻辑思维塑造有帮助的精神食粮。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应对考试的过程中,面对陌生的文本、有创新性的题目不会手足无措,而是能通过平时的个性化阅读的引导,举一反三。如果只是单纯地停留在形式上的个性化解读,将会使个性化教学从根本上偏离其价值轨道。个性化教学讲求实效要求教师做到深刻理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教学过程与文本实际相结合,在将文本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喜好和思考方式,来调动学生开发多角度思维的积极性。
此外,对于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要辩证的看待。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的必要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追求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一味“投学生所好”,学生很有可能钻进误区,甚至出现价值观的偏差。总而言之,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还需要因“人”制宜,因“文章”制宜,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篇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鼓励个性化阅读教学,但绝非毫无原则的“放任自由”,教师应掌握好“度”。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
[2]高中语文教学大纲[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