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存
摘 要:马铃薯是平凉市的主要粮食和主要蔬菜,其为解决当地温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脱贫致富、精准扶贫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地的马铃薯产业在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笔者对平凉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产业发展对策,为平凉市马铃薯产业升级换代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平凉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对策
1 平凉市马铃薯产业现状
马铃薯是平凉市三大主要农作物之一,是促进平凉市农业产业发展、解决温饱、脱贫致富中具有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平凉市位于甘肃东部,泾河上游,在陕、甘、宁三省镶嵌交汇的地方,是甘肃省东部传统的商贾聚集地和粮食生产区域,有“旱码头”和“陇东粮仓”之称。年均气温8.5 ℃,日照时数2 298 h,年降水量554.2 mm,无霜期159 d,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沿六盘山东西麓,平均海拔较高、气候干燥冷凉、日照比较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和营养物质积累,马铃薯病毒传媒少,尤其适宜种植。
2017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8万hm2,平均单产19 650 kg,主要品种有庄薯3号、荷兰15号、陇薯3号、克新2号、青薯9号等。全市推广以庄薯3号、陇薯3号、青薯9号为主的淀粉加工型马铃薯近7万hm2,占推广面积的87.5%;推广以克新2号、LK99、荷兰15为主的菜用型马铃薯1万hm2,占推广面积的12.5%。种薯生产以庄浪县陇源种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2016年在水洛镇新建生产脱毒马铃薯种薯的各种设施8 880 m2,添置研究与生产仪器80台套,达到年生产马铃薯脱毒瓶苗6 000万株、原原种8 000万粒。在庄浪、静宁高海拨地区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原种生产基地530 hm2。同时,各县(区)分别在马铃薯生长适宜区进行一级种薯扩繁4 660 hm2,二级种薯扩繁8 000 hm2,大幅提升脱毒种薯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
平凉市的甘肃银海淀粉有限公司、庄浪县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静宁县红光淀粉有限责任公司达到年可加工鲜薯36.3万 t,其中宏达淀粉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茂源”牌水晶粉条在2012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被评为金奖产品。
依托农产品初加工补助项目,在全市建成1 000 t马铃薯原种,一、二级种储藏库27座计24 792 m2,庄浪县建大、中、小型贮藏库75座,小窑窖9.7万眼,总贮藏能力达到40万 t以上。完善了平凉市马铃薯贮藏体系,提高了马铃薯种薯及食用薯贮藏水平,使马铃薯达到季产年销、周年均衡供应、稳定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2 平凉市马铃薯产业存在问题
2.1 机械化生产程度低,种植成本高
机械化是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不足,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措施,是农村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进行生产的基础。近几年,平凉市农业机械化主要在小麦、玉米等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生产环节发展应用较快,机械型号较多,在不同的耕地上基本有相配套的农业机械。在马铃薯的生产过程中机械化应用较少,现有的机械和不同立地条件的耕地匹配程度低,不能广泛应用于马铃薯生产的全过程。马铃薯播种大多靠畜力和人力完成,进行机械化收获的10%左右。据调查,机械收获马铃薯需要50~60元/667 m2,而人工收获马铃薯需200~250元/667 m2,仅收获一项人工作业就比机械作业高出近200元。
2.2 种植技术标准化低,产品商品率低
当地虽然颁布了“无公害农产品平凉市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等农业地方标准,但绝大部分农民不熟悉相关标准,栽培管理技术参差不齐,生产的马铃薯鲜食加工不分、良莠不齐,产品不进行分级和包装,在当地以混装货的形式销售,价格低、商品率低,马铃薯生产的环境优势、规模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2.3 脱毒及优质种薯应用率低,产量低而不稳
近几年,虽然对庄薯3号、大西洋、克星2号、陇薯6号等优质马铃薯进行脱毒与各级种薯的生产,全市建立健全了脱毒种薯繁殖与供应网络,年产各级脱毒种薯年生产能力达到35万 t,成为甘肃省重要的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和种薯供应中心。但当地农民对脱毒种薯认知度不够,大多仍用自己繁殖的普通薯作种薯,导致生产中病害发生普遍,造成马铃薯产量较低,平均产量仅1 310 kg/667 m2。脱毒种薯应用种植仅占当地马铃薯播种的10%左右,当地生产的优质脱毒种薯被宁夏、内蒙、陕西等地调走。
2.4 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加工消化量小
平凉市马铃薯大型加工企业较少,小型企业民间作坊较多,商品薯加工能力仅26万t左右,占全市马铃薯总产量的23%,2017年由于一些加工企业废水排放不达标被关停,加工量更少。平凉市加工企业的产品均为淀粉、粉条、粉丝等半成品或附加值低的产品,没有薯片、薯条和膨化食品的加工企业,精深加工尚属空白,加工增值增效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5 脱毒种薯市场没有充分得到开发,优质脱毒种薯没有带来丰厚收益
平凉市虽然有脱毒种薯生产的基地和熟练的生产技术,每年生产近40万 t各级优质脫毒种薯,由于信息闭塞,向外推介不够,来平凉市采够脱毒种薯的客商较少,优质的种薯没有带来优厚的收益。
3 平凉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
3.1 整合现有资源,配套与马铃薯种植面积相适应的耕作机械
积极整合种薯产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充分利用现有机械等物资资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农户为实施单元的马铃薯生产体系,全面提升平凉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大力配套不同耕地条件的耕作收获机械,达到马铃薯机械起垄、铺膜、播种、收获的目的。
3.2 进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
进行良种良法齐推广、集中连片种植,统一机械起垄铺膜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种薯供应、统一病虫害防治,专人指导,严格管理,组织乡镇、村社干部和种植大户观摩学习培训,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标准化生产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实施在同一区域,依靠科技创新和农业科研机构的能力,加快马铃薯主粮产品的产业开发,选育出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建设适宜主食加工品种的生产示范基地,引进、培育主食加工龙头企业,推进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加工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培育小康社会主食文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在市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食品安全质量监测中心的指导下,在各县(区)种子系统建成马铃薯种薯质量检验室,并同各县(区)食品安全质量监测站联合,对全市生产的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进行抽检,保证生产销售的脱毒种薯质量达到合格。開展马铃薯种植、种薯繁殖、储藏加工等技术咨询、科技培训等方面工作,为马铃薯产业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把平凉马铃薯打造成一个知名品牌。
3.3 全面推广脱毒及优质种薯,提高马铃薯产量
以庄浪陇源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联合基地农户,整合现有马铃薯种业资源,形成种业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企业联盟形成后,统一良种供应、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管理技术、统一销售价格,实现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基地规模化、产品订单化、销售品牌化,全面提升种薯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龙头企业给予一定扶持,主要用于品种研发、技术创新和种薯补贴,引导和帮助企业在马铃薯主产区建立新品种示范网络,完善种子市场营销、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建立稳定的种薯生产基地,推动种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树立企业形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在静宁、庄浪、崆峒、华亭、泾川、灵台等地发展了5~6家中小型马铃薯种薯企业,拥有年产6 000万粒微型薯生产能力;建成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的原种生产基地8 km2,把平凉市建成甘肃省优质脱毒种薯供应地。
3.4 大力发展培育马铃薯主食化加工企业
利用平凉市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引进国内知名食品加工企业,鼓励支持现有加工企业产品升级。着力扩大淀粉生产能力,大力发展马铃薯食品工业,扩大速冻食品、预制食品、快速食品、膨化食品和高档休闲食品、淀粉转化食品等产品比重,提高马铃薯加工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采用先进技术装备提升工艺技术水平,提高加工生产效率和节能减排,使污染物排放和节能降耗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引进、集成、研发、示范推广马铃薯清洁加工生产技术,使马铃薯加工的废物转化成饲料等有用物质,实现马铃薯加工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开发适宜不同区域、不同消费群体、不同营养功能的马铃薯主食产品。如馒头、面条、米粉、面包、铃薯饼、馕、煎饼、薯条、薯片、粽子和年糕等产品。
3.5 利用交易平台,扩展种薯销售市场
利用互联网、新闻媒体等平台,通过参加订货会、洽谈会、交易会、推介会推广平凉生产的脱毒马铃薯种薯,扩展种薯销售市场。在陕西、内蒙等马铃薯产区建立种薯展示示范基地及设立直销点等方式使平凉市种薯走出去,逐步将供种区域扩展,用早、中、晚熟多样的品种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通过举办展览会、展销会、订货会、赛薯会等活动,提高平凉市种薯在全国各地的认可度和知名度。还要加强种薯质量监管,规范种薯包装,鼓励种薯企业充分利用“平凉马铃薯”地理标志及注册商标,树立品牌意识,实行品牌经营,打造平凉市种薯的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实现种薯品牌化战略目标。
(收稿日期: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