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坤
【摘 要】我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瑰宝,也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更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实现发扬光大,校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承场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烈的兴趣,主动传扬并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鉴于此,本文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有效途径
一、在学校开展各种活动,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好的文化氛围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对于文化的接受度造成直接影响,所以,在校园确保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传承,需要营造一个较好的文化气息以及文化氛围。
对于学校来说,要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校园活动开展的载体,利用各种活动的有效开展规范学生的礼仪,明晰中华文明的礼仪重要性,同时努力落实传统礼仪文化,还要加强优秀礼仪的宣传和传承,确保优秀文化的可接受度,能够让文明礼仪发展为校园的新时尚。通过文化讲座以及主题演讲活动的开展,打造一个“与礼同行”的文化,有些学校能够在更多的活动当中营造一个浓郁的文化氛围,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方案进行设置,主要涉及其内部和外部空间的设计等,加强楼廊和教室等场所的宣传力度,也包括校园内的环境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课堂一直是学生可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效果好坏对于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产生直接影响,在校园中深入营造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充分挖掘课堂宣传渠道,对学生进行宣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增加一些中华优秀的古典诗词,数学课堂中要增加中华古代数学知识融入,在教学中还可以够通过多种类型的知识比赛,或者诗词演讲的方式激励学生主动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等。
三、与时俱进,深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博大精深。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表面的形式, 能够感悟当中存在的精神内涵。有效结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教学过程中的内容非常重要。开展中小学教育的时候,教师必须善于把握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加强其精神内涵的学习。通过传统的文化教学时,相关教师必须形成一种独有的思想意识,能够去其糟粕,更好地引领学生参与学习,这是值得教师深入学习的。无论是哪个国家还是地区文化,可以实现千古流传主要是因为其能够反映大众的美好情感,具有非常好的精神价值。因此,教师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任务即对人类美好的情感进行传播,进而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所以,教师必须认真感悟优秀文化当中的精神内涵,体会其真谛。在校园内传承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不断完善形式,需要准确把握时代命脉,加强形式上的创新。
四、以思政课程为牵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模式
把握教育的特殊性,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课程、活动相结合,让课程体系下的文化育人模式能够很好地形成和落实,让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必修或选修科目,需要将传统的优秀文化落实到思政课和专业课中,对于学分构成和课程内容的设置而言,必须加大传统优秀文化所占的比例,较好地发挥思政理论知识的作用,进而有效地结合思政课程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之一,还要在教学内容中进行融入,进一步拓展素质教育的课程,除此之外,必须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资源,将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间进行结合,共同开展专题类的活动;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引导,与此同时,必须促进传统文化底蕴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做好頂层设计,加强文化植根
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对国家有关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入校园的政策进行很好地落实,并且在办学理念中融入传统的优秀文化,还要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进行贯穿,学校对于相应制度要加强宣传,并且保障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每一个角落。积极主动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进行吸收,发扬学校特色办学文化与其有效结合,对区位特色和办学特色的理念进行梳理,加大力度宣扬中华优秀传统覆盖下校园文化,利用规范化以及持续化的教育教学,保障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要将其深入学生的文化素养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必经之路。
六、专兼结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
主要是指构建一个兼职教师师资库,用来补充学校优秀传统文化专职教师的不足。通过各种形式的组织培训,建设一支可以胜任优秀文化的教育专兼职的教师团队。一是组建兼职教师团队,教育部门发挥引导作用,选聘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担任兼职文化教师,在构建过程中要按照以下教师师资库的原则进行。兼职教师必须是优秀的,防止发生因为教师水平限制导致的断章取义或者误读经典的现象;教育内容具有精华性,防止不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播和弘扬;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要利用体验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二是建立一个传统文化和专业教育之间有效结合的专职师资团队。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定期开展一些相关的组织培训活动;对于已经成为优秀文化的教师,要多组织其参与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等多种教学活动,进而促进专职教师优秀文化课程的有效开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好基础保障,能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发扬。
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评价机制的构建
优秀文化的教育教学在评价上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还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关键阶段。想要为适应传统文化的教育新形式,就要加强针对性地优秀文化的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而通过评价促进调整促进发展。对于评价对象而言,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主要涉及学校所开展优秀文化的教育评价、对于教师实际教育情况的评价以及对于学生所掌握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评价等。一是加强评价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学校在评价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以及教师团队,还有课程建设和主题活动与校园文化等;二是评价教师教学的实施情况,教师教学的评价要通过教师优秀传统文化掌握的程度、课堂教学氛围以及学生内化行为展开评价;三是有效的评价学生对于优秀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学习优秀文化的情况,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传承计划,加强两者的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做好基础保障。
八、结语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民族发展精神所在,有助于公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对于学校来说,需要与教师结合,共同宣传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传承和当下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学生不断进步的精神食粮,也是学生内在素质提升的推动力。在校园文化中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教师必须结合现实情况,秉承着科学的教育观念,一步一步地创新教学,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