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9-09-10 08:23杨永秀
天津教育·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有效性小学

杨永秀

【摘  要】阅读是一种通过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处于被动的状态,即学生只有接收到教师的“阅读信号”后才开始进行阅读,这导致阅读教学一直处于低效的状态。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以自身影响学生,同时伴随阅读方法的传授,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心里爱上阅读,从而自主阅读,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一直呈现“高输入,低输出”状态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阅读缺乏兴趣。不少学生表示,平时只喜欢看比较浅显寓言、童话或神话故事,对于蕴含许多现代文章既不“感冒”,也难以推测出其中的道理。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对此,教师可适当增加阅读中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阅读,或者以问题引导学生逐步阅读,直至找出问题对应的答案。

例如,在学习《春潮》时,课文和插画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先让学生略读一遍课文,在此基础上播放春潮的视频,视频中江水将坚冰打碎的画面能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直观感受到波澜壮阔的场景。视频观看结束后,教师再带领学生重新阅读一遍,让学生能在文章中找到与视频相对应的文章中描写春潮宏大气势的短语或句子。这样一来,学生的感官得到刺激后,可以更好地释放情感,与文章产生共鸣,在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同时使学生学会素材的积累。又如,在学习《沙漠之舟》时,学生根据课文的题目无法想到文章的描写对象是骆驼,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之初提出问题:“我们今天要学《沙漠之舟》,你们知道什么是‘沙漠之舟’吗?”学生纷纷表示没听说过,此时进行授课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如什么是沙漠之舟,为什么说它是沙漠之舟等等。

二、创设轻松的阅读环境

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将自己置于高于学生的位置,与学生之间的交谈也多以命令的语气,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了较大的“鸿沟”。要想为学生创设轻松舒适的阅读环境,教师首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紧张、机械地接收知识,而是可以在阅读途中遇到问题向教师提问,质疑教师,质疑教材。

例如,在讲解《你一定会听见的》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筷子、杯子、盘子和碗,带领学生阅读过文章后,将上述物品展示出来。教师可以自行敲打盘子、杯子,也可以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另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出示音乐人用这些器具进行表演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源于生活中的声音的美妙,从而养成聆听生活中的声音的习惯。又如,《我们的手》是一篇比较轻松欢快的诗歌,学生学习时不会有理解上的问题。教师可在阅读教学完成后引导学生讨论父母和自己之间的趣事,旨在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深度理解课文内容,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仿写。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说的内容加深学生对于父母的感情,如有学生说“妈妈不经常在家,在家不怎么和我玩”,经了解可知,该学生的母亲是一名医生,平时工作较忙碌,学生和父亲相处的时间较多,对于母亲的感情既亲近又疏远。教师:“你知道吗?虽然妈妈平时的工作很辛苦,但还是要回家陪你玩,妈妈不是不爱你,你要找时间主动向妈妈说明你的困惑。”在教师的引导下,该学生和母亲的关系亲近不少,由此,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也亲近不少,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会告知教师。

总之,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需要由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努力共同营造,让学生在欢快和谐的环境中进行阅读,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的阅读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吸收作者的思想和看法,以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或将其运用于写作中。对此,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只有教师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阅读、做读书笔记等,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另外,教师可以在课上开展阅读活动,鼓励学生之间讨论最近阅读过的书籍并记录,教师选取其中“阅读率”最高的一本进行简单讲解,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并系统的梳理文中的人物关系。

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文中描写鲁迅先生的词语勾画出来,重点分析文章刻画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形象。在学生已大概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可进行提问:“文中鲁迅说的‘碰了回儿壁,就把鼻子碰扁了’是作者小时候理解的意思吗?你能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吗?”提问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希望通过提问使学生养成结合当时的背景进行阅读的习惯。又如,在一次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最近阅读的书籍并简单进行故事介绍。小组成员在小组内部发表看法,其余成员要及时做好记录,自己已经看过的书籍可以结合同学的说法进行对比,没有看过的书籍可以先记录,随后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以作比较,最终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学习效果。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可深入小组内部,参与小组内部的讨论并记下学生阅读最多的书籍,分析其吸引学生的原因,并带领学生回顾一遍文中的主要人物关系和作者的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另外,在学习学生易理解的课文前,教师可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将文中的主要问题提供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将答案写出来的同时记录文中的好词好句,养成摘抄的好习惯。就此,教师可随机检查学生的“好词好句本”,以保证学生将習惯落实到平常的学习中。

四、增强自主的阅读意识

学生的阅读一般是随着教师的指导进行的,只有教师在课上指出“课下你们要阅读××书籍”后,学生才会被动地进行阅读。这种阅读不是发自学生的内心,所以学生大多抱着敷衍教师的态度简单粗略地阅读,教师在课上提问时能回答上一两句即可。对此,教师要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以相同论点或不同论点的文章吸引学生继续阅读,从而达到吸引学生自主阅读的目的。

例如,在学生阅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牛虻》《青年近卫军》《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学生任选其一即可。由于学生已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保尔·柯察金广为流传的名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启发,这三本书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坚强意志的熏陶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翻译的原因,中文译本对于学生来讲可能缺乏吸引力,教师可以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对比,要求学生在阅读过后分析两者的异同。

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养成阅读完一本书后自行搜集同类书籍的习惯,并将阅读心得逐渐整理成册,为写作提供素材。又如,在学习《美猴王》时,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大多在课下已经阅读过《西游记》,虽然许多学生阅读的并不是原著,但对于课本中的内容以及美猴王的个性有大致了解,教师的授课过程明显较为轻松。

教师在讲解完成后,可引出《西游记》中其他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对于神话故事较为向往,因此讨论时也有话可说,同时,没有阅读过《西游记》的学生也会在课下偷偷“补课”,以免在讨论时无法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逐步引导学生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意识到阅读的好处,从而在课下自行阅读,达到新课改所说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目的。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低效的现状只靠理论是不行的,一线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在接收新理论的同时将其应用于实践,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有效性小学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