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角色设定对动画动作设计的思路指引

2019-09-10 12:54:18李响
美与时代·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动画

摘  要:一直以来,以服务角色特质为前提的动作设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动画师的忽视。通过对动画角色设定和动作设计内在关系的剖析,以及对动画动作的深层次设定思路和设定逻辑的探讨,可见只有以人物特点为根本性前提去构思角色行为,才能增强虚拟角色的生命力,塑造出动画灵魂,这为动画师进行动作设计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路。

关键词:动画;动作设计;角色设定

动画一词来源于拉丁语“Anima”,其中文解释为“呼吸,生命,生动”[1]。动画是令虚拟角色通过运动来展现其性格特征并获得生命感的一门艺术。对于观众而言,动作塑造出了角色的灵魂。但对于动画动作的设计者而言,是人物角色设定指引了动作设计。然而,许多人往往或多或少忽略了人设对动作设计的重要性,于是无法很好地通过设计动作去体现角色设定。

一、动画的工业化制作程序

决定了动作设计思路以角色设定为前提

随着动画产业的不断发展,动画不再是简单为幼童教育或小众审美而服务的文化艺术,逐渐演变成了拥有完整产业链和大众消费群体的娱乐艺术。一部完整的商业动画的产出,需要具备严谨的工业化制作流程。从动画制作的前期、中期到后期的层级型制作过程中,概念设计(包括场景、角色设定、整体风格等)是仅次于剧本设计的第二制作顺位。也就是说,动画制作流程中,角色特征通常会优于动画动作设计而被确定下来。由于当今动画产业越来越多,并形成了“小说—漫画—动画—周边”这样一个成熟的整体IP产业链,很多人物形象早在动画化以前,便已经被读者群所熟知并喜爱。在这两种情况之下, 不管角色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运动(包括但不限于走、跑、坐、与他人互动),都务必要能够体现出原本的人设。

二、角色动作特征

取決于对角色设定的综合思路考量

(一)角色动作特征取决于角色的基本社会属性

早在动画创作前期的剧本敲定之时,每个角色就被嵌入到了不同的社会关系之中以便推动剧情。动画中角色的社会性不止局限于诠释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总和,更多会因为动画本身的虚拟幻想故事定位而体现出非现实但已有既定印象的特殊社会性特征。比如一个角色被定义为精灵公主,那么,她的动作很可能是轻柔的、灵敏的,她走或坐时或许需要将脊背挺直脖子抬高,以此体现出观众对精灵这一种族的既定印象:优雅、高贵、轻灵。再比如,在现实社会设定中,一个角色是企业的管理者,那么他在走路时往往会迈着霸道且平稳感强的八字步,以这种夸张性动作去表现“老大”的气派。在美国动画《Paper Man》中,企业家和身为职场新人的男主人公,两个人在走路时便根据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职场属性使得姿态设计迥异。企业家迈着八字步脊背挺直走得四平八稳,男主人公则一路跌跌撞撞身体松垮容易手足无措(如图1)。

(二)角色动作特征取决于角色的体型与性别

在动画前期的概念设计环节中,角色的体型和性别就已经确定,并呈现出了直观的视觉效果。针对不同体型和性格的角色,动作设计时便要有所体现和考量。美国迪士尼的动画师便曾使用《超能陆战队》里的几个主要角色,设计出他们各自“开门—进屋—坐在椅子上”的一组动作(如图2)。尽管这一系列不是什么高难度有花样的复杂动作,但是迪士尼的动画师让每个角色以完全迥异的姿态完成了同样的指令,从而令每个角色都鲜活无比。他们重要参考之一便是角色的体型和性别。比如“大白”的体型庞大,整体造型圆润如同气球,他的动作就通过卡顿且缓慢的肢体语言去进行,以此来显示出其庞大圆润的身躯所带来的笨拙感和机械感。而同样身为《超能陆战队》里的成员,哈妮柠檬作为一个女性气质十足的小姑娘,她进门时会做一个微微屈膝的动作——这是西方交际舞会上女士拉着裙摆行礼时的标志。这个动作将女孩俏皮可爱的性别特质发挥到了极致,而她在坐椅子时也会习惯性先用手去抚顺臀部的衣摆,这是经常穿裙装的姑娘会有的下意识动作。这些动作就完美地体现出了角色性别,也显示出动画师对日常角色细致入微的观察。

(三)角色动作特征取决于角色的个性

比起角色的社会属性、体型或性别,每个角色本身的性格特征往往才是决定他行为选择的根本。角色个性对角色动作设计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而且,比起更会被归纳为“一类人”的社会属性、体型或性别,每个角色本身的性格更能主宰他们的专属动作选择,能够帮助观众加深对不同个体的认知。皮克斯的动画师就曾经说过:“当你要设计动作前,先仔细想一想,他/她/它是什么样的个性。这会是他做事风格的内在驱动力。”比如动画中,两个不同个性的孩子同样站在家长面前做汇报演出,性格羞涩扭捏的那个,很可能会做出内八腿、耸起肩膀、缩脖子、垂头、玩弄衣角或小饰品等一系列小动作,而这些动作属于内收型的,能够体现出她作为内向的孩子内敛和紧张的一面;而活泼自信的孩子,则有可能做出:昂首挺胸、伸直脖子、抬高下巴、眉毛挑高等小动作,这类动作有外扩气势和拔高自身的效果,更适合体现外向者。由于动画是夸张的艺术,越是优秀的动画,越容易挖掘和放大体现不同人设性格的身体语言。

三、角色动作设计

是为角色设定的独一性而服务的

(一)好的动作设计能够创造出属于一个角色的经典标签

一个经典的动作标签能够最大限度突显角色的个人特质,当这个角色在观众中受欢迎程度高时,适合他的动作造型会进一步加深观众对他的独一印象和好感,从而不仅能够促进角色周边的开发与贩卖,还会塑造角色的品牌性和文化符号感。而一个复杂且能折射出文化烙印的角色,会使用什么样的最贴切他的动作,则要从他的各个设定属性中分析得知。

蝙蝠侠是美漫中的经典英雄,他在1986年的《黑暗骑士归来》漫画中,做出了一个“一条手臂伸展开来,一条手臂卷曲,从高处跳下”的动作,这个动作随着漫画的大获好评而传播开来(如图3)。在2013年的《黑暗骑士归来》动画版中,这个经典动作再一次被重点放到动画的宣传片之中,并将其标签化,成了黑暗骑士的经典姿势。到了2016年的超级英雄真人电影,蝙蝠侠单单靠这个动作剪影,便令观众激动无比、尖叫连连。这个动作标签会被设计出来,是因为蝙蝠侠在剧中作为一个没有半点超能力的迟暮英雄,垂暮却桀骜不屈抗争命运的强烈个人特质注定了他不会使用轻松的跳跃或滑行姿势。他的姿势必然要充满张力,充满不稳重、不安全以及不协调感的挣扎,这正与他在美国文化中所代表的反权威黑暗英雄标志相辅相成,这个经典动作就这样成了一个专属于蝙蝠侠的经典符号。

(二)好的动作设计能够标记角色,进而推动人物互动并制造戏剧化冲突

一个角色在动画中,往往需要和其他角色产生交流互动,这既是为了剧情的发展,也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角色的特质和真实度。在这个过程中,优秀且专属于某个角色的肢体语言,会起到制造或体现剧情冲突和戏剧化发展的效果。

2016年的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男主角和女主角在梦中灵魂互换,穿越到了对方身体里,虽然两人外貌特征调换了,但是穿越到男主角身体里的女主角动作姿态依旧扭捏女性化,走路内八,肩膀微耸,膝盖向内,手还微微有点兰花指;穿越到女主角身体里的男主角则保留了过去大大咧咧的行动姿态。正是这种无法替代的个性化肢体语言,充分向读者展现了幽默且紧张的戏剧冲突,制造了诸多笑点,具有很强代入感。而这些戏剧化冲突之所以会产生,就是因为男女主角真实性别和性格内核并没有互换,所以,他们的动作则会体现出原本人物因为性别不同而演化出的不同个性,这无疑会以幽默爆笑的形式加速推动剧情。

四、如何具体提高

符合角色设定的动作设计能力

(一)观察法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2]生活中的日常原型,是动画师灵感的宝库。动画是夸张的艺术,然而夸张的根源依然是真实的世情百态。对生活中不同社会身份,性别和性格的人群进行动作细节的观察和总结,则是动画师感性和理性的综合能力得到历练和提高的最佳机会。动画师并非只埋头电脑桌前,还要学会感受人群,接触各类文化阶层生活背景不同的人群,并将他们的日常行为细节进行整体性归纳,这是动画师走向创作大师的第一步。

(二)表演法

“表演是从外到内,再由内反映出来的。”[3]在旧金山的艺术大学中,有一门特别的课程,是专为动画师开的。这门课程便是“表演课”。“表演课”要求学生需要像演员一样,为自己设计各种身份和场景,对自己设定的角色进行浸入式表演体验,并且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在没有实际对话的情况下)完成小场景小故事演绎创作。学习这门课,自然不是为了做演员明星,而是为了动画师能够通过对自己心理和情绪变化的把控,更好地揣摩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从而激发出创作动作的灵感。

(三)理性分析法

我们对角色设定的认知积累,需要经过大量的具象观察和个人浸入式体验来完成。但是任何感性认知到最终都要回归到理性思维的高度。特别是面对虚拟幻想成分更多的角色(比如精灵、兽人),不可能在现实中找到绝对的原型,那么,面对更高层次的艺术创作要求,如何去分析预设不同角色可能会做的动作,就成了很多人面对的难题,这就需要使用理性分析的方法。理性分析法基于“事物的合理性”,这个合理性,包括物理性合理和逻辑性合理。比如,一个壮硕的半兽人角色,在他奔跑的时候,他落地时的身体重心部分会比一个轻盈的小女孩类角色要低,同时他落地的时间会是迅猛的,膝盖会有更大程度的弯曲。而当他跳跃起来时,则没有轻盈类角色高。这是因为他的体重会导致他的重力加速度更加迅猛。通过理性推测去分析力的来源和力在角色身上的作用,这是物理性合理。那么什么是逻辑性合理?比如,一个内向而软懦性格的角色,在他被上位者无端指责时,比起不服气的瞪视或据理力争,他更可能表现出“缩着头和肩膀,却捏紧拳头”的收缩类动作。这是因为他的软弱一面导致他会尽量避免冲突,会使用收缩自己视觉存在感的方式去示弱,但是他所遭受的不公诘问会让他一定程度上愤怒,而这种愤怒往往被怕事的个性阻碍以至于无法向外使动作舒展,所以,他需要用握起拳头这样微小不引人注意但却能一定程度控制内心怒火的动作语言来表达。这就是逻辑性分析。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内社会娱乐业的发展,以及动画受众年龄层的不断扩大,动画产业愈发成熟。动作设计作为角色灵魂的外在体现形式,更需要动画师的苦心构思和精心探索。而动画师在设计动作时,可以更多尝试先去分析角色性格,综合地为人物的行为进行预设,辅之自身平时对生活的观察总结,尝试模仿并创作适合体现角色独一性的经典动作。这样一定可以塑造出更能令观众产生移情和共情感的人物,为动画剧情的浸入式体验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Youdict优词[EB/OL].https://www.youdict.com/ciyuan/s/animate.

[2]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和现实的审美关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的自我修养[M].刘杰,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李响,硕士,广东肇庆学院美术系動画专业助教。

猜你喜欢
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作品
食品工业(2020年12期)2021-01-18 09:08:34
动画发展史
Mg动画在慕课中的应用及其制作
我的动画梦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8:56
好莱坞动画与中国动画对比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28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新闻传播(2018年3期)2018-05-30 07:01:39
暖心动画:最好的礼物
我是动画迷
学生天地(2016年9期)2016-05-17 05:4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