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荣菊
摘 要:语境是指语言的使用环境。语境具有动态特征,词在不同的语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意义。汉字“空”在不同的语境下也会呈现意义的多重性。通过语境分析,对“空”字在特定语境中意义的变化进行解析,“空”在不同语境下意义的差异就会显现,进而为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空;语境分析;翻译策略
一.引言
在汉语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赋予了汉字迥然不同的语境,因而就汉字由造字本义而产生的意义的改变。语境是是理解字义的必经之路。语境是动态的,字义也是动态变化的。本文拟从字本位视角,运用语境理论,浅析“空”字的语境,并借此探讨“空”字在不同语境中的翻译策略。
二.语境理论
马林诺夫斯基在所著的《意义的意义》一书写的补遗中,第一次提出了“语境”这个术语,并加以论述。他说:“如果不给详尽的语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翻译一种原始的或与我们自己的语言相差很大的语言的华语;给了这种背景知识,就等于给我们提供了通常必要的翻译标准。” 语境历经中外学者的研究发展,取得了确定性的共识,即语境从宏观上来说可分类“为言内语境与言外语境”;就其性质来看,语境具“有确定性,整体性,动态性”等特征;就其功能来讲,语境具有制约,解释等功能。皮特·纽马克认为“在所有的翻译过程中,语境都是凌驾于一切的因素,而且优先于任何的规则,理论或是基本意义”。翻译之所以必须依赖语境,源于语境的改变会造成意义的变迁,就是说“每一个词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就是一个新词”。脱离了语境,任何词句的意义都会具有不确定性。正因为意义对语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对原文文本的理解,应结合具体语境,对语码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才能恰如其分地破解原文语码信息。理解和表达是翻译的两个最重要的过程,翻译过程必然是一个语境分析的过程,只有在特定的语境对语言和文化因素做正确的分析,才能准确理解,进而完成准确翻译。
三.“空”字的语境分析
“空”字是一个高频字,文献记载该字始造于金,其字形为 ,由穴与工组成,工既是声旁又是形旁,表示“人工的,人造的”,穴表示“洞”,从空字字源意义为经过人工处理的洞穴,即宜居的洞穴。因此,空字的造字本义:名词,人工开凿或修建的居穴。自古以来,石窟为穴,居穴为空,大而深且有水之穴为洞,作为形容词,空强调内部结构了无一物,而旷则强调视野开阔明亮。
经过上千年的演化,“空”字有了三个读音,可读作kōng,多为名词,形容词和副词;可读作kòng,多为动词;还读作Kǒng用作名词,古代同“孔”意为“洞”。随着“空”字语境的变化,其意义也随着读音和词性的变化脱离了本义,进而呈现了丰富的意义。
成语中,“空”字变迁演化,其意义往往由本义而产生内涵及外延的变化,转而生成了其他比喻意义。
2.四字成语中的“空”
汉语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多数为4个字。本文将以四字成语为例。
(1)空穴来风,
“空”这个成语中为本义,与穴合意为洞穴,原义为有了洞穴才进风。现在这个成语用于比喻意义,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
(2)空前绝后,
空前绝后之“空”由本义洞穴转义为“不存在的”,整句成语意为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事物独一无二。
(3)空谷幽兰,
在空谷幽兰中空原指穴,转义为空旷的,引申为“岑寂,幽静”,整个语境意为,寂静山谷中优美的兰花,形容十分难得,常用来比喻人品高雅。
(4)万人空巷
万人空巷中空现为使役动词:使街道空,全句意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关于空字的成语有上百个,随着时代的发展,空字大多由本义“洞穴”通过引申、比喻而生成了其他意义且固定下来,空字内涵与外延的意义变迁,都与其使用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诗歌中的“空”
古诗中空字是非常入诗的,是个高频字,诗中一般可以做名词,形容词和副词。作名词时,常指天空,空旷之地,主要营造一种辽远空阔的诗的意境。作副词时,一般有“空自”“白白地”“徒然地的意味,常用于情感表达。作形容词时,常有空远,空蒙,空寂的意味,并常带有寂寞寥落,沉郁悲凉的情调,因而既可以作意境的创造,也可以用于情感的处理。
四.“空”字的翻译策略
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的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对于“空”字多变的语境,多变的指称意义,要对等地再现原语的信息就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一)意译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的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沉积,映射出的是民族的价值观和文化观,但是“不同的文化用不同的语义范畴分解和描述世界。因此一种文化里有的语义在另一种语言里可能就不存在。”采用意译的策略,能较好地传递原文的语义。
(二)直译法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其优势不仅在于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语言特征,进而保留原文的风格,还在于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的文化特征,而且还能极大地丰富译文的表现方法。
五.结论
总之,不论语言语境还是非语言语境,都是语义的决定因素。脱离语境分析,就失去了文本的制约性,就会造成照应和指称混乱,从而使译文偏离原文,进而造成误解和误译。语境分析是消灭歧义,明确文本语码信息、准确转换文本意义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Malinowski B.The Problems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A]. G K Ogden & A Richhands. The Meaning of Meaning [C].New York:Harcourt,Brace and World Inc,1969.
[2]高登亮,钟熠茂,詹仁美,《语境学概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p66.
[3]Newmark,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New York:Prentice Hall,1988,p.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