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前进
商水县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7.33万hm2,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38.67万hm2次,防治面积40.67万hm2次。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总体要求, 2018年,商水县植保植检站积极开展了小麦、玉米病虫草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通过近一年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示范区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18年6月,商水县开展了玉米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核心示范区分别设在商水县舒庄乡杜店村、北王张村、大朱庄村、小朱庄村及国营商水农场14分场、9分场,面积0.07万hm2。示范区群众基础好,田间配套设施齐全,种植水平高,有利于融合示范工作的开展。示范区内开展全程多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展示以及玉米田杂草、玉米螟、玉米蚜虫等单一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示范。
(二)主要示范内容
1.选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农药生产企业召开对接会议,签订合作协议。通过认真筛选,确定商水县益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水县金锦绣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水县笑颜开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商水县安农航空植保专业化机防队、商水县笑颜开农民专业合作社机防队、商水县益鑫植保专业化机防队三家专业化服务组织,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成都激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农药生产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立示范区。
2.认真落实全程病虫草害可持续治理模式。一是农业措施。玉米铁茬播种,合理密植,播种期合理施肥,培育壮苗。二是播种期拌种防治地下害虫。播种前每667 m2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10 mL+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8 mL拌种。播种期为6月10—12日。三是苗期化学除草。6月25—27日,玉米3~4叶期用24%烟·硝·莠可分散油悬浮剂150 mL/667 m2均匀喷雾。四是玉米5~6叶期防治玉米黏虫、棉铃虫、玉米螟等害虫。7月5—7日,每667 m2用2%高氯·甲维盐微乳剂50 mL,对水40 kg均匀喷雾。五是生长期生物防治玉米螟。7月19—20日,核心示范区每667 m2均匀悬挂赤眼蜂蜂卡4小块(可孵化赤眼蜂成虫22 000头),释放赤眼蜂面积666.67 hm2。
二、主要成果及效益評估
(一)田间杂草防治效果调查
7月2日、7月12日,防治后7 d、14 d,2次调查玉米田杂草数量、鲜质量,综合计算防治效果。根据调查,示范田平均防治效率为95.7%,农民自防田平均防治效率为86.8%,防治效果非常显著。
(二)田间虫口数量调查
7月12—22日,第2次田间施药后7 d、15 d,重点调查玉米田黏虫量、玉米螟幼虫量和被害率。通过调查,示范区平均防效93.4%,玉米被害率2.2%;农民自防区平均防效81.1%,玉米被害率4.8%。
(三)二代玉米螟防效调查
7月26日至8月5日,玉米田悬挂赤眼蜂蜂卡后7 d、15 d,重点调查二代玉米螟卵寄生率、玉米被害率。通过调查,示范区二代玉米螟卵寄生率63.7%,玉米被害率3.3%;对照区二代玉米螟卵寄生率3.1%,玉米被害率8.4%。连续观察,示范区三代玉米螟轻发生,玉米雌穗被害率5.3%;对照区三代玉米螟重发生,玉米雌穗被害率36.4%,差异较为明显,生态效益显著。
(四)玉米融合示范区最终产量调查
9月17—19日,于玉米成熟期对核心示范区、辐射区、农户自防区和对照区进行测产,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587.2 kg,辐射区平均单产507.1 kg,农民自防区平均单产463.9 kg,对照区平均单产277.4 kg。
(五)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测产,核心示范区玉米单产587.2 kg,比辐射区单产507.1 kg增产80.1 kg/667 m2,增长率为15.8%;比农户自防区单产463.8 kg增产123.4 kg/667 m2,增长率为26.6%。从用工、用药与其他投入等方面记载与分析,核心区病虫害防治每667 m2投入40元、辐射区48.7元、农户自防区51元。按照当前市场可比价并扣除投入成本,核心区比农户自防区每667 m2节本增效206.1元,辐射推广区比农户自防区每667 m2节本增收71.4元。
三、取得的成效
(一)作物增产明显
实施绿色防控措施以后,作物增产明显。调查结果显示, 2018年小麦融合示范核心区平均单产579.6 kg,农民自防区平均单产503.7 kg,示范区较农民自防区每667 m2增产75.9 kg,增长率为15.1%。玉米融合示范核心区玉米单产587.2 kg,比辐射区单产507.1 kg增产80.1 kg/667 m2,增长率为15.8%;比农户自防区单产463.8 kg增产123.4 kg/667 m2,增长率为26.6%。
(二)田间防治效果明显
7月12—22日,玉米示范区第2次田间施药后7 d、15 d调查玉米田黏虫、玉米螟平均防效率均为93.4%,玉米被害率为2.2%;农民自防区平均防效为81.1%,玉米被害率为4.8%。
(三)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病虫草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了人畜中毒事故。示范区较农民自防区化学农药施用折百量降低了33.3%,减少了环境污染,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四)农民安全用药意识明显提高
由于农业病虫草害种类多,农药新品种、新剂型也多,部分农民长期以来对新农药缺乏了解。自绿色防控技术开展以后,通过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田间指导和媒体宣传,80%的示范区农户和50%的辐射区农户对绿色防控技术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使全区农民了解了植保新技术的应用知识,增强了安全用药意识,同时,也提高了用药水平,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下一步措施
(一)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扩大绿色防控示范规模,规范生物防治产品的管理办法,出台相应的保障措施。
(二)增加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
加大基层及农民绿色防控技术的培训与宣传力度,深入研究绿色防控核心技术,使其在生产上发挥作用。
(三)积极探索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效果评价体系
加大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力度,完善应用效果评价体系,提高全程绿色防控效果。
(四)改变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模式
依托社会化组织,改变单纯靠政府和技术部门的工作方式,加大绿色防控工作推动力度。
(五)农产品绿色产品认证工作要跟得上实际需要
加大绿色农产品认证与宣传力度,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