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功
摘要:羊传染性脓疱病是养殖业中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又被称为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发病位置主要集中在口腔等处,在口腔黏膜表面会形成丘疹和溃疡病变,能造成羊只死亡,但死亡率较低。该文主要结合实际走访调查和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希望通过研究为其他养殖人员更加深入地了解该种疾病。
关键词:羊传染性脓疱病;调查;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1.069
引言
羊传染性脓疱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属于国家三类动物疫病,致病原为羊口疮病毒。临床上会在患病羊的唇部、口腔舌头黏膜表面、鼻腔等部位出现丘疹、脓疱、溃疡、溃疡十燥后形成疣状厚痂。
发病经过
2017年4月13日久治县智青松多镇果江牧委会三社仁增家养殖的93日龄的羔羊突然出现发病情况,发病3d后数量不断增多,在发病10d左右个别羔羊出现死亡现象。发病初期养殖户将患病羊单独隔离养殖,尝试使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但效果较差。看到药物治疗无效,养殖户才将病情上报当地动物部门。兽医到达养殖场进行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杏,检查未发病羊的口腔黏膜存在划痕,伤口粘膜潮红。通过对该养殖户的整体发病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初步判定为羊传染性脓疱病,随即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诊断,明确病原后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抗病毒治疗,很好地控制了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增加。
流行特点
羊传染性脓疱病常呈现散发流行或地方流行,主要危害3-6月龄的羔羊,常呈现群体发病。成年羊感染该种疾病后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发病较少,成为隐性带毒羊,为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经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感染。白然感染主要是因为养殖户引种不当,引入带毒羊,或通过将健康羊放置在曾经患病的羊舍中,或者接触被患病羊污染的牧场引起。临床上羊传染性脓疱病可以危害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羊,没有性别和品种差异。
临床症状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潜伏期通常为4-7d,主要表现为唇型、蹄型和外阴型,有时会3种类型一起发生。唇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类型,先是在患病羊的口腔周围出现零星的小红点,随后小红点逐渐变大,形成红色的丘疹,一段时间后转变成脓疱或水疱,水疱破裂后从中流出淡黄色或棕色的颗粒状结品体,并在皮肤感染部位出现硬的结节。对于感染强度较轻的羊或者羊群身体抵抗能力较强,病程1-2周,痂皮会自动脱落,恢复健康,但恢复健康的患病羊也会持续向外排毒。患病较为严重羊患病区域的面积会不断扩展,脓疱和水泡严重发生,逐步扩展到眼睛和耳廓周围,皮肤毛细血管破裂会出现出血症状,形成大面积的凝血痂块。嘴唇肿大向外翻[1],不能正常采食,疼痛难忍,有的引发死亡。蹄型常发生在绵羊身上,常为一侧蹄部发病,主要集中在羊蹄缝隙的软皮肤处,出现水疱和脓疱,患病严重的4个蹄都会感染。发病后期由于蹄部出现严重的溃疡,患病羊跪地爬行,难以采食。外阴型相对较为少见,在患病羊的外阴和乳房部位出现水疱和结痂。种公羊的阴茎开口周边也能看到类似的病变症状,严重影响种公羊的配种和繁殖母羊的生产。
病理学变化
大多数成年羊并不会出现明显的肉样病变,羔羊主要表现为水泡脓疱外,在四肢、腋下等处也会出现红色的丘疹状突起。部分羔羊不能正常行走,行走时左右摇摆并伴随有肺部感染。将病死羔羊解剖后可以发现肺部和咽喉处存在严重水肿。
实验室诊断
根据患病羊口角处出现桑葚状的结痂[2],即可以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判定是羊传染性脓疱病。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集患病羊的脓疱液,带回实验室后先进行细菌学检查,并没有发现被阴性或阳性染色的致病菌。进行常规接种试验,并没有发现致病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将采集到的病料用10倍生理盐水稀释后放置在离心机离心处理15min,取上层清液,作为待检溶液,选择使用羊口疮病毒抗原、羊口蹄疫病毒抗原、羊痘病毒抗原进行琼脂扩散试验,并没置上述3种病毒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在对照组正常作用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待检溶液和羊传染性脓疱病病毒抗原之间存在一条明显的沉淀线,其他2种病毒并没有出现上述变化。可以判定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引起的羊传染性脓疱病。
鉴别诊断
羊传染性脓疱病和羊痘、溃疡性皮炎、坏死杆菌病和口蹄疫症状较为相似。因此在做好实验室诊断工作的基础上,还应该做好上述几种疾病的鉴别诊断。羊痘表现为全身症状,患病羊体温升高到42℃,全身临床症状反应严重;疱疹呈网形向内凹陷,呈现肚脐状,患病部位和界限部位十分明显。并且该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常每年春季流行,传播范围广,感染性强;溃疡性皮炎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烂和组织坏死,并且多发生于1周岁以上的羊。实验室镜检能发现大量绿脓杆菌存在;坏死杆菌病的特征是组织严重坏死,不会出现水疱脓疱过程,也不会出现增生的疣状物。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结合细菌检查和动物接种确定病原[3]。口蹄疫病毒具有流行范围、大面积发病的特点,可以危害羊以外的其他偶蹄类动物。
防治
目前,羊传染性脓疱病还没有特效药物,主要结合患病部位的不同选择对症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唇型和外阴型的患病羊,可选择使用2%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创面进行清洗,然后涂抹5%的碘酊甘油,每天涂抹2-3次。如果是患病羊的蹄部患病,可将患病一侧的蹄部浸泡在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每次浸泡1min,每周重复1次,连续使用3次。患病羊一侧肌肉注射盐酸吗啉胍注射液,剂量为2mL/kg体重,另一侧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剂量为2mg/kg体重,2次/d,3d为1个疗程。采用局部和全身对症治疗5d后,患病羊症状好转,患病部位结痂组织脱落,嘴唇肿大症状消退,能采食少量的饲草饲料。在今后养殖中,应该做好羊舍的卫生消毒工作,可以选择使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对羊群、圈舍、放牧草地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毒传播给羊群。引种一定要科学合理,禁止从疫区引种,从外地引进的羊一定要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通常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经过多次检疫、消毒、疫苗免疫接种,保证抗体水平达标,确认无病后才能混养殖。另外,还应防止羊口腔创伤,去除致病诱因。不在带刺的草地或者坚硬的山地放牧。日常投喂的粗饲料一定要进行严格的粉碎处理,有条件的对秸秆饲料进行青贮微贮处理,提高秸秆的消化利用率,避免秸秆坚硬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
结束语
羊传染性脓疱病是一种危害严重,发病率相对较低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当养殖场出现羊传染性脓疱病后,要求管理人员立刻采取相關措施,做好封锁隔离工作,避免引起大范围的流行传播。另外,还应该完善饲养管理方案,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全面,适口性较强。
参考文献:
[l]星全鹄,冶福忠,张立成.高原牦牛巴氏杆菌病流行病学凋查与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08,35(8):111-112.
[2]李松柏,徐刚毅,汪代华.山羊传染性脓疱(口疮)的防治[J]四川畜牧兽医,2005.32(lO):51.
[3]赵薇,吴冰.羊传染性脓疱病临床诊断及防治[J].吉林畜牧兽医,2018,359(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