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研究进展

2019-09-10 10:39王英洁李晓东陈秀荣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2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综述

王英洁 李晓东 陈秀荣

[摘要]研究证实,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的降低了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率。对穴位经皮电刺激技术、穴位按摩疗法、中药熏蒸疗法、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推拿按摩疗法、穴位艾灸疗法等中医护理技术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进行阐述,以期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中医护理技术;综述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8-0205-03

老年髋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老年人多发的一种严重损伤,多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深静脉血栓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发生率高,对患者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显示髋部骨折术后如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0%-60%,严重者可造成血栓栓子脱落引起患者肺栓塞,甚至威胁生命。随着入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数量与日俱增。因此,如何有效的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医护理技术由于其简洁、方便、安全、副作用小等受到大众的关注,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方面较西医更具有优势,在临床应用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就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现就中医护理技术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以中医经络、穴位为基础,与针灸相结合,将电极片贴置穴位处,通过电流持续稳定对诸穴进行电刺激,扩张下肢的毛细血管,在刺激穴位的同时电流也可刺激下肢肌肉群,诱发肌肉的自主运动,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达到预防静脉血栓的目的。徐金海等将35例骨科围手术期(气滞血瘀证)患者采用穴位电刺激治疗仪,选取双侧太冲和足三里、血海和箕门等4对穴位,采用疏密波以下肢相应部位肌肉出现轻微颤动为宜,电刺激强度为15~20mA,30分钟/次,术日即开始进行,每日治疗2次。两组治疗10天后结果显示在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股总静脉血流速度指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沈伟东等””研究对照组采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取犊鼻、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丰隆、委中和太冲穴,刺激强度和时间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能见肌肉运动最佳,每日1次,治疗14天后结果显示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EAI)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马松涛等研究中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取穴双侧为髀关、血海、合阳、跗阳,大腿和小腿穴位分别连接正负电极构成4组治疗通道,刺激强度,以股四头肌和腓肠肌轻微颤动为宜,治疗14天后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FBI)、D-二聚体、股总静脉血流速度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穴位按摩疗法

穴位按摩以中医经络为基础,通过对人体特定穴位运用特定的手法进行按摩,刺激局部,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周叔霖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采用揉、推、点按的方式对患者水泉、地机、足三里、委中等穴位进行按摩,结果显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赵一琼等将83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根据手术不同阶段加以抗凝穴位按摩康复操,其中穴位按摩康复操包括穴位篇、运动篇,两者相结合进行复合训练。穴位篇取穴:气冲穴、心俞穴、肾俞穴、涌泉穴,每天晨间护理和晚间护理时进行逐步按摩,运动篇根据患者康复的三个阶段床上、坐位、床边进行锻炼,结果显示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率观察组为2.41%,对照组发生率为14.6%。孟晓东将5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患者采用特定的穴位进行推拿按摩,从膝关节开始,向着髋关节及腹股沟方向轻推,在大腿的内侧、后面及前面进行揉捏,适当处也可做叩打和抖动,最后轻推。结果显示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水肿的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宋利群的研究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一天对患肢进行推拿按摩,以轻手法由远心端向近心端,脚底、脚背、小腿腓肠肌部用推擦法治疗,然后对着三阴交、悬钟、阳陵泉穴、足三里采用点揉法循经络按压。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结果显示股深静脉、胭静脉和胫后静脉血流速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推拿按摩简便、有效的降低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率。

3. 中药熏蒸疗法

中药熏蒸是通過将药物煮沸后的蒸汽作用使药物透过皮肤渗入肌理,该方法运用物理热力及药物的双重作用直接作用于患者局部,调和血脉,促进扩张患肢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解除瘀滞。翟振中研究将3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机进行熏洗治疗,方用:白芷20g,薄荷20g,伸筋草20g,川芎15g,丁香20g,小茴香20g,艾蒿15g,乳香15g,没药15g。治疗部位不超过膝关节15厘米,熏蒸20分钟,每日1次。2周的治疗后结果显示,组治疗前后凝血时间及D-二聚体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熏蒸可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速度,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有效的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机率。

4.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将中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运用先进的中频技术将热疗、磁疗、按摩等治疗融为一体,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更集中深入、有效地透过皮肤表层快速的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从而靶向作用于患部病灶促进小动脉,促进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肢体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蒋际钊等随机将9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A组、B组)。治疗A组入院后开始给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B组术后当日开始给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作用于患侧小腿腓肠肌及大腿后内外侧,方用:生大黄20g,黄芩20g,黄连20g,黄柏20g,两面针20g,伸筋草20g,透骨草(颗粒)2包,三棱20g,莪术20g,威灵仙20g,海桐皮20g,土鳖虫20g。每日各两次,持续至术后1周。结果显示入院即开始行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与术后当日开始使用无法良好改善凝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PT)及凝血酶时间(TT)指标,但有益于改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指标,减少术前与术后患肢的肿胀程度。荷花等研究治疗组在术后常规基础上予中药定向透药联合局部推拿护理,结果显示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6.1%,治疗组为1.0%。张园园等将4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中医定向透药配合穴位贴敷,术前一天开始至术后7天,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5穴位艾灸疗法

穴位艾灸是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在选取的穴位或病变部位上,通过燃烧艾柱产生热量作用于施灸部位以热刺激及艾叶本身健脾除湿、温中散寒、调和气血双重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有研究表明穴位艾灸可以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凝血指标,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杨莲欢等”研究将80例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采用艾条以雀啄灸法灸患肢三阴交、血海;同时给予血府逐瘀汤内服。结果显示术后患肢肿胀程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万爱雪等研究观察组采用艾条以雀啄灸法灸患肢三阴交、血海,同时给予血府逐瘀汤内服。连续治疗20天后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艾灸与内服中药两法合用,作用叠加对预防患者DVT的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周艳琼等将500例股骨颈骨折及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涌泉、足三里穴位雷火灸,术后第1天开始,每次20分钟连续7天。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第5天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第7天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 其他疗法

部分学者研究其他中医护理技术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邹芳等研究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使用重要熏洗预防,结果显示观察组DVT发生率优于对照组。黄惠榕等将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在温水足浴时,加入中药补阳还五汤足浴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D-二聚体值,减轻大、小腿围径肿胀程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呼菊莲等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行腓肠肌按摩,有效的降低了DVT的发生率。万桃红等将5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采用穴位埋针配合术后系统早期活动,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第7天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肢体周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穴位埋针配合术后系统早期活动可有效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张鹏等将将40例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内服中药汤剂配合中医按摩,结果显示在预防深静脉血栓方面,内服中药汤剂配合中医理疗方法能达到与标准的西医疗法可以同样的达到效果。袁雪萍等研究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足底热敷联合穴位推拿,方法先予行足底热敷,以足心肤色微微泛红为宜,再给予足底穴位推拿,采用拇指点法,以患者自觉耐受为宜。结果表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D-二聚体的指数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舒适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7. 小结

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中医“脉痹”“股肿”“瘀血”等范畴,孙思邈的《备急干金药方》“有气血癖滞则痛,脉道阻塞则肿,久癖而生热”的记载,因此调和气血、祛瘀通络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则。中医护理技术主要通过对局部刺激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功效。综上所述,經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穴位按摩、中药熏蒸、中医定向透药、穴位艾灸等中医护理技术,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深静脉血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方法简便易学,且无副作用,深受患者的欢迎,在临床易于推广应用。但通过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发现,针对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延续性护理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在未来要不断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相关的高质量临床实验研究,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深静脉血栓综述
麦香遍地粮满仓——山西省“三夏”生产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2021年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综述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消化系统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分析
骨折患者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