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义
[摘要]包虫病属于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疾病,具有一定的自然疫源性和地方流行性特征,严重威胁羞牧区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阻碍了牧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我国可以说是包虫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严重程度居世界首位。按我国各省包虫病的流行程度划分,依次是:新疆、青海、西藏、宁夏、甘肃、四川、内蒙古等七省区的牧区或半农半牧区,覆盖国土面积达44%,流行区入口数约6600万,其中未经治疗的包虫病患者十年病死率高达94%,就如此高的致死率来看,包虫病已经成为直接侵害到人们健康、生命的罪魁祸首,不仅如此,也是影响到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感染性病症。20082013年全州六个县,对由B超所筛查出来的包虫病相关流行情况做统计,发现:主要有囊型、泡型和混合型这三型的包虫病广泛分布。而其分布范围主要涉及到44个乡镇,患病率平均达到了5.12%,甚至于由2012年开展的局部地区(班玛县、达日县特合土乡)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染病率超过了10.00%,达到了11.20%,在犬类当中的感染率已经达到47.62%,在啮齿类动物当中的感染发生率则是4.72%,另外于牛、羊类动物当中的感染率达到了13.37%。位于果洛州的班玛县则为世界上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已经成为包虫病的重灾区。本文主要对包虫病基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包虫病;基因;筛查
[中图分类号]R5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8-0191-02
包虫病一般是棘球属绦虫幼虫所引起,目前已分布全球,属于全世界范围内最具致命性的疾病之一。关于包虫病的治疗,国家虽然颁布和提出相关措施,但受到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预防措施的实施难度通常较大。近年来,为了能够更好的预防和控制包虫病,在疾病基因研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且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棘球蚴基因方面研究中,仅Cucher报道有38个与细粒棘球蚴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基因,其中细粒棘球蚴属特有的序列。与细粒棘球蚴不同,形成包虫病的多房棘球蚴以出芽或浸润式增殖,直接破坏和取代肝实质,当囊液发生渗漏并且接触到了肝组织之后,便会造成局部肝组织的病变、增生以及纤维化。现已发现,这种变化与病毒性肝炎引发的肝癌极为相似。虫体通过改变肝细胞的miRNA,使肝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发生变化以适应虫体生长及逃避人体的免疫系统。这些结果表明,泡球蚴感染引起的肝组织miRNA变化是特异及有规律的,掌握了这一变化,即找到特异的基因作为检测标志就能对包虫病感染的程度及预防等工作作出贡献。基因工程主要是借助生物学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修复和改造病原微生物基因,具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1.棘球属绦虫基因筛查
由棘球属绦虫所引起的包虫病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发病率极高,棘球属绦虫幼虫可寄生在动物和人体的任何部位,不仅生命力顽强,且体积庞大,同时还会形成继发性感染,如果棘球属绦虫包囊破裂,后果不堪设想,可能会引起腹腔种植,引起患者过敏性休克。目前,关于棘球属绦虫的治疗一般以外科手术为主,药物属于辅助治疗措施,但手术经常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且术后复发概率较高。例如,通过阿苯达挫类药物的应用,生物利用度很差,效果不确定,缺乏有效的药物,且可产生很多的不良反应,基因研究为包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为了研究基因和包虫病之间的关系,实验中,可通过基因探针的方式,从患者生体上直接选择包虫病灶标本,之后将切取的标本基因检测结果和正常肝组织相比,如果检测出高表达或低表达的基因,意味着可能与包虫感染有关系,能不能从这方面入手,研究疫苗预防包虫病。
1.1.BCG-EG95基因重组 EG95在棘球属绦虫的成虫、六钩蚴阶段,可对EG95基因进行重组,因此可见,在包虫病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EG95基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相关调查研究顯示,通过对EG95基因进行重组,可有效避免牛、羊等牲畜发生感染,为包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机会。
1.2.BCG-EgGlYl62基因重组 对BCG-EgGlYl62基因进行重组,同时具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BCG-EgGlY 162基因重组可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为对BCG-EgGlYl62基因作用进行观察,一些研究人员开展了实验,将3组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0~50岁,将包虫病灶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进行基因探针测序。测序的结果BCG-EgGlYl62基因存在重组,结果表明,BCG-EgGlYl62基因可能与包虫免疫有关,由此可见,BCG-EgGlYl62基因可从抑制囊肿生长和减少囊肿数量等方面入手,来抵抗囊性包虫感染,以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不管是牲畜还是入类,均能起到良好的免疫保护效应。
1.3.Eg.myophilin基因重组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Eg.myophilin基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可将其作为包虫病的首选,为对Eg.myophilin的保护性进行探究,在测序研究中。结果表明,在免疫的患者血清中lgG2a、lgGl、lgE等抗体水平也有所提升,这些抗体能沟通通过中和作用、调理作用等,对棘球属绦虫原头节进行杀伤,由此也突出了Eg.myophilin的抗棘球属绦虫效果。lgE通过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直达活化细胞和感染病灶,杀死包虫。有研究显示,重组质粒pET28a-Egl23当经过转化、变成大肠埃希菌BL21后,使用IPTG(剂量为经0.4mmol/L)进行诱导、持续培养3个小时,之后加以超声破碎处理,以每分钟12000转的速度(离心半径设置为0.4cm)进行离心处理,10分钟后,采用SDS-PAGE电泳进行对上清液与沉淀的鉴定,对所表达出的蛋白分子质量单位进行统计,约有29ku,这一结果和预测值(包括7kuHis标签)是一致的。同时应注意,目的蛋白大都是存在在细菌沉淀当中的,由此来看,重组蛋白主要表达形式是包涵体。经过初步的筛选,我们得到:EgM家族蛋是能够起到很好的免疫保护效果的,并获得了EgMl23-GST重组蛋白。但是受到GST标签蛋白比较大的因素影响,所以可能会对表达蛋白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Pet-28a具有强启动子T7及1ae调控子,若是于启动子以及多克隆位点之间带有6个His标签,那么可以得到分子质量单位较小的结果,这样也更有益于支持对目的蛋白的纯化与鉴定。
结语:
在我国的北部和西部牧区中,包虫病的发病概率极高,由此也对牧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了影响和阻碍。目前,关于包虫病的治疗和控制,国内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为了使该疾病的治疗更加完善,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例如,在基因重组和免疫保护方面,整体的效果还不够理想,还需要对最佳免疫时间和免疫剂量进行确定,从而最大限度提升治疗效果。基因检测属于一种实用性较强、简便便捷的方法,在包虫病的控制和预防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当前的包虫病基因检测领域中,基因工程优势显著,随着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会研制出更多的基因工程,实现对包虫病的有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