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设想

2019-09-10 00:19周杰
高教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土木工程

周杰

摘  要:工程伦理是人文和科技的交叉学科,高校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有助于土木工程从业人员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文章对土木工程专业《工程伦理》课程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授课老师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探讨,建议课程融入一级建造师考试中的关键法律法规知识。法律法规的限定、正面案例的引导与负面案例的震慑,多管齊下可使学生在未来工程建设中做出正确的伦理选择。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伦理;工程法规;正面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0-0105-03

Abstract: Engineering ethics is a subject that combines humanities and science, and universities carry out the courses engineering ethics, whichis helpful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values of civil engineering practitioners. The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instructor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are discussed, and it is suggested to integrate the key point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 National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Engineer examination. With the multi-channel approach of the restricted by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guidance by positive cases and the deterrent by negative case, students will learn to make reasonable engineering ethics decisions in their future work.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ethics; engineer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positive cases

一、概述

土木工程进行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工程和建设,如房屋、桥梁、大坝、道路等,攸关民生、且经费和规模庞大[1],土木工程项目是国家大厦的基础。优质工程的建成,不仅需要从业人员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和和道德推理能力等,这正是《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目标[2]。鉴于此,我校在最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中,拟将《工程伦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必修课、学术型硕士和本科生的选修课。由于土木工程建设是社会化的综合性生产活动[3],其伦理主体应当涵盖参与工程活动的所有组织与个人,包括工程师、投资者、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4]。因此,应考虑学生毕业后在工程中的不同角色,合理制定《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确保《工程伦理》针对的是中国本土化的实际问题[5],能成为“卓越工程”计划的伦理保障[6,7]。

二、《工程伦理》课程的现状和不足

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诞生,以1998年西南交通大学开设工程伦理课程、并出版《工程伦理学》教材为标志[5]。目前,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工程+伦理+教育”相关的期刊论文仅几百篇,偏少的学术成果凸显出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刚刚起步,且上述论文的作者多数没有工科教育背景,决定了针对具体专业开展伦理教育的不易[5]。国内《工程伦理》教学实践在理工科院校方兴未艾[5],部分人没有意识到工程伦理的重要性,否认工程实践活动需要受到伦理规范的制约,否认工程师在工程实践活动中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这种不正确的意识直接导致了我国理工科院校对工程伦理教育的不足,也忽略了工程伦理教育在现代工科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应有的位置[6]。授课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7-9],如:授课教师“去工程化”现象严重、伦理教育关注对象过于单一、重视灌输说理而忽视启发引导、忽视学生伦理选择能力的培养、德教育替代工程伦理教育等,学界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开展的实际效果亦深感担忧[8]。

三、《工程伦理》课程的开课设想

为响应国家课程思政的要求,我校拟将《工程伦理》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必修课、学术型硕士和本科生的选修课。课程共8个课时,0.5学分。考虑到土木工程是典型的“持证上岗”专业,要承担某一岗位的工作必须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如持有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是担任大型工程项目经理的前提条件。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标中“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思想[8],建议将土木工程专业《工程伦理》课程中融入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考试(简称:工程法规)的关键法律法规要点和相关案例。国家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建议《建设工程法规》为核心课程,我校将其定为选修课,根据我校往年《建设工程法规》的选课情况,本课程的选课率较高。因此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工程伦理》课程,学生有一定工程法规基础,通过《工程伦理》课程促进学生对其未来在工程中的角色认知,有助于督促其自觉维护并提升其人格品质职业尊严和社会声誉,增强伦理敏感性,以自动自发之心态自由地践行伦理规范、承担社会责任,从而实现其增进社会福祉的更高一级的理想[10]。

(一)授课的内容

《工程伦理》课程的对象为土木工程的研究生或本科生,因此除讲授工程伦理通识性的概念、发展历史、现代意义等内容之外,更要结合土木工程的具体特点,针对性讲解土木工程相关方的责任、权益和伦理要求。法律法规是最低要求的伦理,伦理是更高层面的职业要求,基于法律法规讨论典型的工程事故中的伦理问题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能保证课堂知识学有所用、学有所出。如,一级建造师工程法规考试涉及“工程师的责任和权益”,讲授工程法規中关于合法用工方式与违法用工模式、工程施工中劳动保护措施、工程师在国际工程中责任和权益等相规定,基于此再讨论其中的伦理问题;同时,一级建造师工程法规考试涉及“土木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安全责任制”,明确规定政府主管部门、建设、勘察、设计、工程监理、检验检测、机械设备等相关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的法律责任,结合具体的案例讨论工程事故中不同部门的法律和伦理责任,将有助于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并进行正确的道德推理判定;再者,一级建造师工程法规考试还会涉及“工程施工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文物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基于法律法规条文来进行工程伦理讨论,引导学生的主动思考环保等“软要求”与技术指标“硬要求”之间的权衡,形成以伦理原则开展工程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行为能力[2]。

(二)授课的老师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伦理》授课老师建议为本专业有工程经验的老师,他们有丰富的工程阅历和工程思考,熟知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和职业道德准则,能结合本专业的具体要求和特点“对症下药”的讨论其工程伦理问题,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思考在未来工作角色(如,决策、管理或施工等)中伦理问题并做出正确的选择。工科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思维模式基本固定呈现程序化的特点,这种思维模式有助于他们在未来工作中能严谨、条理、创新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如果让文科老师讲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伦理》,老师的思维过于开放,授课内容看似很美却并不具有工程落脚点,解决问题的步骤过于预设化,严重偏离工程立项的基本流程。

不同专业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别,使学生和老师之间无法形成共鸣,将大大降低授课效果。但是本专业的老师也有先天的不足:哲学思维的欠缺。因此在课程开设之前,有必要对授课老师进行集中的培训和学习。我校也组织相关老师参加了某些工程伦理课程建设培训班,作为参加培训的老师,个人觉得培训的内容针对性较差。建议即将开课的学校请高水平的专家,首先就工程伦理的哲学基础进行通俗的讲解,进而结合不同专业的工程特点、存在的伦理问题,进行专业的讨论。高水平的老师是优质教学效果的保障,在课程开设之初,学校有必要提前进行师资的建设。

(三)授课的教材

目前常用的《工程伦理》教材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出版,其内容涵盖土木、水利、生物、化学、大数据等方面。但是,专业课老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熟知所有专业的现状和伦理问题所在;学生的兴趣点和时间也有限,在家国情怀和了解世界之外,更关注的是本专业领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能基于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为出发点解决专业问题。鉴于目前没有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伦理》教材,因此仍可采用通用的《工程伦理》教材,但上课时应对课本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建议将2/3以上的课时放在本专业相关工程伦理问题的讲解和讨论上,对于其他专业和社会热点问题作辅助性探讨和自学。同时,建议相关部门组织力量编写相近专业的专用性《工程伦理》教材,如土木、水利、交通土建和采矿等专业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可以采用一本教材,重点讲授工程决策、管理、施工、运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问题。

(四)授课的方法

《工程伦理》授课目前常用案例教学法,对工程事故进行讨论和分析。但案例教学法在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层次学生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极大。对于本科而言,其专业基础浅,思维相对活跃,只要老师引导有方,课堂的参与度就能保证,但学生讨论的内容可能与实际工程状况有偏差。而对于经受了系统专业训练的研究生,其思维模式固化、严谨低调,反而更难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此外,案例教学法建议以正面案例为主,通过讲解优质工程在不同阶段的伦理决策和工程措施,让学生将正确伦理抉择的辩证思考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决策和行为。建议授课过程中首先讲解或自学工程法规条文,学生只有在清楚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做出正确的伦理选择。为了监督学生的自学效果,可以采用“学习通”等智慧教学的工具,在上课之前将相关的知识推送给学生,并将学生在“学习通”上的自学时间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

在课程开设的初期,可以几个老师组成教学研究团队,对重点的工程法规条文进行系统的梳理,同时建立与工程法规相协调的典型案例库,讨论并确定对工程法规条文解释和案例引导讨论的教学设计,通过大家的智慧营造更好的教学效果。

法律法规的限定、正面案例的引导与负面案例的震慑,多管齐下,可促使学生在工程中作出符合人类共同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判断和抉择[3]。

(五)课程考核和评价指标

合理的课程考核是《工程伦理》课程效果的保障。如果是小班教学,任课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课堂管理和日常考核,课程最终成绩可综合“论文+课堂表现”。如果是大班教学,老师很难在有限课时内掌握所有学生的课堂表现,因此最终成绩由“考试+课堂表现+论文+出勤”等方面组成。考试试卷中可设置一部分基于工程法规的有答案试题,一部分没有答案的讨论题(课堂没有讨论过的题目)。论文是对经典案例在法律法规、伦理道德层面的讨论,案例可以选自老师指定的案例库、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其他案例。论文要求以期刊论文的格式书写,有理有据、表明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四、结束语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未来将在工程建设各个环节担当大任,针对目前工程建设中所存在的伦理问题,《工程伦理》课程教育是一剂预防药方。高校通过课程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不仅了解工程建设中的法律法规要求,更能在工程建设中做出合理的伦理选择,成为严谨敬业、尊重自然、社会责任感强和价值观正确的土木人,为国家建设优质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宁.我国土木工程师职业道德探析[D].东北大学,2009.

[2]蒋忠海,张国学.交通土木类专业的工程伦理教育探索[J].高教学刊,2016,14:89-90.

[3]刘绍春.工程伦理教育与理工科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9-11.

[4]王孙禺,梁竞文.多学科视角下的工程伦理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4):9-12+18.

[5]王进,彭妤琪.工程伦理教育的中国本土化诉求[J].现代大学教育,2018,4:85-94.

[6]毛天虹.工程伦理教育多维立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J].高教学刊,2018,23:71-73.

[7]张恒力.工程伦理规范何以可能[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5):447-452.

[8]邹晓东,李恒,姚威.国内工程伦理实践研究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66-72.

[9]刘静.构建基于系统论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94-97.

[10]王进,彭妤琪.从“毛坯工程师”到“当责工程师”——工程师的伦理角色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3):21-27.

猜你喜欢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建设施工技术问题之探讨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分析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方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