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辉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10年,中国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在改革开放的目标指向和价值取向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入新时代,坚定不移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处理好“改革与自我革命”“大多数与少数”“自信与他信”等关系。
[关键词]改革开放 基本经验 基本遵循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03(2019)01-0013-04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保持9.8%左有的年均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预示着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975年,我国工业、农业、科技、文教等领域开展了全面整顿,当时的整顿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改革的前奏,为之后纠正党的“左”倾错误思想,恢复国民经济秩序奠定了基础。1978年1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篇章。
(一)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
实践证明,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是相伴而生的,“改革的进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就是理论创新的过程”[1],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改革的实践需要改革的理论,任何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思想的解放,思想解放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前提。同样,改革的实践过程也是检验和证明真理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导下的理论成果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继续检验和发展。
1978年,一篇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最终,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脱颖而出,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成功开辟了一条新路。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改革开放实践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改革开放理论的创新,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了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用新思想、新理论指导推动新变革,又在新变革中检验和产生新思想。
(二)改革开放与辉煌成绩
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是从农村土地改革开始起步的,其特点是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到政治,从部分到全面。直到今天,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绩。
首先,理论成果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潮流,吹响改革号角,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判断形势,从容应对困难和挫折,将马克思主义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相结合,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持续奋进,继往开来,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结合,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马克思主义与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相结合,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其次,实践成绩显著而卓越。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P61)改革开放40年,从“四个现代化”到“三步走”,从“基本小康”到“全面小康”,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济上,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稳定发展;政治上,从传统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转变为民主政治体制,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展示出巨大民主优势;思想文化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和人民群众,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二、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同时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目标指向:紧紧围绕生产力发展标准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生产力落后的特点,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明确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作为检验发展的标准。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把“代表先进生产力”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检验党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把促进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改革和建设的重要任务。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提出以發展为第一要义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推动生产力发展指明了科学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新时代影响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要表现是“不平衡不充分”,而解决这一“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还在发展。当前,中国既有先进的生产力,也有落后的生产力,而且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生产力水平和布局也不均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实践都将围绕这一主要矛盾而展开。
(二)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改革开放初期,无论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解决老百姓的吃饭穿衣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解决的大问题,邓小平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3](P111)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最大区别。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面对利益多元化、矛盾复杂化的形势,无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全体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4]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时刻不忘践行这个初心和使命。
三、坚定不移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基本遵循
(一)要处理好改革与自我革命的关系
坚定不移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处理好改革与自我革命的关系,把“摸着石头过河”与“做好顶层设计”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改革的成绩是中国人民在探索中一步一步“摸着石头”干出来的,同样也离不开党的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力量办难事的“顶层设计”,离不开党的统揽全局的能力。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5]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改革者胆子要大,要敢闯敢拼敢实验,积极探索创新发展。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6]全面深化改革要勇于发扬这种精神。但改革更离不开自我革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也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社会主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自我完善和发展。实践经验证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政治方向不变的根本保证。
当前,改革处于关键期、深水区,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7](P95)改革越往前推进,困难越大矛盾越深,“做好顶层设计”必须勇于、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敢于不断自我革命,紧紧围绕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更新调整自己的观念。
(二)要处理好大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也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绩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8](P187)。人民群众对待一个政党是以利益的实现程度与实现状况为最终依据的,中国人民能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人身边,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是一个能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政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美好生活”就是大多数人的幸福向往,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美好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制定政策的目标指向和价值取向,应不断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解决好大多数人的幸福与少数人的腐败、少数人贫穷的问题。
(三)要处理好“自信”与“他信”的关系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以生产力发展为价值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彰显出强大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是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向前发展的根本保障。同样,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面对大发展大调整大变动的世界格局,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繁荣发展的过程中,赢得“他信”,打造覆盖全球的“朋友圈”,共创美好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坚定不移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更需要在“自信”与“他信”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改革只能依靠中国人民,对内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5]中国的改革离不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对外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坚定不移实行对外开放,在维护正当利益、核心利益的基础上构建“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高尚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思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議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8-03/20/c_1122566452. htm.2018 - 03 - 20.
[5]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18-12-19(001).
[6]黄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依然是改革[J].理论参考,2012,(03)。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