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博雅
摘要:以28小学生(女生)为研究对象,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实施16周的拉丁舞训练,以牛仔舞腿部训练为主。结果发现,通过立定跳远这一项目的测试,16周的拉丁舞训练对小学生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揭示了拉丁舞训练对小学生下肢肌力的影响,双人合作和形式多样的舞种选择深受中小学的喜欢,拉丁舞具备了一定的健身价值和推广价值,适合小学体育运动的需求。并为学校高效地开展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选择的运动方案。
关键词:拉丁舞训练;小学生;下肢肌力;立定跳远
拉丁舞进入中小学以来,因其内容形式丰富的舞蹈种类以及其独特的健身价值受到越来越多小学生的喜爱。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因此,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拉丁舞学习和训练对于提高锻炼者身体健康水平的效果已被较多的人接受和认可。但其对于小学生的尤其是下肢肌力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北京回龙观中心第二小学4—5年级14名女生为实验组,14名女生为对照组。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研读了大量有关体育舞蹈以及体育舞蹈训练对小学生影响等方面相关研究文献资料,以及包括《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生理学》在内的大量书籍。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对比实验法
随机抽取北京回龙观中心小学三—五年级14名女生为实验组,14名女生为对照组。
实验前两组均测试一次立定跳远。然后,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6周的拉丁舞训练,对照组完全按正常的课外活动进行,不加干预。实验时间为2016年3月—6月每周2次,每次90分钟。实验地点为北京回龙观中心小学。
3.数理统计法
通过Excel和SPSS17.0软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立定跳远测试所得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二、拉丁舞進入小学的基本情况
(一)拉丁舞进入小学课堂
拉丁舞训练的内容及形式不仅要体现和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而且还要从培养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创新型现代人才的战略角度出发。基于这种理念,我们以不同的音乐歌曲为素材,在单、双人拉丁舞练习的基础上,增加了舞伴互换以及集体舞的形式。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通过需要四肢协调配合的单人拉丁舞训练、两人一组的拉丁舞组合训练以及带有娱乐性的小组间比赛竞争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还与同伴之间进行了交流与合作,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均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拉丁舞的训练,让小学生提高其参与运动的热情、增强体质,使其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牛仔舞的训练内容
拉丁舞的训练由伦巴,恰恰,牛仔,桑巴,斗牛五种舞蹈组成,本次实验主要选取牛仔舞进行训练,旋律欢快,强烈跳跃,节奏为4/4拍,每分钟42~44小节、六拍跳八步。由基本舞步踏步、并合步,结合跳跃、旋转等动作组合而成。要求脚掌踏地,腰和胯部作钟摆式摆动。特点是舞步敏捷、跳跃,舞姿轻松、热情、欢快。牛仔裤对腿部力量要求较高,合理的训练对小学生下肢肌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为期16周的牛仔舞训练,前8周主要进行牛仔舞基本步法的练习,后8周在复习基本步法的基础上进行双人小组合练习以及牛仔集体舞的练习。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差异性检验,实验组平均值为154.96cm,标准差为12.371;对照组平均值为155.23 cm,标准差为12.684。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下肢立定跳远能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为期 16周的拉丁舞训练实验班的立定跳远的测试数据为165.74cm,标准差为14.471;对照组立定跳远测试数据平均值为160.12cm,标准差为15.124。与实验组相比,两组平均值相差7.25cm,呈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通过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的实验前、后差值远远小于实验组,说明经过12周拉丁舞训练后,实验组通过立定跳远这一测试项目所反映出来的下肢肌肉力量增长大于对照组。
四、结论与建议
拉丁舞青少年参与比赛的人数在逐年上升,但是学生学习拉丁舞的途径只是在社会俱乐部或者拉丁舞学校学习的,学费昂贵,教学内容混乱。因此拉丁舞走进小学课堂,也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
教学实验数据显示,牛仔舞训练对小学生下肢肌肉爆发力具有促进作用,试验后的对照组与实验组较实验前出现显著性的差异。此外,实验组实验前后的差值远远大于对照组。侧面说明通过牛仔舞的训练,在小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了下肢肌肉力量的发展。
整体而言,拉丁舞训练凭借其丰富多样的舞种以及不断变化的音乐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小学校园里具有很高的推广和健身价值,由此建议各小学可以尝试将拉丁舞纳入校本课程、课外活动等等课程中,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还与同伴之间进行了交流与合作,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均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清澍.体育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Leroux A.Pinet H,Nadeau S.Task-oriented intervention in chronic stroke:changes in clinical and laboratorymeas-ures of balance and mobility[J].Am J Phys Med Rehabil,2006,Vol.85 (10):820.
[3]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4]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