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周耀伟“恨不能像哪吒一样生出个三头六臂!”,现在,他一肩“挑”三职:鲁山县林业局林业高级工程师、技术推广站站长、全县脱贫攻坚科技专家服务团副团长,更重要的是他还“肩挑着”一个“耀伟甜柿子”栽培基地。
咋回事?
“他可是国家公务人员,端的是‘金饭碗’,都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咋又跑回来从咱农民碗里抢饭吃来了?”刚开始,村里有人酸溜溜地讥讽。可是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科技专家服务团副团长,周耀伟深知当务之急是农民脱贫致富!
然而,对于一个大学里学林果专业出身的专家来说,没田地的山民靠啥才能快速脱贫致富?其实周耀伟心里明镜儿似的。所以從2010年开始,经过三年外地考察,他终于“锁定”适合本地种植的一种果树——甜柿子!
“甜柿子虽然原产地在中国,但是现在优良品种都是日本后期培育出来的,目前在中国种植量还不大,加上管理粗放、耐旱耐涝,产量高;摘之即食、脆甜爽口、保存期长等优点,特别适宜湖北、河南一带种植。”周耀伟介绍说。
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一个
“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来了——省站部署“四个一”工程(全省林技人员每人技术支持一个有林业产业的贫困村,联系一个有林业生产的贫困户,建立一个示范基地,培训一批林农)。一个地没半陇的周耀伟,试着做一些熟悉的农民朋友的工作,然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由于果树种植见效周期长、没有先期启动资金的问题而搁置。
那一刻周耀伟抓耳挠腮,真有点心急火燎!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在抓耳挠腮、心急火燎之际,周耀伟想到了让自己的农民弟弟周伟试种甜柿子,既可以检验一下他们这片土地是否适宜种植新品种,又方便自己帮助指导。见弟弟低头不语,周耀伟深知他这个农民弟弟的难处,最后拍着胸脯打包票说:“资金的事你尽管放心,我负责落实,柿子卖不出去我担一半!”
一母同胞的亲哥哥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他这个当弟弟的还能说啥?2013年冬,周耀伟和弟弟凭借东拼西凑的近百万元,从省林科院引进日本阳丰、大秋、早秋等六个品种的甜柿子,在村里流转的68亩土地上开始了甜柿子种植。
“第一年,冬天夜间为树苗浇水,鞋子里都进了水,泥巴粘在脸上上了冻,一揭带脸皮都揭掉了。”谈起当初栽种树苗的场景,周耀伟至今仍记忆犹新。“难的时候毕竟很快一晃就过去了,人最终还得往前看。现在最高兴的就是这收获的季节。”周耀伟话锋一转,顺手采摘一棵硕大的柿子非让笔者尝尝不可。
“记忆中皮发红,捏着绵软,揭开外面一层薄薄的柿皮,轻轻放嘴上一吸,就如同喝了蜂蜜一样的甜美!只是眼前这颜色发黄还泛着青光的硬邦邦的东西实在无从下口。”
周耀伟“噗嗤”一下笑出声:“你是怀疑吧?”他把手中的柿子往衣服上擦了擦:“我知道你怕不熟,那是老观念。我这个新品种不一样,全省第一家。黄皮确实熟了,你咬一口尝尝,保证像苹果一样脆,一样甜!”
果然不涩,又甜又脆。周耀伟认真看着我说道,“怎么样,没骗你吧?其实不止你,许多人一看也都这样认为,品尝后才赞不绝口、爱不释手,继而咨询栽培技术、田间管理、后期销售……”
弟弟周伟插话了:“干活,我是里里外外一把手这没说的,至于技术啥的,我可真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了!”
接着笔者又向周伟提出一个质疑:“既然这是你的基地,咋起个名字叫‘耀伟甜柿’呢?可明明你是这块基地的主人啊?”
周伟笑道:“俗话说‘酒香还怕巷子深’哩,现在啥都不得有个品牌吗?不然谁知道?再说俺哥这脸盘子不是比我的大嘛?俺不是也想借他这个名人效应吗?”
周耀伟解释道:“毕竟我搞这一行时间久了,认识的人自然比他多。最主要的是正好借此机会扩大这个项目的影响,让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耀伟甜柿”这个牌子就是这样来的。
如今,周耀伟已把“耀伟甜柿”种植当作一项扶贫事业,他动员附近的盆窑、姚吴程等村的10多名贫困户到基地除草、施肥、剪枝、疏果、摘果,每人每天发60元的工资。贫困户购买树苗,一棵优惠3元,还有三户特别贫困的,他分文不取。三年来,销售甜柿子树苗近20万棵,经他这里推广到全省的12个地市,种植面积近2000亩。
“甜柿子种植完全可以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好门路,进入盛果期,大的果实超过300克,每亩地年产4000公斤左右,市场价是每公斤6到8元,如果再配合乡村旅游,发展顾客进园体验采摘,甜柿子种植完全可以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好门路。”周耀伟兴致勃勃向笔者算了一笔账。
笔者看到耀伟甜柿子基地门前的停车场,停放的形形色色的车辆,许多顾客正兴高采烈从果树上采摘,有的提着满篮子柿子一边品尝一边拿出手机或相机与柿子合影留念,个个脸上布满了笑容。
周耀伟告诉笔者,下一步,他将计划实现“六个一”目标:实现示范基地面积达到100亩;每亩纯收益达到1万元;基地每年纯利润100万元;在全国推广甜柿子种植面积100万亩;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带动100万户贫困户脱贫。(作者单位:河南省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