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颅内出血影响的比较研究

2019-09-10 08:38郑凰凤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

郑凰凤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80例,依据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40例。比较不同护理方法下对新生儿结局、并发症及行为能力情况的影Ⅱ向。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结局、并发症发生率及NBN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应用护理干预相比常规护理临床价值更高,能够减少患儿死亡和存活者的后遗症。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1-0170-02

前言: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是由产伤或缺氧所致,病死率较高,常见于早产儿及巨大儿,临床以中枢抑制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有学者指出,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实施临床护理可实现转归,具有积极作用。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选取的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分别采用常规和护理干预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影响,并结合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现将报告叙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接受我院治疗的8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该研究是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及患者家属签字同意。对照组:男/女=24/16,年龄18~30(23.41±4.82)d,体质量2~5(3.20±1.00)kg;观察组:男/女=22/18,年龄17~28(22.28±5.08)d,体质量2~5(3.10±1.10)kg。两组患儿资料结果对比,P>0.05,可进行研究和对比。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包括:①临床病例资料完整;②经相关辅助检查及临床症状检查证实为颅内出血的新生儿;③均自愿参加研究试验。排除标准包括:①血液系统异常者;②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③临床病例资料不全者。

1.3方法(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动作缓慢轻柔,不可随意移动头部,取患儿头高脚低位,脸部偏向健侧,避免呕吐物或分泌物误吸入肺,引起吸人性肺炎或窒息。保证病房环境干净卫生,需要勤换尿布,预防新生儿感染。(2)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①一般护理。取头高脚低位,保持体位稳定,不可随意移动患儿头部;建立静脉通道时,确保一次性进针,注意动作轻柔,减少颅内出血的可能性;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和口腔异物,保证安静,避免患儿躁动;确保病房环境整洁、通风顺畅。②监测生命体征。由于大多颅内出血患儿是因缺氧所致,在吸氧中,需全面检查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吸氧状态,保证患儿吸氧的最佳效果;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需避免长期吸高浓度的氧气,尤其是早产儿;在吸氧的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儿的呼吸状况,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并协助医师采取托背、弹足底等方法进行处理。③保暖措施。做好新生儿保暖措施,将其置于暖箱中,维持患儿36~37℃体温;同时注意观察新生儿肢体及意识状况,若出现惊厥等异常现象,需及时对症治疗;遵医嘱给予新生儿止血药物治疗,减少颅内压处理,控制新生儿出血症状。④合理喂养。出血期间给予患儿禁食或延迟喂奶,可通过实施静脉输液保证患儿的营养支持,控制滴速,防止速度过快导致发生快速擴容的现象;待病情稳定后适当给予患儿配方奶和糖水,待出血症状得到一定控制后,可适当给予患儿营养脑细胞等相关药物,促进患儿康复。⑤心理护理。加强与患儿家属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指导患儿家属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和智能开发,从而改善预后质量。

1.4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①新生儿结局——痊愈:患儿护理后颅内高压症状基本消失,机体各功能状态与意识障碍均得到恢复;好转:患儿护理后颅内高压症状有所降低,各临床症状与意识障碍均有所改善;死亡:患儿护理后无生命体征。②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并发症情况,包括惊厥、脑积水、呼吸暂停、脑穿通性囊变等。③行为能力——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量表评价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行为能力评分,包括20个项目,分为原始反射、一般估价、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等5个部分,每项评分分为0、1、2分,总分40分,其中<35分表示不合格。

1.5统计学处理版本:SPSS22.0,计量资料(NBNA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t值检验;计数资料(新生儿结局、并发症发生率):“%”,卡方值检验,P<0.05时,为两组患儿的结果有意义。

2结果

2.1评价新生儿结局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后遗症遗留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评价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评价NBNA评分两组患儿护理前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护理后NBNA评分均有所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起病急促,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为了改善脑损伤,降低患儿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本文通过比较不同护理方法下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提供参考。对于存在产伤或窒息的患儿,应严格监测生命体征,并给予NBNA测定。通过以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结局、并发症发生率及NBN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检测病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提高患儿治愈率;保暖措施可有效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预防误吸或窒息等现象发生;同时合理的喂养指导可改善患儿脑功能,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神经系统的恢复,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新生儿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