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迹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2-0038-01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水稻的质量与产量决定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就需要从选种、选地以及种植的各个阶段进行控制和管理,对各种种植技术进行创新和优化,提高水稻种植的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水稻的高质量、高产量。
关键词:新时期;水稻种植;水稻管理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得水稻的种植技术以及管理技术逐渐成熟,其中水稻种子处理技术、水稻插秧技术、水稻浇灌技术、控苗控肥技术等也有了较大改善,进一步提高了水稻的质量和产量,维持了国民生计。
1 水稻的种植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1.1 科学合理的选择种植环境以及水稻品种
水稻的质量与产量受种植环境、水稻品种的影响。种植环境一般包括空气、温度、水质、土壤等因素,要选择适宜的种植环境,同时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应符合当地气候且满足当地地质条件,黄土地、黑土地、沙地等都是有不同的种子选择。选择优良特性品种类型,要注意种子的净度、纯度以及发芽率,尽可能保证种子生命力顽强,且能够正常生长,实现良好发育并能高质、高产。
1.2 准备好水稻种植前的工作
种子选好后,还要对种子进行暴晒处理,经过暴晒之后排除被虫子侵害的种子。将种子分摊开放在阳光下暴晒并随时翻动,经暴晒之后的种子其吸水力也会大大增强。完成暴晒工作之后,再对种子进行清洗,给予杀菌,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使用特定的药水对种子进行杀毒,要将全部的种子都浸泡在杀毒药水之中,使其药效得以充分发挥,加速种子快速萌发。当种子萌芽之后,就需要进行育秧。比如南方地区,种植水稻时要选择优质地区,为水稻苗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当育苗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需要将秧苗进行移植处理,注意在移植的过程中应掌握好各个秧苗之间的间距,尤其是杂交水稻,其间距和常规水稻的间距不同,适当的行距能够帮助秧苗吸收水分和养分,有助于水稻健康生长。
1.3 水稻种植以及后期养护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施肥、灌溉、除草、除虫等工作,以此才能保证水稻的优良生长。在进行施肥时,要根据水稻种植的面积,确定施肥的数量以及次数,而且在开始种植之前分析土壤中水稻所需的微量元素是否缺少,保证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平衡。同时,要控制水稻种植中的水量,避免过多或过少,过多会使水稻的根部腐烂,过少会使得水稻干枯缺失,使得水稻的产量下降。另外,还要注意除草和除虫,避免出现杂草吸收水稻的养分,导致病虫害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2 新时期水稻种植与管理的措施
2.1 叶龄种植技术的创新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要对每一個阶段的水稻进行科学的管理,掌握水稻的生长特点,了解水稻在每一阶段生长的不同情况,将水稻的生长特点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共同分析水稻的生长发育状况,从而不断地提升水稻的种植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技术,保证水稻的产量。因此,要充分发挥叶龄种植技术的效果,就需要对水稻的实际生长过程进行详细、全面记录,例如水稻品种、生长土壤需求和环境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设置不同的观察角度,展开针对性的观察。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帮助后续观察能够便捷,可以将新生叶子的叶龄进行标注,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观察,了解水稻叶龄的变化,进而为水稻的养护提供针对性的养护方式。可以将种植方式结合叶龄种植技术,将种植技术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水稻的种植质量。如果说水稻在其生长过程中出现了病虫害问题,影响到了其自身生长,对于水稻技术的发展也会有所影响。所以,在使用叶龄种植技术的时候,要重点关注水稻病虫害问题,对水稻情况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并采用最为妥当的方法进行解决。
2.2 其他水稻种植技术的创新
水稻种植需要用到多种技术,比如控肥技术、控苗技术以及控病虫害技术等,对水稻的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肥技术是对水稻种植期间所使用的肥料进行控制和管理,假如肥料类型使用错误、化肥施用过量或过少,都会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因此严格控制肥料的使用情况至关重要。控苗技术是对水稻幼苗采取的控制和管理措施,选择具有较强生长能力的种子,
总而言之,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要选择良好的种子和种植环境,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以及管理措施,在新时期背景下,创新叶龄种植的技术,控制好施肥的具体操作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从而保证水稻能够健康、顺利生长,推动我国水稻种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