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洪军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2-0032-01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众所周知,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采用现代玉米种植技术,并做好病虫害的预防,才能确保玉米产量和质量。主要阐述了当前玉米高产的种植技术,并对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式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有效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提供些许的借鉴。
关键词: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1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1.1 播种
种子的发芽率会对玉米种植产生决定性影响,而种子的发芽率与温度、水分都有重要关系,且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确保种子有较高的出芽率,必须在适宜的季节和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玉米播种。实践表明,气温在6~8 ℃时,玉米种子最易萌发;当气温达到10~12 ℃时,幼苗的生长速度会逐步放缓。所以,在种植玉米时,必须实时掌握温度的变化[1]。与此同时,在进行玉米播种时,必须确保土壤中具有足够满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此外,无论是选择采用穴播还是条播,都必须把握好播种的深度,一般控制在4~6 cm,不宜过深或过浅。如果播种过深会使种子不易萌发,导致萌发时间过长,发芽率降低,进而影响到后期的正常生长。因此,种植玉米并非单纯的播种和收获,而是要充分考虑到温度、水分及诸多的播种细节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必须要保证种子较好的出芽率和幼苗的茁壮生长。
1.2 做好田间管理,及时间苗
玉米的田间管理并非易事,其中包括间苗、施肥、除草、打药等诸多环节和工序。间苗指的是当玉米苗的第3叶片长到2~3 cm时,本着去弱留强的原则,将长势不旺、个体弱小的植株剪去,以保证玉米植株可以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使留下的植株拥有足够的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以确保其能够健康生长。
1.3 做好水肥管理
玉米从开始播种到秋天收获大致可以分为5个成长阶段:①幼苗期。在此阶段,其对水分的需求并不苛刻,水分无需太多,只需要能够满足其生长需求即可。如果水分过多会造成幼苗内涝,导致幼苗死亡,因此,要尽量使土壤干燥一些,以促进植株根系的健康发育,确保幼苗根系发达,提升其抗风能力。②大喇叭口期。如果玉米植株长到了8~10叶,则可认为进入到大喇叭口期,此阶段也是玉米穗粒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注意水肥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施加肥料,确保穗粒形成所需要的养分。此外,也要注意对叶片的保护,避免叶片受到损伤[2]。③吐丝期。在此阶段,必须注意氮肥的使用量,切忌單一施肥,肥量不能过大,以避免对玉米花期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玉米产量。④蜡熟期,此阶段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既可实现玉米的高产,也可以确保玉米的高质量。此时玉米胚乳呈蜡状,颗粒最接近干重的最大值。⑤完熟期。此阶段的玉米已经成熟过季,主要表现在籽粒胚乳线消失,基部呈现黑层,玉米分量也比前一阶段有所降低,出现皮厚渣多的情况,且品质下降。因此,控制好玉米的收获期对于确保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玉米种植的病虫害防治
2.1 蚜虫的防治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蚜虫是比较常见的病虫害之一,其特点是繁殖速度快,以玉米植株内液体赖以生存。如果打药驱虫不够及时,轻则使得植株营养不良、枝叶枯黄,严重的会导致植株死亡。而且,蚜虫是矮花叶病毒病原菌的重要载体,其排泄物会将病毒传入玉米叶片,从而造成植株生病,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如果发现蚜虫,则可以通过喷洒稀释的10%呲虫啉及蚜必杀等农药进行灭杀。
2.2 大斑病的防治
玉米大斑病在玉米种植中也相当常见,发病初期植株底部叶片出现大量斑点或斑块,叶片逐渐发黄枯萎并蔓延,导致整个叶片枯死,如果治疗不够及时,则可能导致叶鞘和包叶受到感染,对玉米籽粒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发生此病害,要及时将发病叶子整体摘下并集中烧毁,以防止扩散,也可以通过喷洒多菌灵等农药进行控制[3]。
2.3 瘤黑粉的防治
此种病害的症状是在植株的杆、叶以及穗等部位出现毒瘤,在玉米种植中也不鲜见,其主要病因是氮肥使用量过大,使得植株生长速度过快,导致营养不足,
3 结语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传统的种植方式已经不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只有不断探索新的高产种植技术,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才能够确保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 1 ] 马有明.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技服务,2016(2):101.
[ 2 ] 赵卫超.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4):264.
[ 3 ] 陈建军.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6(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