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在甘肃张掖联合举办农作物种子打假维权现场活动,并发布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典型案例的推荐以近年来发生的240余件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案件为基础,综合考虑了案件所涉法律问题的典型性、社会影响、作物种类分布与案件类型等因素,对维权执法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次十大典型案例具有以下3个特点:
一是从案件类型上看,本次入选的十大案例,既有品种权侵权诉讼案件,也有复审类案件,还有行政执法案件,案件类型更具代表性。原被告双方在案件中争议激烈,大多数诉讼案件经过二审程序,甚至启动并进入再审程序,社会影响大,备受种业企业关注。这些案件的审理裁决,对品种权人及时通过司法和行政途径解决品种权纠纷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是从作物类型分布上看,十大案例中,涉及玉米、水稻、小麦、大豆4种作物。这些品种科研投资大、培育时间长、种植面积广、经济效益好,是我国实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所形成的育种创新成果典范。这些典型案件的审理裁决,对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维权执法实践具有深远影响。
三是从所涉法律问题上看,入选的十大案例既涉及植物新品种追偿权保护的使用、品种权许可合同转让规则、区域性独占许可实施、取证公证程序的运用等法律实务问题,还涉及行政執法侵权物处理方法、复审委员会撤销原驳回决定的情形等。这些问题的明确界定和解释,对解决品种权保护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典型案例的发布,有利于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和现代种业强国建设,正确引导植物新品种维权执法,加大对侵权者的威慑,增强权益人维护权利的信心,进一步强化尊重种业知识产权的社会意识,保障公平竞争的种子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