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殿忱
读了朋友贾玉民同志的赠书《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有关故里工业和工业文学一些小插曲的回忆便翩然而至了。
一
1940年,我出生于沈阳市大东边门里“天气”胡同,紧邻高墙四合、戒备森严的沈阳造币厂。稍长,搬到边门外的“大有前胡同”,听起来好像是“大有钱胡同”,实则是城市贫民聚集区。邻居木匠家的大儿子,小名“锁金子”,与我同龄,成了我的“发小”、中小学同窗、职业上的同道、终生好友,也就是后来的“工人作家”、沈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崔亚斌。
我们就读的“里仁小学”,其名来自《论语》的“里仁为美”,意为与仁者为邻,是有益于道德修养和增长智慧的美事。先后任我们班主任的王玉坤、霍雅琴老师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为我们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迄今忆及,还深深地怀念他们。
小学毕业后考上了沈阳市第一中学。中学的校牌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我参加了文学课外活动小组。
“烟囱高耸,在蓝天上描绘生活美景。马达轰鸣,在厂房里高唱欢乐歌声。”这是我少年时代参观沈阳热电厂归来后,模仿当时报刊文章写的“诗句”。参观那天,我们排着队穿过哈大铁路沈阳北两洞桥,沿二马路由东向西行。途经第一机床厂、沈阳冶炼厂、沈阳变压器厂、高压开关厂……烈日当头,又无一棵行道树遮阴,想买瓶汽水都找不到商店,让我们真切领会了“沈阳是东北工业的重心,铁西是沈阳工业的轴心”这句话的分量。不过,回首那时人们热切呼唤工业文明的到来,还没有谁能高瞻远瞩地想到环境污染问题。这当然是后话了。
我们文学课外活动小组曾拜访过女作家草明。当时她住在离火车站不远的东北旅社。临去前老师介绍她是位大作家,解放前就到黑龙江老区深入发电厂,写出了中篇名著《原动力》。之后又在沈阳铁路部门体验生活,写出了长篇小说《火车头》。其时,她正在鞍山钢铁公司任职——即“深入生活”。沈阳距鞍山不到100公里,趁她回沈阳的机会我们前去拜访。看到眼前这个瘦小的南相女人,怎们也和“大作家”的光环联系不到一起!及听她“南腔北调”的谈话,更觉得与老师的介绍“差距”太大。及长,听到“作家怕见面,见了矮一半”之说,当时何止矮了一半?可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怎能知道在郭沫若心目中,草明竟是那么高大的形象:“以你的诗人的素质,女性的纤细委婉,把材料所具有的硬性中和了。我特别喜欢第九章几位女性采山里红那一段,写的真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各个人物的个性都刻画的很稳定。”(见《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第249页)。显然这是从审美角度做出的评价。
二
《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辟专门章节论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工人作家”,列举胡万春和他的《步高师傅所想到的》《家庭问题》等,唐克新和他的《第一课》《沙桂英》等,费礼文和他的《成长》《早春》等,陆俊超和他的《国际友谊号》《惊涛骇浪万里行》等,万国儒和他的《欢乐的离别》《龙飞凤舞》等,李学鳌和他的《印刷工人之歌》《乡音集》等,黄声笑和他的《我是一个装卸工》《站起来的长江主人》等。出现了一批工人出身的作家,是那个时代的一道风景。
如果说前几位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作家,和我的“发小”崔亚斌还稍有代沟的话,那么诗人孙友田、刘镇和他就是同时代人了。崔亚斌读到高中二年级时,因父亲去世而辍学。他母亲是家庭妇女,他下边还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于是,他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先在街道手工作坊干活,因挣钱不够家用而去推人力车拉脚,不久被调入运输联社、运输公司当统计员。后因宣传报道缺人手,又调到宣传科,真正当工人的时间不足一年。但是他长期生活于基层,在交通运输系统摸爬滚打多年,对工人十分熟悉。《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附录二《20世纪报刊发表的工业文学作品要目》,收录了崔亚斌的小说《我们是同行》(《当代》1983年第5期)。这篇小说写城市电车、公交车售票员的故事,把两代工人的命运、两种性格的售票员描写得活灵活现。小说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不正之风,穿插着爱情,情节颇为曲折。曾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视剧,不知什么原因终未播出。崔亚斌写信提醒我:作品最好别“触电”!乃经验之谈。
三
打倒“四人帮”,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文化建设蓬勃发展。中央直属的大中型工业企业都在自己办的报纸上开辟副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培养出大批文学新人。我的学生柳娜分配到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直属的郑州“第二砂轮厂”(即后来的白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虽名为“第二”(第一砂轮厂在沈阳苏家屯),实际乃全亚洲最大的磨料磨具生产企业。她曾寄我一张1987年8月8日的厂报《砂轮工人》,报眼处是她当选共青团全国十二大代表的消息,而副刊《鸽哨》第16期,编发了小小说《四十吨生姜》、抒情散文《梧桐树下的沉思》、游记《高原风光(一)塔尔寺》、詩歌《夏天的寂寞》四篇文学作品。质量堪比省、市报纸“副刊”的文章。
前此,我还应邀写过一篇评论文章,推介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吉林镍业公司报纸副刊《镍花》发表的作品,题目是《清新质朴的感情生活》(1983年6月10日)。镍业公司原为冶金工业部直属单位——磐石矿务局,系国有大型企业。
四
为《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作序的是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高占祥。高占祥作序和全书的内容是正相和谐的。因为他本人少年时代就做过童工,到新中国“曾在印钞厂工作过十八个春秋”。我自己在日伪和国民党的造币厂大墙根度过童年,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我心悦诚服地赞同他的结论:“本书的作者们是有眼光的,该书被列入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便说明了这一点。本书的作者们呕心沥血,从1994年至今,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40万言的专著。我相信,它的出版在学术界和文艺界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必将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的确如此,该书出版后,新华网发了消息,全国几十家网站予以转载。可见,虽然在新世纪,我国产业结构大调整,工业领域所有制、国际交往、人际关系、生活面貌都发生了巨变,但是人们面对新的变化,仍然需要回望20世纪中国工业化的艰难历程,希望从中得到新的启示。
作者简介:郭殿忱,北华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