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韩寒聊天,有的时候像在玩“脑筋急转弯”,他只需机锋一转,语意就变了一个方向,小包袱抖得足以去说单口相声。韩寒有作家的敏锐、赛车手的迅疾、导演的沉着,而贯穿这三个身份的是他的聪明。韩寒的人生就飞驰在他的大脑中,他拒绝把自己活成一个套路。
何况,一个人本来就有多面的性格,下笔如刀,但对人时却腼腆;看似无畏,但骨子里却有悲凉。长大了的韩寒,换了另一种方式登场,他用笑容和倾听代替了轻狂于世,他从舆论场进入了赛车场又改道电影圈,这里面有他必须要适应的规则。
向世俗靠拢
2019年春节,韩寒与沈腾合作,在银幕上飙了一把赛车。《飞驰人生》票房过了15亿,在春节档8部电影中,位列第3。
从《飞驰人生》的风格中,就可以看到韩寒向世俗的靠拢。2014年,他的处女作《后会无期》展示着人生的不确定性和荒诞性;2017年的《乘风破浪》则在寻求与父辈、与世界的和解;到了如今的《飞驰人生》,韩寒的题目已经变成了“落魄中年重拾梦想”。
青春和热血在韩寒的电影中已经成为背影,韩寒本人也在电影的商业道路上愈发如鱼得水。《后会无期》时,韩寒在媒体前还带着文艺的标签,他谨慎、谦和,致力于思想和创作的解读;而到了《飞驰人生》,他已经深谙“作秀”的模式了,在舞台上笑闹和插科打诨,熟练自然,说飙歌就飙歌。那一刻的韩寒,让人唏嘘他的身不由己、入戏太深,在强大的全民娱乐的氛围中,他的特立独行早已经被抛弃一边,他那诗与远方的理想主义则沦为了电影的一个商业噱头。
《飞驰人生》虽然有不完美的地方,但不能否认韩寒是一个好的导演。他关心剧组每一个人的安全,为此不惜严重超支:他对电影情节的走向和对观众心理的把握甚至比老导演还要准确。他在筹备《后会无期》时,还不得不停下来去重新完善剧本;而到了《飞驰人生》,他已经自信地在沈腾这些老江湖面前示范演戏了。只是,无奈他说戏时,总是“表现欲强,表现力差”,意思对了,肢体却完全不到位。
娱乐圈是一个颠覆“人设”的神奇之地,韩寒在这片土地上,也开始变得面目模糊了。他已经完全不是那个藐视外界、指手画脚的叛逆者了,他主动地承认,投入真金白银拍片的投资人,才是真心诚意的,才是不应该被辜负的。
在采访韩寒的过程中,你不得不去接受韩寒的“变化”,去重新认识他,直到你听到一句“我就是中国最好的赛车手,我就是中国最好的赛车戏份拍摄指导”时,才恍惚觉得,那个狂妄的韩寒似乎并未走远。
与“敌人”惺惺相惜
《飞驰人生》上映前夕,韩寒与高晓松进行了一番对谈,心宽体胖的高晓松已经放弃了自己的颜值,让人担心韩寒是否正走在与高晓松一样的道路上。
同框出镜的高晓松和韩寒二人惺惺相惜、相互迎合,显然都已经到了不再年轻、无法豁出去的年纪,殊不知二人当年激烈的骂战,曾经烧红了中国互联网的大半个天际。
那还是在2006年,文学评论家白烨发表了一篇《80后的现状与未来》的博客,对于韩寒给予了不高的评价。韩寒看到后,脏字和金句齐飞,进行猛烈反攻,各种不雅之词让人看得心惊肉跳,韩寒骂完白烨,还不忘“睥睨天下”,宣布自己的作品才是中国真正的“纯文学”。
被韩寒和韩寒的粉丝们骂得很惨的白烨,不得不随后关了博客,但是,白烨的亲友团加入了战场——解玺璋、李敬泽、陆天明与陆川父子以及高晓松。在众人谩骂加讽刺面前,韩寒毫无惧色,一一回杀:“部分前辈们别凑一起搞些什么东西,假装什么坛什么圈的,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
韩寒成功迷倒了无数粉丝,他于此战封神、坐稳江山,继续游刃有余地针砭时弊,被一群自由派公共知识分子和愤怒青年拥为革命者和舆论先锋,被誉为“当代鲁迅”。只可惜,韩寒看不上鲁迅,早在高中时,韩寒就已经宣称:“全世界用汉语写字的人里头,钱钟书是第一,我是第三。”当年韩寒心中的第二是李敖。在钱钟书去世时,他用庄重的语气说:“从此以后,我是第二了。”
如今再回首这段岁月,高晓松和韩寒都已经能够一笑而过,而且,还“复盘”指出对方赢在哪里,自己输在哪里。仿佛是两位看透世事的沧桑老人,在斜阳晚风中,摇着扇子感慨着往事并不如烟。
活成当年对手的样子
韩寒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四个梦想:一是要当科学家:二是要当一个好的作家;三是要成为一个冠军车手;第四就是拍电影。
他的第一个梦想,在高中数学不及格以后就破灭了,而剩下的梦想,他都已实现。一个不用上学就文武自通,身价不菲,驾驶着六号赛车在各地赛车场上屡屡夺冠的男孩,已经甩掉了几乎所有的同龄人,他完全可以“一览众山小”;但是,韩寒却突然收起了所有的棱角,变得异常柔和。
韩寒的转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似乎没有一个清晰的分界线,但他就是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真正重新雕刻韩寒的,大概还是生活本身。韩寒17岁时对于“你还缺乏生活积淀”的忠告,以狂妄的态度进行否认。然而,20年间的生活教育了韩寒,37岁的他意识到自己的“短板”早已经被那些“大人们”所言中:“我的小说和电影距离我自己的生活不远,都是我可以触及的范围,一旦出了这个圈子,我的想象力就难以支撑了。”
在拉力赛的过程中,韩寒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我已经是全亚洲最顶尖的赛车手了,但在面对非一流水平的欧美赛车手时,我即使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准,一公里也总会落后对方半秒。”韩寒对于世间俯首称臣,他的笑容中有一丝不甘,但更多的是无奈:“我只是赛车界与电影界的渺小学徒,世界之大,天外有天。”
让韩寒低下高贵的头颅,在过去是绝无可能的事情,然而这恰恰是韩寒的聪明所在,他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哪个阶段应该以哪种状态行事。他收放自如、能屈能伸,可谓是识时务的俊杰。他甚至否定了当年惊世骇俗的从高中退学的行为。他说:“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而在当年,这位辍学者喊出的“退学有理”的口号是:“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
去年,对于一篇名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自媒体爆款文章里所写的:“要么在北上广的写字楼里,刚刚成为一个总监,小腹上长出赘肉,每月因为房贷不敢辞职;要么在三四线城市里,过着平淡,却一眼可以看到未来的日子。”韩寒发微博反驳道:“我不明白这些有什么不对不好的,当了总监肚子上有赘肉怎么了?觉得爸爸肚没问题的就留着,嫌弃自己的赘肉就去健身;因为房贷不敢辞职难道不正确吗?明确自己更喜欢的工作和方向,辞职了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来养你吗?三四线城市一眼能看到未来的日子不好在哪?有人就是不喜欢飘逸动荡、起伏不定,有问题吗?”
所谓岁月无情,原来是在不知不觉中,韩寒活成了当年自己对手的样子。他的语重心长、好为人师,与他曾经骂过的那些试图磨掉他的棱角的“过來人”完全相似。
《飞驰人生》中有一句台词:“你呢,是这辈子没有故事,想拥有一个故事;我呢,是这辈子故事太多,想拥有一个结局。”其中的“你我”,何尝不是韩寒本人,前者是他青春热血的迷茫期,后者是他功成名就的现在时。前半生,韩寒活得无所恐惧:后半生,他已然心有挂碍。
(摘自《凤凰周刊》萧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