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消除贫困领域创造的奇迹让全世界赞叹。国内生产总值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同步显著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这样的经济发展成就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无论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内战后的美罔,还是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都不曾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从中国发展实践中汲取经验
国际社会尤其赞赏中国对于一种新的国际发展模式的界定,或一些人所称的“北京共识”。
其中包括以投资为主导的发展,而非以外围援助为基础;将各方面资源用于基础设施的交换而非援助;重点放在技术转让、人力资源投资和能力建设上,以确保发展项目的可持续性。另外,为所有人提供可持续和负担得起的优质基础设施,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成功的关键。最大限度提高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私营部门的发展融资能力,为实现包容性增长作出有效贡献,使“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减贫、减少不平等和促进共同繁荣的催化剂。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一些发达同家走向全球经济同时发生。当时,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把目光瞄向发展中国家。中国抓住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改革和发展。凭借地理位置、劳动力素质、成本和产业链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中国享受到了全球分工带来的巨大收益。
当然,政治稳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如果政治不稳定,中国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中國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决定它不会照抄西方国家的路。过去的经验使中国领导人认识到,应始终以务实的态度把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第一要务。也就是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创造奇迹,正是因为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而不是一味照搬西方理论。
我们可以从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实践中汲取许多经验。每一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中东的发展中国家,一旦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转型,根据各领域的比较优势来发展产业,就有机会加快增长。换句话说,发展中国家有望实现快速增长、迅速积累资本并迅速提升自身禀赋结构。
中国实践提供的另一经验,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改革进程中采取双轨机制是有利的,即消除过去那些扭曲的措施以提高生产率,放宽该同具有比较优势领域的准入,但同时通过产业政策为某些产业门类护航。在经济改革进程中,这种做法可以改善资源分配过程,发展中国家可以借此实现稳定而有活力的增长。中国实践助力解决世界当务之急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一方面,随着物质财富增长和科学技术进步,人类文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地区冲突、反恐、难民危机等全球性挑战,以及贫穷、饥荒、失业、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不平等的加剧,都增加了世界的不确定性,也揭示了全球化进程的脆弱性,以及缔造和平、促进和解与恢复稳定方面的全球努力仍然不足。
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难以保持稳定增长;全球经济治理不足,难以适应世界经济的新形势;全球发展不平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难以满足。因此,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发展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采取协凋联动并构建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通过改革创新、对外开放实现共同发展。
这样的背景使中国实践变得更加珍贵。中国着力提高经济增长水平,增强市场活力,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力,营造宽松有序的投资环境,积极营造对外开放、共同发展的外部环境。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意义深远,它起源于中同,但其利益覆盖将远远超越国界,并将成为实现共赢理念的火车头。
中国、埃及和其他困家要共同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融合,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均衡发展的自由化与便利化;通过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和量子计算等先行领域的合作,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城市的发展,通过软件互联,打造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全球战略大同以及积极致力于和平、稳定、进步和发展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罔,应继续成为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建设者,在下一个70年以及更遥远的未来,持续促进全球发展,维护国际法制和秩序。.
(西夏姆·宰迈提:埃及外交委员会秘书长、埃及外交部前部长助理,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本文由杨清清、张灏筠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