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思品社会课高度融合提升教学效率

2019-09-10 17:16曾辉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5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曾辉英

【摘要】将信息技术与思品社会课高度融合,为常规教学特别是小学思品与社会课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为学生提供了崭新的感性材料,极大的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主动地思考问题,积极地参加实践,激活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思品与社会;激发激活效率           

小学思品与社会课程突出的特点就是高度的抽象。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考虑较多的问题便是如何让书本的知识“活”起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信息技术与思品社会课高度融合,为常规教学特别是小学思品与社会课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但使小学思品与社会课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让我们开阔了视野,为学生提供了崭新的感性材料,极大的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主动地思考问题,积极地参加实践,激活课堂教学效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小学思品与社会课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之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作用;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引入小学思品与社会课教学,有利于把理性的传授与具体的“形、声、光、色”融为一体,创造主动、活泼、高效、立体的课堂教学环境;还有利于使思品与社会课中抽象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行为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更是优化小学思品与社会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信息技术与思品课高度融合,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科学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容易形成抽象的理论课或是大道理的说教课,显得单调枯燥,学生兴趣不大,积极性难以调动。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与生动的教学艺术相结合,就可以使品德与社会课变得有声有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等音频、视频,在课堂中创造出一种特殊感性环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愉快、满意度极高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信心课和兴趣,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点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从而激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联想,引发学生思考,愉快的学习与探索。如在教学《诚实与信任之间》一课时, 在讲“ 做人做事要诚实,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这一特点时, 我利用课件进行情境教学, 渲染人物形象。播放视频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中,洛茨因身体不适搭上一辆过路的汽车,后来感觉好了些,便下车继续向前跑,便第一个到达终点,洛茨成了奥运史上第一个不光彩的冒牌冠军,然后展示洛茨的骗局被揭穿,并取消以后的比赛资格这一决定。这一段课件的播放, 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诚实做人的核心,并牢记在心。

二、激发情感,升华道德

品德与社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 更应该是道德修养提升的过程。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生是受教育者, 但学生更是有着自觉能动性的个体,有思想、有感情、有主见,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教育观点会产生认同或反对、接受或拒绝、积极或消极的反应, 由此便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要使学生情感升华, 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就要努力激发他们内在的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

1. 升华情感

新课标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我利用信息技术从网上搜集了有关材料来辅助教学。如教学《怎样才是美》这一课时,一开始我播放欧洲儿童时装秀的现场,把学生带到生活美之中,唤起孩子们对美的一种感受、震撼。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生活,发掘身边的美。引出课题《怎样才是美》,这样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新课标里倡导的体验学习、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中,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选择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也是特色之一,究竟怎样才是美,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通过自编小品、全员表演去感受生活,体验心灵美的社会地位。在教学中, 即完成了教学目标, 进而达到了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课堂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真是功不可没。

2.指导体验,引导发现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本课主角小文以主人公的身份展现了她就“怎样打扮才好?你喜欢打扮的理由是什么?”这些问题的采访结果,并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引导学生发现穿戴整洁就是外在美,不需要盲目追求名牌。在这个环节里,我们要肯定外在美的社会存在价值,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由同学们的发言探讨中过渡到教材29页小美和小丽的故事,这时,教师课件出示教材29页,指导看图,她们俩的这些行为到底美还是不美呢?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探究学习环节,小组内探究学习,以自编自导小品《在巴士上》来展现小组成员对行为美、内心美的理解。学生分成4小组,根据教材29页的图画,商量应当怎样做,鼓励学生们为自己的表演小组改名字,如“美丽特工队”等,指导学生加入自己创作的元素,在小品中表演正、反面的教育。新课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指出: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表演环节,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认为的美与不美的做法,全员参与表演,分别选出小美、小丽、售票员阿姨、司机和图畫中出现的人物,其他同学也参与乘客的演出。新的课程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这种参与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的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三、丰富知识,增强教学生机与活力

思品与社会不仅是一门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还是一门时代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可选用当今热门社会事例,运用信息技术,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他们用知识指导行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1.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学生信息量

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 提高教学效果很值得关注。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 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 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所以在思品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 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 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激活和提高了课堂效率。

2.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可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创造的去学。思品与社会内容有些枯燥,知识机械地灌输,学生常常觉得乏味,缺乏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悦耳的音乐,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如在教学《腾飞的祖国》时,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播放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神五成功发射”等精彩的画面,激动人心的画面很快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学生此时已经形成了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学生们表示,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祖国的腾飞发展;学生们兴趣盎然,更加深刻认识到:只有我们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只有祖国强大,我们才能过上幸福生活。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愉悦的学习情景,通过精彩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思品与社会课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 不但课堂教学内容丰富, 生动形象, 学中有乐, 乐中有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显著地提高了思品与社会课的教学实效。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要把握好尺寸。首先,解决教师在认识上的弊端:强化情境创设,淡化教学目标;重视活动形式,轻视活动效果;过分依赖网络,忽略其它资源 。 其次,我们教师在整合过程中应注意四个方面:1.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整合;2.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特点进行整合;3.遵循适时、适度。

总之,信息技术的到来并融入课堂教学中 ,将是辉煌的历程。我们教师应该从《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进行选择和运用,准确地把握信息技术的最佳作用以及时机,激活和提高教学效果。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呈現在学生面前的,一定是一片灿烂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马璘旭的.多媒体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的运用[C].2013—11—27.

[2]吴建红,吴玉梅.“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教学模式[J].教育信息技术,2009.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深度融合初探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素养提升的信息技术与美术欣赏活动的整合运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