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静
摘要:《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阅读和书写准备方面提出具有初步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目标,并指出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建议。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笔者从事多年幼儿园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幼儿园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策略。
关键词:幼儿阅读;创造力;幼儿绘本
1在阅读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性
1.1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是创造力发展的萌芽阶段,同时也是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期。很多学者提出,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具有可塑性、灵活性、差异性、低价值性等特点。根据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幼儿园教师充分利用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可塑性,通过合理的组织早期阅读活动,从而使其创造力发展水平达到更高水平。
1.2幼儿创造力的发展离不开阅读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直接经验已不能满足其生活的需求,间接经验的地位不断上升。而早期阅读材料是幼儿获得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早期阅读材料,将一些生活中的道理、规则及成人难以解释的问题等以故事或漫画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使得幼儿通过阅读获得在生活中无法直接感受到的间接经验。这些间接经验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要素。
2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应遵循的原则
2.1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材料
(1)阅读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阅读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选择适合幼儿接受的内容。内容要富有趣味性、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幼儿的思维和阅读发展水平。尽量选择画面清晰、色彩鲜艳、字体大小适中、语言朗朗上口的阅读材料。对小班幼儿,尽量不要选择含有高抽象性词语的阅读内容。
(2)阅读材料内容要富有创造性。选择具有创造性的作品,是培养富有创造力儿童的先决条件。当一个完全没有创造性的作品呈现在幼儿面前时,幼儿不会萌发创造性思维。优秀童话大师的故事之所以受到广大幼儿的青睐,缘于他们将一些人间普世的道理或现象以故事或童话的形式创造性的表达了出来。
2.2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氛围,不仅包括良好的物质环境,即丰富的阅读材料,更重要的是为幼儿提供安全的阅读心理环境,即让幼儿大胆的思考、尽情的表达与表现。
因此,幼儿教师,要尽力为幼儿营造温馨的、安全的、合作的、友好的阅读心理环境,蹲下来听听幼儿对故事的想法,唯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
2.3正确评价幼儿在阅读中的表现
幼儿期的阅读,不同于成人阅读,因此教师切记用评价成人阅读的标准评价幼儿在阅读中的表现。教师鼓励并允许幼儿有与其他人不同的想法,鼓励幼儿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支持幼儿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因此,幼儿在对故事进行续编、根据图画讲述故事、改编、创编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移情,理解幼儿,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只要故事情节合理,幼儿能自圆其说,没有必要追究是否符合成人的欣赏标准。
3在阅读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
3.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在续编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续编即根据原有文学作品的提示,将内容续编下去,一般续编材料内容的一个部分,幼儿的续编材料一般是故事。续编故事的难度相对较小,在幼儿园小班可以采用续编的阅读方式。幼儿续编,需要成人的讲读,但此种讲故事的方式不同与平铺直叙的“教师讲,幼儿听”这一模式,而是教师只讲故事中的一段,在高潮或结尾处戛然而止,放手让幼儿续编。幼儿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对故事的发展进行预测或为故事编一个完美的结局。
(2)幼儿依据画面线索编故事。以此培养幼儿创造力绘本材料,是幼儿喜欢的读物,图书市场销售众多关于幼儿绘本的图书。绘本以绘画为主,汉字为辅。教师可以利用绘本图画线索,以及图画之间的关系来引导幼儿凭借自己已 有 的生 活 经验,结合自己对图画的理解,为绘本编一个完整的故事。教师通过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幼儿根据图画线索编故事的阅读活动,一般在中班可以开展。
(3)通过改编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改编故事情节,即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原有故事情节进行改编。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对问题的是思考往往是独特的,追求新颖。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想象、创造性的按照自己想法将原有故事进行改编,以求与作者不一样的结果。改编故事,相比续编与根据图画讲故事难度更大些,一般可以在中班后期开展。
(4)在创编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创编,即根据一个主题,创造性的编一个完整故事。教师通过选择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阅读资料,凭借科学合理的指导,创编活动可以在中班后期和大班开展。续编、根据图画线索讲述故事、创编、改编等阅读方式,是幼儿园中常用的四种阅读方式,教师要抓住每一次阅读契机,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以及阅读材料内容的特性,采用有针对性的阅读方式,从而培养并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3.2通过幼儿对阅读材料理解的表达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开展整合课程,阅读与艺术与其他领域的整合受到幼儿园教师的关注。实际阅读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艺术、游戏、自制连环画册等方式来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阅读内容 的理解。
(1)通過游戏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身心发展,因此幼儿的创造力也需要通过游戏来进行培养。为了使游戏本身含有创造性色彩,教师和幼儿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教师选择合适的故事材料,根据故事的展开情节,创设相应的活动环境,幼儿将自己的理解以游戏的形式展开。
(2)通过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艺术形式主要包括绘画、舞蹈、手工制品、雕塑、建筑等,在幼儿期,幼儿对绘画和舞蹈较为熟悉,在中班开始开展一些手工制作活动。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的观点,中外研究者基本达成共识。如果教师引导幼儿用艺术的形式表现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同样也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对阅读材料的艺术表达与艺术课上的艺术创作存在差别,对阅读的表达首先需要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然后借助图形、线条、色彩、肢体动作等方式加以表现,因此只有幼儿对故事进行创造性理解之后才可以展示出来,相比于单一的绘画、舞蹈,其创造性成分略胜一筹。
参考文献:
[1]段蓉.幼儿情绪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9(6):85-88.
[2]张亭亭,舒婷婷.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72-76.
[3]董孟超.浅谈绘本阅读中渗透幼儿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9(5):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