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
摘 要: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通常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始终扮演着“听者”与“接受者”的角色,这便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进而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因此,采取何种教学举措才能扭转传统课堂长期低效的现状,以促进数学高效化教学,已然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已然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和共同追求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始终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和寻求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使数学课堂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从而达成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一、有效导入,激活课堂,引发思考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它虽然所占时间很短,但却在极大程度上关乎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当其冲地就是要在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来对其进行精心设计,以便在激活课堂教学活力的同时,还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进而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随机事件”这部分内容之初,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在篮球比赛之前,裁判员突发奇想,决定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两支球队的进攻方向。
于是,他准备了三张分别写有数字1、0、0的形状、大小都相同的纸条,要求其中一方队长在看不到纸条上的数字的情况下,从三张纸条中任意抽取一张。如果抽到数字是1的纸条则拥有选择权,抽到数字是0的纸条则将选择权自动交给对方。同学们,如果你是队长,你会去抽吗?”这一饶富趣味性的问题一经提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待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我顺势引出了新课内容:“刚才同学们都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的,但学习完这节课之后大家就可以用严谨的数学知识来解答了。”如此导入,生动形象,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二、直观教学,形象感知,突破难点
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一门令很多学生感到畏惧的学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一学科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征,仅凭教师一味地口头讲授难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直观情境,将原本抽象晦涩的数学知识转化得更具形象化和生动化,以便在最大限度上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内容、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目的。
在教学“三视图”这部分内容时,由于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不会根据几何体画三视图。于是,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从多個角度向学生展示了圆柱、圆锥、球、直棱柱及组合体的透视图。之后,我要求学生根据几何体的透视图画出它们的三视图。与此同时,我还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了几何体侧面展开和收起的动态过程。如此,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不仅增强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而且还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内容,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合作学习,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实践者,而教师则应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学生的引导者。基于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及时挣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于学生,并以问题为契机,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自主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以“海上日出图”导入了新课,并借机让学生感受了生活中反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现象。之后,我向学生问道:“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同学们可以从直线与圆的焦点个数来进行考虑。”待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进行了初步感知之后,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来感受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变化,并自主探索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四、分层教学,兼顾需要,落实成效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通常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即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和灌输课本内容,这便在极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具体特点与教学的实际需要,将课堂教学的目标及过程进行合理分层。这不仅是因材施教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集中体现,更是兼顾学生学习需要、挖掘学生数学潜能的必然要求。
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这部分内容之前,我根据学生过往的学习水平,将其划分为了A、B、C三个层次。在课堂上,我先是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让A、B两个层次的学生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方法,并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自主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这期间,我向C层学生进行了新课内容的讲授,并在引导他们初步学习并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之后,给了他们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做课后习题。在这之后,我会在行间巡视,并重点听取A、B两个层次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他们予以了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最后,我在结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为他们分别布置了一些基础性题目和拓展性题目。如此一来,不仅兼顾了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还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数学潜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课堂长期以来低效的现状,就必须要尽早走出“教教材”的误区,并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数学的学科特点为依据,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大胆革新,以促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能够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郁.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才智,2017(21):20.
[2]王瑞静.浅议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学周刊,2017(2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