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PLE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这头一篇《关雎》,历代为国人传诵。孔夫子也曾高度评价这首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于这句评语,我们千万不能望文生义,认为他在称赞什么 “悲哀而不伤心”。实际上,他的话反映的是中国人的一种平衡观念:做事要讲究中庸之道,即便忧愁也要有节制,所谓“过犹不及”也是同样的道理。
物是人非的“哀”
看到“哀”字的金文
或篆书
,你可能会觉得匪夷所思——三个人中间有一口“锅”,难道他们打算围着火锅聚餐吗?
你想多了,其实这是一个深沉而悲伤的故事。先来看这张图,是不是形象多了?
一件衣服多了张嘴,难道它想说点儿什么?是的,这张嘴正在哀叹:只剩衣服没有人了。換言之,失去了亲人难道不会令人悲痛吗?
与“袱” “裤”等大多数衣字旁的字不同,哀字和衣服本身没什么必然的联系。很多学者认为,衣字在这里可能就是“打个酱油”,甚至仅仅表音而已。
很多时候我们不必纠结于某个字到底是根据什么造出来的。我们只需静下心来,慢慢体味渗透在字里行间、萦绕在笔画梢头的悲伤与无奈。得益于汉字独特的表意功能,“哀”字历经千年的数种书体演变,仍然无损其精神,一以贯之地诉说着人类心底最真挚和朴素的情感。
身世显赫的“哀”
春秋末期的鲁国,有一任国君叫鲁哀公,在诸子百家著作中的“出镜率”很高。他和孔子的关系不错,经常在一起谈论人生理想和治国方略,他甚至提出聘请孔子做辅相。随之就引出了鲁国高士颜阖(hé)对于孔子的著名评价,说他文过饰非,办事花言巧语。那么当鲁哀公给颜阖送厚礼以示敬慕时,颜阖又是怎么回应的呢?
话说颜阖身居陋室,穿着粗布衣,使者进屋时看到他正在院子里喂牛。使者心中也有点儿打鼓,担心这个人并不是传说中的高人。颜阖微微一笑,说要不您再回去核实一下,要是把礼物送错了人可就糟糕了。使者走后,颜阖便连夜搬家,等使者再回来找他时,早已不知去向。世人评价颜阖是真的不爱财。
鲁哀公手下有孔子、颜阖这样的圣贤,却不能审时度势,做事缺少章法策略,最后落个颠沛流离的下场,也是很可悲的。
但鲁哀公为百家姓贡献了一个“哀”姓——他的一些后人以他的谥号为姓。到了明朝,有个叫哀世用的人上书嘉靖皇帝,请他定夺自己是姓“哀”好还是姓“衷”好,后遵从圣意,添了“衷”这一姓氏。至今,江西万安县哀氏宗祠的牌匾上的“衷”字,中间一竖仍是红色,以表达对先人的尊重和缅怀。
总之,很多哀先生、衷女士的出身还是很显赫的哟!
泰然处之的“哀”
“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古罗马哲人塞内加被视作智者,正因他身在大富大贵之中,却依然能清醒地视富贵为身外之物,认为任何一种坏事都可能随时发生。
当我们对面前的挫折早有准备,就理解坏事未必那么坏。当我们看到了整个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就能与生活中的个别灾难达成和解。塞内加说到做到,后来他官场失意被流放到小岛,甚至被暴君逼迫自杀时,他泰然自若地对泣不成声的同伴们说:你们的哲学哪里去了?
传统日式美学理念中的“物哀”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看待生活的方式:“月之光、雨之声,此情此景,哀充满胸中,无以名之。”人无论何时,遇到有所感的事,往往触景生情,心也为之所动,只有细心体悟,才能发现生活之美!
人生中有种种不如意,有的容易改变,有的无可奈何。对于那些靠奋进与坚持可以改善的境况,唯愿你能一如既往地向美好的目标迈进;而对于那些不可改变的缺陷,希望你能吸收艺术与哲学带给我们的慰藉与智慧,坦然面对和接受。
竹久梦二《物哀》节选:
我看到这位少女善良的好意(把落在友人肩膀上的蜻蜓轻轻放走),还有静静做事的动作,想要发笑的心情立刻变成了一种感激。说流泪太沉重,说喜悦太强烈,总之那是一种非常美妙的心情。
那不是一种诸如“蜻蜓好可怜啊”“要爱护动物啊”之类的感伤及做作,而是一种无所求的行为。我喜欢这样的态度。
她不仅没有使用诸如“哎呀,糟了!”“啊,吓了我一跳!”之类的惊叹词,而且甚至没有告诉她那位朋友,就这样默默地将蜻蜓放走了。这种心境,让人感到非常开心。
对我而言,少女仅仅是动了一下手指,便立即将一幅可爱小品画变成了一首抒情诗。我怀着对这位少女的好感,在新宿同她们告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