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
摘要:
美术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充满创造力的艺术科目,而创造力的培养可以说是美术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拥有足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結合美术教学的学科优势,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以及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 创造力 培养
引言
首先,美术教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具有一定灵活性。其次,具有创新性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特点。因此美术教学的主要教育目标及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再者,美术教学的实践性比较强。在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综合运用不同感官来进行实际的协调操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视创造力的培养是美术教学阶段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美术创造力的含义
在美术学习中,创造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的创新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而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美术创造力是美术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美术与创造力
美术与创造力,犹如鱼和水,密不可分。美术中只有加入创造力的元素,美术创作才能称之为如鱼得水。只有具有创造力,美术作品才能够具备独特性。拥有独特性和创造力的美术作品,才能称之为好的美术作品。只有充分发挥创造力,美术学习才能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二)美术教育与创造力
美术教育与创造力也是牢牢结合、密不可分的。美术教育中,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技法,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促使学生将创造力渗透到美术作品中去。
(三)美术教学与创造力
创造力指的是使用非常规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模式。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这种独特、新颖的创造性的思维占有重要地位。
学生需要具备特别的想法才能产生创作的灵感,进而创作优秀的美术作品。教师的启发可以促使学生思维模式的转变和创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大部分学生都不具备创新能力,学习的也大多是理论,无法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因此常常出现仅仅停留于理论而缺乏实际操作的“纸上谈兵”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养成。但是区别于传统教学,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可以改变过去死板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从消极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的主动探索。如此,在积极参与课堂的过程中,学生的美术素养会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此外,美术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美术学习和完成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在美术学习与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学生必须活跃自己的思维,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主动地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观察力的过程。反过来说,想象力和观察力得到培养,也能促进创造力的提升。如此循环往复,美术教学和创造力提升相辅相成。美术教学需要发挥创造力,而创造力又能借助有效的教学得到提升。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对学生来说,能够在学习中发挥和提升创造力,对提升其美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因此,要运用探究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发散性与严密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会探究的具体方法,培养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习惯。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做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比如说,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可以跨越美术与文学、音乐、数学等科目,将其中相关联的知识结合起来,突破学科间的界线,促进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结合发展。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头脑思维,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不同的想法与观点进行碰撞,产生更新的想法和观点。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作品创造的过程以及使用的方法。比如可以向学生介绍,达·芬奇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仅会运用眼睛观察,还会结合人体的各个器官以及肌肉的运动特点来进行任务表情的创作。比如可以向学生介绍《蒙娜丽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发现其表情的细微变化,以此让学生充分领悟美术作品的奇妙之处。也可以结合作品让学生进行平面造型与立体造型的创作与比较,使学生领悟作品能够在抽象与具象或者不同风格的绘画之间转换。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去美术馆、艺术园区以及艺术作坊等进行学习,扩大美术教学的活动范围,创新美术教学的方式方法,开阔学生的眼界,将美术与实践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多元化、多角度地去学习美术,领悟美术学习和创作的灵活性、多变性和创造性。
(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是创造力发挥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所必需的重要条件。在处理知识、技能和发散思维培养的关系时,既要摒弃传统教学中一味注重知识技能的教育观念,也不应矫枉过正,忽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从长远的角度看,如果只单纯地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那么学生的美术创造力的培养将只能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此种方式,很明显只会阻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阻碍美术学科自身的发展进步。
因此,在处理美术教学中知识技能与创造力的关系上,应该在首先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前提下,再通过体验、探究以及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区别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改课程的主导者为参与者,仅向学生提供一些创新性较强的图画作为启发诱导,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观察和讲解图画的色彩、线条及画中的内涵等,鼓励学生表达并提出不同的观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借助于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要让学生自由发挥艺术创造能力,必须使学生对画画充满激情,对学习美术充满浓厚兴趣,进而自发地发挥其创造力。
因此,借助于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欲望,才能被称为成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到快乐才能够进一步在学习中产生创造能力。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不应该急于传授美术技能,而应该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予以多方面的指导和肯定。
比如在《拓印树叶真有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不同树叶,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树叶进行尝试,在纸上拓印再进行添加。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奇思妙想进行及时的鼓励与表扬,提升学生学习和创作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保持对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兴趣。
1.美术教学中想象、联想与创作相结合
联想是一种思维的迁移,运用到教学中能使学生明确概念。
比如教学中在讲解色彩时,教师不能单纯说一种颜色是冷色或暖色,而应通过对颜色的联想让学生理解冷暖色的定义。举太阳这一例子,通过观察可以知道太阳的火焰是红色的或者橙色的,会带给人们温暖,結合学生的联想与教师的引导进一步对冷暖色调的定义进行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运用手工课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比如让学生准备旧的挂历或者报纸等,通过剪刀剪、粘贴等方法,进行图形的重组,根据自己想象的样子呈现出来。教师也可以对创作进行命题,在不阻碍学生发挥创造力的前提下,让学生凭借想象力去完成作品。
2.用 “童心”去赏析和评价学生的创造成果
成人与儿童对待同一个对象往往会有不同的态度。儿童创造的东西是多元的、无限的,他们的作品充满大胆想象与个性表现。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进行赏析评价的时候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考量。
比如学生在绘制风景的时候可能会把云彩画成五颜六色的,把大地画成红色的。这些奇特的表达都是学生充满创造力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去了解学生的想法,而不是直接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颜色进行绘画。教师需要在正确了解绘画想象力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与鼓励,促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发挥,从而画出更多充满创造力的新作品。
结语
在现代化的教育观念革新过程中,社会更加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而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适合其创造力发展的教学环境,增强美术教学的艺术思维,巧妙借助于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重视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