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十二时辰”

2019-09-10 07:22
学生导报·初中版 2019年17期
关键词:豪情时辰冯唐

在刚过去的这个暑假里,一部《长安十二时辰》横空出世,反恐、悬疑的剧情,让“美剧迷”们,第一时刻就找到《二十四小时》的代入感,立时三刻化身“长安不良帅”张小敬的“小迷妹”,伴随扣人心弦的剧情,用自己专注的双眼时刻守护剧中男神。

而对于广大的“吃瓜群众”来说,

能如此近距离欣赏到“开元盛世”:长安东西两市的胜景、精准还原的城中大望楼、盛装莅临的宫中华服,这一切都让我们叹为观止。随着这部“爆款神剧”的热播,网上也不断生产各种“技术流”的深度好文。

老师今天也蹭个热度,给同学们讲讲串连起全剧的“十二时辰”。这和同学们日常的语文学习,也有紧密关系。

一、“十二地支”与“十二时辰”

在古代,经过长期的演变,人们约定俗成地把一昼夜等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就是一个时辰。一昼夜是现在的24小时,这样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两小时。古代又用漏壶计时,关于“漏壶”,老师这里就卖个关子,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查一下“漏壶”。一昼夜还被分为一百刻,即古之一刻等于14.4分钟;后改为九十六刻,这样就固定成了现在的一刻钟的长度——15分钟。

同时,古人又用十二地支来对应十二个时辰,以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为亥时,依次而行,每日循环往复。在《长安十二时辰》中,由于“剧情需要”,一般一个时辰会持续三到四集,每集开始时会极为醒目地打出本时辰对应的地支,看完整部剧,我们对十二地支标注十二时辰的方法,便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十二时辰里的“五更”

在十二个时辰里,处于夜晚的五个时辰还用“五更”来表示:一更就是戌时,是现在的十九点至二十一点;二更就是亥时,是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三更就是子时,是二十三点至凌晨一点;四更就是丑时,是凌晨一点至三点;五更就是寅时,是凌晨三点至五点。

在《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中,有“其(东坡)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之语,其中的“四鼓”就是四更。一读就读到凌晨三点,这读书的劲头,真令人可钦可佩!

汉代也将“五更”依次命名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由此,我们便可推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句中,宋时上元佳节“花市灯如昼”的盛况,至少是能够持续到现在的二十一点,古人的“夜市”定当十分热闹。

三、干支纪日、纪年

古代除了以十二地支来记录十二个时辰以外,还通过天干地支的组合,来纪日和纪年。

用干支纪年和纪日的方法相同,以六十天(年)为一周,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循环记录。假如某日为甲子日,则以后的日子依次顺推为乙丑、丙寅、丁卯……直至第五十九日(年)的癸亥; 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为癸亥、壬戌、辛酉。

六十年“一个甲子”,在人们的印象中,也是很多事物循环往复的一个周期。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写在1944年,追忆了三百年前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入京城称帝的旧事——三百年,正好是“五个甲子”的时间。去年是2018年,中日甲午海战过去了整整一百二十周年的时间——这正好是“两个甲子”的时间。所以市面上推出了不少纪念、反思甲午海战的书和文章,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同学,不妨一读。

阅读本文后的趣味互动问答:

1.以下哪一个朝代,不是以长安为都城的?(   )

A.西汉 B.东汉

C.隋朝    D.唐朝

2.实行九十六刻制以后,古时候的“一刻”,相当于现在的几分钟?(      )

A.10分鐘 B.15分钟

C.20分钟 D.30分钟

3.苏轼在翰林院勤奋苦读至“四鼓”,以下最符合的一项时间段是:(     )

A.19:00—21:00     B.21:00—23:00

C.23:00—01:00     D.01:00—03:00

4.今年是乙亥年,那么请问以下哪一项是去年对应的天干地支:(       )

A.甲戌    B.丙子    C.甲亥    D.丙戌

答案:

1.B   2.B   3.D    4.A

《江城子·密州出猎》复习要点:

1.文学常识:作者苏东坡,豪放派词人。

2.内容理解:描写了作者做地方长官时一次出猎的情景,作品以“狂”字贯穿全文。

上片:上片写太守出猎的情景。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出猎时的雄壮场面,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为报”句更突出行猎时声势浩大的场面。作者以孙权自比,决心展示像孙权射虎一样不凡的身手,更显豪情和“狂”劲。

下片:进一步写“狂”态,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鬓微霜,又何妨”,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三句,表达自己渴望杀敌报国、抗击西夏的雄心壮志。

3.主题情感:抒发了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试题精选:

【第一组】

1.这首作品应属于宋词中

派的代表作,它的作者苏轼,号

2.下列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千骑卷平冈”,一个“卷”字生动地表现了出猎队伍的雄壮气势。

B.“鬓微霜,又何妨”一句中流露出作者过人的自信和豪迈之情。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以冯唐自比,表达了想得到朝廷信任的愿望。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想为国抗击西夏的雄心。

【第二组】

1.这首词中的“狂”可解释为

2.下列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千骑卷平冈”一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猎场面的壮观。

B.“亲射虎,看孙郎”理解时应倒置,即“看孙郎,亲射虎”。

C.这首词的上片着力抒发了作者的胸襟抱负和爱国热情。

D.“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词的题目。

【第三组】

1.词的上片主要描写了

的盛况。

2.下列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统领全文,抒发了作者胸中雄健豪放的气概。

B.“亲射虎,看孙郎”,是描写作者跟随孙权射虎的壮观场面。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虽有身世之感慨,实际上仍是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D.词的末尾,作者表达了自己渴望报效朝廷、强国抗敌的壮志豪情。

【第四组】

2014届一模D卷

词中与“太守”所指对象相同的词语是“            ”、“             ”。

【第五组】

2017届二模A卷

1.詞中的“孙郎”表面是在写

,其实是在借指           。

2.下列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狂”是“老夫”身上展现的“少年”精神面貌。

B.“千骑卷平冈”展现了出猎时壮阔的场面和气势。

C.下阙连用两个问句强调了词人内心郁闷不平之情。

D.这首词主要表达作者为国效力、抗敌立功的壮志。

参考答案:

【第一组】

1.豪放;东坡居士   2.C  分析:错在作者是以魏尚自比。

【第二组】

1.豪情。2.C  分析:上片着力描写的是出猎的阵势、勃发的豪兴,且并未写到爱国热情。

【第三组】

1.太守出猎。2.B  分析:此句是借孙权自比,表达要展示像孙权射虎一样的胆识和不凡的身手的豪情。

【第四组】

老夫  孙郎

【第五组】

1.孙权  作者自己(苏轼)      2.C

猜你喜欢
豪情时辰冯唐
长安十二时辰
敬与恕
致敬援鄂医护人员
敬与恕
十二时辰与健康
《长安十二时辰》再次加更
酹江亭
Give Mea Girlat Age Eighteen
帝豪GL 1.4T—6DCT精英智联型
你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