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恒
【摘要】新媒体时代,随着Internet(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为教育事业的进步给予了巨大助力,为大学生学习、实践提供了更资源和工具,也丰富了大学生课外生活和娱乐生活,但在其迅猛发展的同时,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也呈现出诸多问题。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可以起到加强大学生提升理解和运用网络的能力,增强网络文明意识,促进他们养成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减少或杜绝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促进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
1. 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化不断改变着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社会信息化的时代大学生的个体化趋势逐日增加。良好的高校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面对多元化的网络难以准确接收和解读信息,在接受网络信息时辨别真假的能力较弱,极易受到负面影响。
通过有意识地教育、引导、培育,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网络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网络意识,从而逐渐培育深厚的网络文明素养,并带动和影响更多学生文明使用网络,共同营造大学生群体中健康、清朗、向上的网络空间,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2. 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2018年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 网络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而大学生有较强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大学生已经成为网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值得关注。
2.1 自制力不强
当代大学生网络的使用率非常高,但缺乏网络自我管理能力。高中三年苦读,突然进入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导致部分学生无法正确转变角色,容易产生沉迷网络,比如在宿舍玩手游、沉浸在网吧打游戏无法自拔、无节制网络购物、沉迷虚拟交友等,因此而容易引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逃课,课外时间全部“贡献”给网络、性格孤僻不爱社交等问题。网络学习主动性不高,网络学习利用率低下。部分学生有主动网络学习的意识,但很容易被其他网页的内容所吸引,从而中途转向娱乐活动,比如抖音、快手和直播的异军突起,易让大学生沉迷其中,最终导致学习任务无法完成。
2.2 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丰富,心理尚不成熟,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缺少分析辨别的能力,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舆论倾向获取信息,容易上当受骗,盲目跟风。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网络购物诈骗”、“中奖诈骗”、“宿舍推销假冒伪劣产品”、“盗取QQ号码冒充他人诈骗”、“通知学生申领助学金和奖学金诈骗”、“微信支付宝等红包扫码诈骗”等手段,令大学生眼花缭乱,防不胜防。
大学生自身警惕性不强,容易让不法分子钻空子。网络贷款较高的快捷性,扫码领红包或者扫码领礼品的方式,吸引一大批大学生参与,大学生却浑然不知自己的信息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泄露给了对方。
2.3 网络文明意识薄弱
网络具有一定的虚拟性,部分大学生认为这样可以免除道德的约束和法律责任,例如QQ的匿名聊天,一些学生以此进行人身攻击、散布不良信息、说脏话发泄不良情绪、浏览暴力黄色视频等,对大学生身心造成较大伤害。“陌陌”、“探探”等一系列交友软件的出现,虽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造成了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交友。有的学生在网上肆意发泄情绪,传播负能量,营造不良的气氛,散布谣言等,对社会和自身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2.4 互联网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网络的迅速崛起,我國关于互联网的一些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再加上大学生对互联网技术的崇拜心理,导致相当多的大学生对“黑客”没有正确的认识与分析,反而去崇拜“黑客”。部分学生学习盗取QQ,微信等软件,浏览他人隐私,传播网络病毒,缺少网络法律意识,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缺少隐私权、知识产权等概念,产生抄袭、剽窃等不良行为。部分大学生缺乏网络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使得他们对互联网违法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
3. 大学生网络文化素养培育方式
3.1 家庭培育
家庭的各种教育方式对学生来说影响较大,家长应从各个角度来让孩子懂得网络文明素养的重要性,引导孩子文明上网,家校联动,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共同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共营造健康、美好、清朗的网络环境。
3.2 社会培育
社会环境直接或间接对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3.2.1 相关培育政策的建立与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完善的制度会规范网民的上网习惯与方式,例如,严格控制网络时间,超时自动退出;建立网络素养的“安全墙”,减少网络中存在的风险等。可以用国家、社会相关制度建立大学生网络素养标准。从宏观角度而言,可以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来推进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这依赖于社会各部门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才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3.2.2 内在文化素养培育
网络是大学生现实生活的一种映照,现实是网络的根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大学生文明素养的培育,通过多种方式对大学生加以教育引导,培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使网络文明内化于心,对于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具有积极意义。
3.2.3 网络监管机制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营造清朗文明的网络空间的基础,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社会环境是民之所向,良好的网络文明素养可以确保大学生健康发展,可以为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出一份力,做一份贡献。
3.3 学校培育
学校是大学生在现阶段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发挥好学校在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学校可以通过课程、环境和师资等全方位资源为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发挥力量。
3.3.1 网络文明素养培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当下,在高校的网络环境中“假恶丑”的负面现象有所呈现,网络负面影响给学生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觑,因此建设网络文明素养培育课程体系刻不容缓,可以举办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根据网络不文明现象发起师生座谈会、交流分享会等,让学生理解网络不良现象,增强学生上网安全防范意识和分析信息辨别能力。但这些还远远不够,高校应该将网络文明素养纳入课程体系,成为高校学习体系中的一个有机体。课程的内容可以设定为:网络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分清网络中存在的风险和社会因素;树立正确的上网观;与本专业特色相结合的课程等。
3.3.2 创建良好的校园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环境
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制作高质量的网络产品和内容,让大学生在文化养分丰富的网络环境中成长,发挥学校各级各类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等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为大学生制作高质量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同时提供丰富的信息,集中报道与学生学习、实践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体育比赛、文化娱乐活动等,陶冶情操,培育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文化素养,校园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让在校学生和社会公众领略大学生风采,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宣传渠道。
3.3.3 培养高素质的网络文明素养教师团队
对于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高校教师一定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品德优良、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带领,从而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学生团队,积极发挥省级文明班级体、文明大学生,学校文明教师、文明班级、文明大学生等评选活动的激励作用,引导广大在校师生在文明校园创建中争先创优。加强学校和院系文化建设,增强学校文化吸引力。不断加强教师职业培训和网络专项培训,将网络能力和素养纳入教师职业评价体系标准,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网络信息知识、意识、能力的目的,打造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构建一个良好的学校培育环境。
4. 结语
关于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家庭等方面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这门“课程”中家庭培育、社会培育和学校培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培育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乃至国家的发展進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荣发,朱建婷著《发展性德育 高校德育发展性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08
[2]张俊主编《人文精神视野下的高校德育创新与实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05
[3]胡爱珍.高校大学生网络教育文明行为引导探析[j].黑河学刊2016年第6期
[4]刘玉.自媒体时代校园网络文明建设研究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16年第1期